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雕塑论文 >

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05 共43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营造探究
  【第一章】伏羲公园雕塑与周围建筑的融合分析绪论
  【第二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
  【第三章】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
  【第四章】伏羲公园雕塑的形式美风格与创作方法
  【第五章】伏羲公园雕塑的环境效应
  【第六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互动性
  【结语/参考文献】伏羲公园雕塑的公共空间营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

  伏羲公园的雕塑定位为主题雕塑。主题性雕塑顾名思义,它是羲皇圣里这个特定地点、人文环境的主题说明,与这些人文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并点明伏羲这个主题,将新乐的文化底蕴升华了一个高度,使新乐人民和游客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

  让在这居住的人以羲皇圣里为荣,让游客感觉到这里的人杰地灵,具有纪念、教育、美化、弘扬、传承等意义。 主题性雕塑揭示了城市文化和当地人文的主题。在新乐市应当有一座伏羲文化为主题的标志性雕塑,取材于新乐市伏羲文化和伏羲台,不仅展示古代时期"人类文化的发源地"特有的风采和神韵,而且也显示了城市拥有世界闻名的始祖文化的特色。所以为感受到新乐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个性和追求,雕塑应紧扣城市的环境和历史。

  主题的选定主要考证了《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史记》等,对伏羲有了全新的认识,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主要以伏羲的十大功绩和出生、仙逝为主题。

  公园雕塑主要分为圆雕和浮雕两部分:圆雕是以伏羲为题材做的 6.6 米高的汉白玉石材的雕塑。浮雕是以两个主题为方向,共 48 块,其中 24 块浮雕刻字的尺寸每块分别是高 2.4 米、宽 1.2 米,24 块浮雕部分每块的尺寸是高 1.8 米、宽 4.5 米,材质为易县红花岗岩材质。

  2.1 伏羲公园雕像

  人文始祖伏羲,生在天水、长在新乐、仙逝于淮阳。这也说明了伏羲壮年时期是在新乐居住的,也是人文文化发展最聚集的地方,所以雕像以伏羲壮年时期的形象作为题材,其形象古而不老,在古中去感悟他的神韵。伏羲所造八卦中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之源。依据"伏羲创立八卦"的典故,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为题,塑造出一个有典故情景的整体形象。

  此雕像力求与伏羲台雕像相呼应,但在伏羲台雕像的基础之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塑造手法追求成熟,有一种望而生和、望而敬畏的感觉,并通过祭拜的行为,体现人文始祖长在新乐的精神所求。

  2.2 伏羲公园十二道伏羲文化浮雕墙

  本浮雕墙由伏羲诞辰名号;羲皇盛世;养畜牲以充庖厨;制嫁娶肇启文明;结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以展民用;种五谷转向农耕;造琴瑟傩庆升平;作甲历始有年月;尝百草始制九针;建房屋形成聚落;龙图腾团结一统为题材。另十二块为新乐历史文化浮雕墙,包含新乐历史沿革;新乐大事纪一;新乐大事纪二;羲台晓日;沙河晚渡,二水中洲;羲台芳草,闵镇流泉;孔村杏锦;柏台望岳;林河烟柳;中同涌泉,方池瑞莲;壁里书院。

  浮雕具体内容如下:

  (1)伏羲诞辰名号:《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记载了,太白皋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有圣德。"《春秋纬·合成图》中记载了,伏牺长九尺一寸,望之广,视之专。《帝王世纪》中亦有记载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是为牺皇,后世音谬,故谓之伏羲,或谓之虑牺,一号皇雄氏。

  (2)羲皇盛世:太昊立九相、六佐,分理宇内,而政化大治。命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伏羲殁,群臣推之女娲为主,号为"娲皇",以示百姓,建都中皇山。女娲氏没,大庭氏王。…… 无怀氏、凡十五代,袭庖羲氏之号一千二百六十年。伏羲氏画地之治,凡天下山五千七百,居地五十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3)结网罟教民渔猎:"包牺氏之王天下也……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伏羲"中观万物"师蜘蛛结网,发明了网罟,用以捕鱼猎兽。人类逐步脱离采集自然食物的生活,进入渔猎时代。

  (4)养畜牲以充庖厨:"养六畜以充庖厨"以动物为主要食物时期,伏羲氏教先民将温顺的动物圏养起来,以备狩猎之不足。"服牛乘马",以为代步、托运什物。从而把社会推进到原始畜牧业的新时代。

  (5)种五谷转向农耕: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不少地区均有当时种植五谷及其一些农作工具。证实了农业为主的生活已经确立。"金水河"贯穿新乐全境,是伏羲氏带领先民开挖。属中华最早的人工灌区之一。

  (6)尝百草始制九针:伏羲画卦,以六俯、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枉焉。尊伏羲为药王之首而祭祀。伏羲氏在新乐这一带繁衍发际之期,发现其药理作用故而得名"伏远志".

  (7)制嫁娶肇启文明:帝始创嫁娶之法,凡欲娶人女,先正姓氏,遗媒妁,说合义定,然后以俪皮为礼。俪皮者,双兽皮也。古者衣服用皮,故用之以合配偶,而民始知有父子,男女有别,即不相渎。伏羲台北侧葫芦头是伏羲女娲合石成婚、第一个家庭组成地。

  (8)建房屋形成聚落:伏羲命"大庭氏,造房庐。"华夏先民由山洞、半地穴式草棚住进房屋。伏羲时代的古遗址,具有后世延续几千年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传统特点。它对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渊源及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9)作甲历始有年月:伏羲历,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纪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而方不忒。此为日历之始。公元二 0 一四年即伏羲历的六五一二年。

  (10)造琴瑟傩庆升平: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平法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时,五弦象五行,长七尺二寸。伏羲乐名《立基》,一云《扶来》亦曰《立本》。是伏羲时代祭神、狩猎、牧畜、农作丰收之时活动的乐曲。

  (11)画八卦以展民用:伏羲台又称画卦台。是先天八卦发明地。为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于天象,俯则观于地法,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四库全书》概括为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二进制源于八卦。

  (12)龙图腾团结一统:伏羲氏族在劳动、生活中逐步发展壮大,融合了众多图腾氏族形成一个综合团族,众图腾合并融化为龙图腾。数千年来,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13)新乐历史沿革: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古有记载"上古属禹贡冀州之域,周为鲜虞国,春秋时属中山国,战国初属魏后属赵,秦为上谷、巨鹿二郡地,西汉置新市县,东汉、魏、晋、后魏、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开皇十六年置新乐县,后历诸朝至一九九二年十月八日撤新乐县设新乐市。"(14)新乐山川古迹:据史载古时辖境多沙岗、少山地、多巨津,有沙河、郜河、浴河、木刀沟、滋河横亘县境,其间多泉眼、小溪,有童山(亦名见龙山、黄山)、茅山、白沙阜、卧龙岗等大小山岗遍布境内。古时有伏羲台、义台、栖凤台、鲜虞亭、春露亭、春风亭、新市古城、新市旧城等古迹。

  (15)新乐大事纪一(节选):周幽王八年已建鲜虞国,距今已二千七百八十九年。周景王十五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周敬王十三年秋九月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周景王三十一年春晋伐鲜虞,治范氏之乱也。赧王六年赵武灵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封王弃之为新市侯,置新市县,户一千十四。

  (16)新乐大事纪二(节选):"成帝建始四年中山孝王为母冯昭仪建宫于乐里,在西乡,呼为西乐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置新乐县,有黄山。"清光绪二十四年新乐沙河铁桥始建,三十一年竣工,三十二年建承安铺、东长寿火车站。清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八国联军由定县、曲阳进犯车固村,炮轰黄山古寺一带,村民逃散,数日难归。《新乐县志》自明至清由明弘治间孙昌、万历十九年张正蒙、清康熙元年林华皖、乾隆二十二年麻廷璥、光绪十一年雷鹤鸣历修。

  (17)羲台晓日:据史载,自旧县治南行五里许有碑作隶古字云"羲皇圣里",由碑西行七里许,丘陵四起,若城若山、若楼若阁、巍然云际者,古庙伏羲台也,其北佩恒岳,右带太行,浴河自北至东迤逦而过,每当曙日,盥洗焚香,谒帝左右,同瞻拜者顿觉灵光普照、容彩四射、与天同游,此即新乐古八景之首"羲台晓日"也。

  (18)沙河晚渡,二水中洲:据史载:新乐古时地处九省通衢、三辅重地,凡途经新乐者,每值夏秋水涨,需倚舟楫过沙河,日渡不给,至暮夜犹在渡也。因新乐周为鲜虞国,曾建有鲜虞亭,故称"鲜虞古渡",亦称"沙河晚渡".据史载:在新乐沙、郜二河之水上流未汇中分,洲多白鹭,人立洲中,水临三面,若从镜里游,北望嘉山、黄山、穆山,影摇天半,为诵太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山川式灵,亦谓似之。

  (19)壁里书院:据史载,笔头村因孔子周游至此,贻一笔头而名。元时赵恕、赵愿兄弟捐家资在村南建一书院,名壁里书院,亦名笔乡书院。中为孔庙,以祠夫子,配享颜、曾、思、孟及十哲;前树仪门,翼以两庑;后为讲艺之堂;东西乃栖士之舍;合计五十楹,并割侠神里田三百亩,以廪师生。元时苏天爵常至此瞻拜先圣并作记。

  (20)羲台芳草,闵镇流泉:据史载,新乐伏羲台北一里许浴河畔有一亭翼然,其旁数十亩稻畦,其间有一方池与浴河相通,此即浴儿池,俗传伏羲生人洗身之处,其水流红艳、草偃赤光,此即"羲台芳草",亦称"浴池朱草"、"浴河流红".相传闵泉因闵子饮之而得名,古人尝建祠祀之,清林华皖《河渠纪》载:"木铎之沟之水源出于闵镇,泉涌地骤出,势甚猛起,泉高于水一尺许。"(21)孔村杏锦:孔村以孔子尝设坛讲学而名,明元大儒郝经之后士能见孔村当黄山南麓、派水之滨,且其东西北三面由宛若游龙之黄沙岗环绕,背风向阳,其南有平田数顷,宜于种杏,便卜居于此,多种杏,邻里效仿,每值阳春,杏花盛开如锦,此即"孔村杏锦".清郝应第、林华皖、史缙等常至此观花赋诗。

  (22)柏台望岳:邯村曾建有北岳行宫,亦曰北岳庙,专祀古北岳恒山。据史载,邯村北岳行宫之南尝有一土台,其上植有数棵千年旋纹古柏,相传唐鄂公尉迟敬德尝旋马于此。风清日朗之时,于柏台北望,连绵起伏之群山尽在眼前,此即令文人墨客驻足题咏之新乐古八景"柏台望岳".

  (23)林河烟柳:据史载,新乐有一旧河道,自行唐贾老营经北南青同、西贾庄至马家桥入木刀沟,因河道淤塞,每值霖雨,水沿河道漫出,殃及十村,咸成泽国,如是累年,罔有秋获。清知县林华皖率民浚修之,植柳防沙,引流灌田,新修之渠,杨柳依依,百姓称此渠为林河。

  (24)中同涌泉,方池瑞莲:浴河源出中同,相传伏羲于此地点水得泉。据史载:泉脉流注,可以灌溉地亩无数,旧名金水河,盖点水点金,诚视此水为宝货也。其泉眼大者如箕,次如盘盂,次如蟹泡。其东有一古庙,曰五龙圣母庙。中同涌泉自中同村历何家庄、堽头、营里,及七里铺官道,有石桥,近桥有池四区,种荷花,有亭临水,水罄折激湍而下郭村,一泓清澈,可鉴柳影,多鹚鸬,万步如鹤,产菖蒲茨菰。此即方池瑞莲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雕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