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雕塑论文 >

伏羲公园雕塑的公共空间营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05 共161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营造探究
  【第一章】伏羲公园雕塑与周围建筑的融合分析绪论
  【第二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
  【第三章】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
  【第四章】伏羲公园雕塑的形式美风格与创作方法
  【第五章】伏羲公园雕塑的环境效应
  【第六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互动性
  【结语/参考文献】伏羲公园雕塑的公共空间营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伏羲公园雕塑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将旅游休闲、环境改善、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展示展览等功能融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它建设历时一年之久。新乐市伏羲主题公园的人文景观以深入挖掘、继承发扬新乐市伏羲台历史文化作为伏羲公园雕塑的设计基础,结合现代城市设计公共雕塑的新理念,以环境优先为首要原则,并倡导空间开放、传统与现代的交流融合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继承并发扬新乐城市的历史文脉,以人为本服务城市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雕塑艺术的不断探索,公共空间会营造得越来越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面临着建设同等人口比例的大型公园,对雕塑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样大量的项目实践,也会启发雕塑创作者对设计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吸取世界上优秀的城市雕塑的优点,将绘画、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将切入点和雕塑完美结合。

  伏羲公园雕塑和周边的人们长期互动着,和光线、水、风、植物互动着,这种现象是现代艺术和艺术观念的发展分不开的,这就是与空间的互动;在你看见伏羲雕塑的时候,可能你会想,他是谁、衣着怎么是这样的、是什么材质的等等,这就是雕塑与观者的互动;历史已经是过去,我们现代人用现在的思考方式来考虑这件雕塑应该怎么做,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形式美,运用了哪些技法,这就是与历史的互动。

  本论文研究了伏羲公园雕塑空间的营造,艺术创作思想、形式风格与创作方法、环境效应、互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得出了主题雕塑的公共性是形式和特征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广泛意义雕塑的空间营造,试图对雕塑空间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4
  [2] 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王俊生、黄原,《羲皇传奇》[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4] 闻一多,《伏羲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 王子云,《中国文库。艺术类:中国雕塑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6] 王朝闻,《雕塑美学》[M].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 李建成,《伏羲文化概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
  [8] 杨利慧,《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M].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
  [9] 吴为山,《我看中国雕塑艺术风格》[J].北京:文艺研究,2005
  [10] 许正龙,《雕塑学》[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1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2] 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3]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4]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5] 杨文会,《环境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6]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7] 马改户,《时宜雕塑作品集》[M].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18] 钱绍武,《大家说雕塑》(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文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19] 【英】布莱恩·劳森着,《空间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0] 计成原着,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1]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22] 冯友兰、任继愈、关锋、汤一介、詹剑锋,《老子哲学讨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3] 吴为山, 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回顾与展望[J]. 北京:文艺研究。 2010(0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雕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