东方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文化意蕴品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2974字
摘要

  一、道的内涵、老子第一个提出了"道"的概念,并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道"是自然万物奥妙变化的总门径(众妙之门)。"道"是支配、掌控"无名创生有名"和"有名创生自然万物"的主宰者。"道"是自然万物自身存在的自然规律(法则、定律)。

  有的大师级学者认为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认为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是永恒存在的。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确实有些相似之处。都具有创生自然万物(万事万物)的功能。但是老子认为"道"是虚体的,是非物质的。是无形无状,无影无象,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人们的意识去感知的一种支配、掌控自然万物创生的自然法则、规律、定律。而不是创生自然万物的"种子"(以太)---物质粒子。是与任何"物质粒子"共存共生的一种"客观存在".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是创造世界(自然万物)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物质。这是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的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之处。这也是老子的洞察天机的高明之处。这就是老子所具备的,而其它所有哲学家学们所不具备的,只有自然科学家才具备的,超凡脱俗的睿智和胆识。因此可以说老子不仅是一位超凡脱俗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二、创生宇宙的创生(宇宙的起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五十二章)。天地有始,始于无名。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理解为:宇宙是从"无中生有"而形成的。有的学者把老子的科学思想概括为"无---有---自然万物"的公式。把老子的科学思想变成了唯心主义的神话。

  "无名"指宏观宇宙创生之前,宇宙万物处于"不可见"状态(黒洞类暗物质状态)。大爆炸后,宇宙万物呈现"太极"(元气)状态(现代科技认定太极就是弦粒子)。此时天空放晴了,"太极"看得见了,"有名"了。宏观宇宙的创生开始了。宇宙万物由"有名"的"太极"(元气)开始创生。所有的暗物质均可称"无名",所有的自然万物均可称"有名"."有名"的"太极"是创生宇宙"万物之母".所以在"不可见"---"无名"的状态下,我们可以发挥(欲)想象能力、思维推理能力窥探、领悟(观)"无名创生有名"过程中的奥妙、蕴藏。领悟"无名创生有名"过程之道(自然规律),就像霍金窥探、研究黑洞且发现其定律一样(推导并创立出热大爆炸之宇宙起源学说)。从"有名"(玄粒子)---"太极"演化成宇宙万物(天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研究、发现演化过程中所遵循的自然规律(道)。"无名"和"有名"都是宇宙万物在不同的存在状态下的老子所定的两个慨念"名称"."无"并非"什么也没有"."无名"是"看不见"物质(暗物质)之称谓,处于"无名"状态。"有名"和"无名"都是由小之又小、妙之又妙(玄之又玄)的物质粒子---"玄"粒子构成(同谓之玄)。最新的现代科技已经肯定地得出结论:宇宙万物都是由"弦粒子"演化而成。真可谓"众妙之门".创生宇宙的创生是从弦粒子开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易经》中的"太极",《道德经》中的"有名"──玄粒子,现代的"弦粒子"指的都是同一种物质粒子。

  老子的科学思想与现代的科技成就完全吻合。无论是他的"有名"-玄粒子,还是"大象无形"理论对现代流体研究的启发,都体现了老子思想与现代科技的统一性,或许这就是老子洞察天机的高明之处。历代哲学家们在解释老子的《道德经》问题上总是出现许多不同的分歧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不能分家。

  三、宇宙是循环演化的(不加"色采"的循环论)

  宇宙是循环演化的,不存在始与端的概念。"无名天地之始"(一章)的"始",指始于暗物质。由暗物质---黑洞、黑洞奇点(无名)经(霍金提出的)"热大爆炸"而诞生了"弦粒子(有名)。"有名万物之母"指的是创生宇宙中的自然万物都是由"有名"的"弦粒子"在道的支配、掌控下逐渐演化而成的。宇宙的循环演化没有始,也没有端。具有圆的性质。"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五十二章)的"始",(指的是)应该理解为创生宇宙的"诞生"有始。始于黑洞奇点热大爆炸所产生的"弦粒子".创生宇宙是从"弦粒子"开始创生的,创生宇宙是由"弦粒子"逐渐演化而形成的。所以说"弦粒子"是创生宇宙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许多学者都认为"始"就是"道",道就是"母",自然万物就是"子".母与子的关系就是道与物的关系。是本与末的关系。这种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道是精神的,非物质的。把"始"理解为"道",且将"道"认定为"母".那么自然万物的"创生"就成了"无中生有"啦。

  宇宙的演化是物质的演化。这就把老子的科学论述变成了唯心主义之谬论。许多知名学者由于缺泛应有的自然科学常识,连"母"和"子"的内涵都还尚未明白,就武断定论。连大学者张松如也认为:"所谓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正是把概念形成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己经产生了例如五行说那样原始、自发的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的的物理性形式推进到更高阶段的理论性的形式时。他的理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与科学条件的限制而表现出某种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反应到更为复杂的认识论领域中来就很容易带上一种以道观物的特点。这是老子在认识上的失足落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较读》第301页)。老子的宇宙创生观远远超越了五行说。与现代科技---宇宙起源完全吻合。《五行说》中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并非现代意义的"元素".

  现代意义的"元素"指的是构成宏观物质的最小微粒(单位),是物质。而五行说中的五种"元素"指的是物质或物事的属性。老子的宇宙创生观并非建立在《五行说》基础之上。也可以说老子的宇宙创生观与《五行说》毫无关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子事。如此可见说老子的认识"不成熟"是认识论上的"失足落水".其实是自己因缺泛应有的自然科学知识造成了认识上的"不成熟",认识论上的"失足落水".

  四、宇宙万物演化中进与退的两面性
  
  "太平盛世"是百姓的愿望,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乱"也有两面性,就像自然万物演化中的变异。变异也有进化和退化之分。人们把变异产物分为好、坏两种,好的称进化,不好的称退化。像秦始皇吞并六国,百姓受苦、遭殃(战争殃及百姓),这是不好的一面。秦始皇立封建君主制,把奴隶社会推向了封建社会。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壮举。所以,许多社会现象是不能用好、坏,正确与错误来机械地衡量。

  五、请神佑政是无道之君"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第六十章)

  要治理好一个央央大国,就要像烹饪小魚一样。不要翻动太多,翻动太多了小魚就会碎不成形。就会碎乱成一锅粥。以"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方法治理天下。

  就不需要利用宗教,利用鬼神来辅佐统治。世上本来就没有鬼神,鬼神当然不灵。与其依靠意想出来的鬼神,不如察民意,顺民心,依靠客观存在的人们。记得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课:"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人们的气魄浑宏,力量无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请玉皇大帝来辅佐也没用。

  天下没有鬼神,虔诚神灵,当然无用。"圣人"施"无为"之政策。政策无谋于神灵。人们心目中也就没有神灵了。"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民忘于治"似"鱼忘于水".民感觉不到有谁在主宰他,更感觉不出有谁在伤害他。圣人顺民心,人们忠圣人。良性循环,共荣共嬴。万物相辅不相伤,返朴归真,天下太平。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东方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