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秦文君:雕塑当代少儿群像的高手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18 共543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秦文君作品研析
  【序论】秦文君:雕塑当代少儿群像的高手
  【1.1】纯洁的友谊和异性的交往
  【1.2  1.3】亲子之间的相处与师生间的趣事
  【第二章】秦文君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秦文君小说的结构艺术
  【第四章】秦文君儿童文学的语言之美
  【结语/参考文献】秦文君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序 论秦文君:雕塑当代少儿群像的高手
  
  秦文君(1954- )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其系列校园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香菇新传》《花彩少女的事儿》《十五岁之夏》等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赞誉,曾荣获中宣部第六届(1996)和第七届(1997)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共和国五十年优秀长篇小说”奖,连续获得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优秀小说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台湾九歌文学奖等 50 多种文学奖励。她有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并于 1996 年荣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2002 年 10 月获得国际青少年联盟(IBBY)颁发的“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
  
  秦文君是一位多产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少年群像,这些形象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画廊中充满独特艺术魅力的“这一个”; 秦文君的少年小说被称为“校园轻喜剧”,其主人公大多衣食无忧、天真可爱,像贾里这样的少年虽然有时恶作剧,但内心却是纯真善良的孩子,较为典型地反映出了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特质。秦文君擅长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讲述一个个日常生活故事,这些故事往往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情节紧凑,格调明快,内容积极向上,可读性极强,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得到真善美的启示。秦文君还通过设置巧合、对比烘托等手法以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幽默感,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总之,秦文君的小说广受喜爱,不少作品已成为“20 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经典”①,不仅有《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连续剧播映,而且其作品还多次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拓展读物②,可以说影响十分广泛,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截止目前,秦文君作品的研究者既有彭斯远、梅子涵、王泉根等儿童文学评论大家,也有刘绪源、朱自强、方卫平、周晓波等实力派中青年学者,还有杜传坤等一批博硕士研究生;秦文君评论也已进入了相关儿童文学史,比如王泉根在其《中国儿童文学 30 年》序言中就说:“以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为代表的少男少女青春小说……已构成一道绚丽夺目的文学风景线。”①钟敬文、启功主编的《20 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经典》这样评价秦文君:“被誉为‘雕塑当代少儿群像高手’的秦文君,一直自信地行进在现实主义创作之路上。她将作品的美学目标锁定在‘感动当下',紧贴当下校园生活,流动着一股清新活泼、幽默机趣的灵气。秦文君将描写对象定格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这一学生群体,主要人物形象(如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同时在几部小说里穿插交互,分别担当主角,意在营造一种网状式的人物群像格局。她决心创作出十部这样的系列长篇小说,为世界儿童文学推出真正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典型人物形象。”②……由此可以看出秦文君已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秦文君的成长过程中,刘绪源在1980年代最早注意到了崭露头角的秦文君,认为秦文君的“少年小说”具有超出儿童文学范围的、可与成人文学大家相媲美的艺术潜质。③在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广受关注时,梅子涵发现了秦文君少年小说创作的轻喜剧品质,并且肯定了这种艺术品质在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意义与价值。④刘绪源和梅子涵的评价最早肯定了秦文君少年小说创作的美学特质,确立了她在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地位,也助推了秦文君对自身创作风格的探索勇气。
  
  在随后秦文君研究中,以下的评说具有代表性。周晓波认为秦文君最擅长少女心理的挖掘和性格塑造:“秦文君的少女心理小说以细腻见长,她能十分准确、细心地捕捉到少女敏感而脆弱的感觉,将少女瞬息万变的心理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因此她笔下的少女形象特别富有个性……作者在揭示这些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世界中丝毫也不隐讳她们的弱点和不成熟,并时时以当事者或第三者的身份发表议论和感想,表明作者鲜明地人生观,以期成为少女们成长道路上’不尽的扶栏‘”.①朱自强特别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他把秦文君的《一个女孩的心灵史》称为卢梭《爱弥儿》式的“教育小说”,并指出“在秦文君的许多笔墨中,从观念到语体,我们都不难看到’发现儿童‘的卢梭思想的影响。但是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本,它是中国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儿童心灵生活的一个写照……”②这虽然还是一种社会学批评视角,但确实指出了秦文君少年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旨,所以朱自强的评论是切中肯綮的。彭斯远在《秦文君儿童小说的主体意识》一文中提到:“秦文君创作风格与艺术个性之所以十分鲜明,乃是因为她作为特定时代跨入我国儿童文苑并长期坚持创作的一位实践者,她就必然会在其小说创作中,不仅乐此不疲地尽情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而且透过这一表现,让自己那充分显出了丰富深邃精神境界的’内宇宙‘,与包含着成人与孩提生活在内的广阔无垠的’外宇宙‘相契合,从而把自己的作品推向主客观尽可能完美交融的境地。”③这就涉及到了秦文君研究的核心问题,即创作风格、题材拓展和文体创新等,可惜此文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展开。
  
  在秦文君声誉日隆之际,真正从世界文学的高度进行批评,且具有理论深度的评论当属方卫平。比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1994年获得了“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作品二等奖,获奖评语为“叙写当代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给予少年读者情感和情操上的有益疏导;以轻喜剧的笔调出之,可读性强。在大型儿童文学创作的健康、幽默品格方面,是一部具有一定启示性、开创性的佳作。”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极高的,但获奖评语是不可能指出作者的不足的,而方卫平的《幽默艺术及其超越》一文,一方面肯定了《男生贾里》的艺术价值,指出“《男生贾里》表现出了一种相当纯正的幽默趣味和格调,是’具有代表性的幽默型长篇少年小说之一‘”,但是同时指出《男生贾里》的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多少有些单调的人物个性世界”及“艺术内容的相对单薄和贫乏”等④。方卫平对秦文君的少年小说进行了客观评价,对作品所表现出的幽默品格予以肯定,同时指出其作品艺术内容的贫乏和结构的散漫等不足之处,这就指出了作者的成长空间,真正担负起了“批评家的任务”①。但不能不说的是,像方卫平这样的评论文章的确太少了,这也反映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学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学术增长点。
  
  秦文君研究近年渐渐热了起来,近年关于秦文君研究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四篇:梁颖的《论秦文君的童年书写》②主要对秦文君创作主题、题材与人物形象和叙事视角进行了研究,一方面追溯中国儿童文学童年书写的历程,另一方面横向比较多个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面貌,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方面探讨秦文君童年书写的独特风格。梁颖对秦文君的当代童年书写进行了较好的分析和把握,并在与现代儿童文学的比较中发现了秦文君的创新与独特之处;但是作者并未对秦文君笔下的儿童所具有的早熟和“小大人”现象提出警示,未对尼尔·波兹曼所说的后现代社会中“童年的消逝”③现象及其原因进行评判。
  
  李晓茜的《秦文君“贾里”系列校园小说语言特色分析》④从语言学和社会学两大视角出发,集中对秦文君“男生贾里”系列六部小说的显着语言特色进行细致分析。这样以细读为基础的“小题大做”的研究论文,是当下特别值得提倡的学术研究方法,不仅有利于为读者导读,而且容易达到“深实细活”的论文写作要求,更有利于人们发现经典的“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可读的无限性”等“经典性”⑤所在,这是论文的可贵之处。但是不能不指出的是,仅以“贾里”系列的语言来涵盖秦文君的全部作品,就存在举例不周、以偏概全的可能。
  
  秦琴的《秦文君“成长小说”的审美文化研究》⑥把秦文君的小说归为类型小说并进行了叙事模式探究,从主体的身体裂变和心灵的转变两个角度讨论了秦文君“成长小说”中的成长意义。秦琴认为:秦文君在表现主人公的身体成长过程中,着力描写了“鉴镜行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并细致地描写出青少年第二性征出现时的转变。这是颇值和玩味的发现,可以说秦琴将某些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灵活移植到了秦文君小说的评论中来,不失为一种创造性的论析。此外,秦琴还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秦文君叙述上的革新,即使用符合青少年个性色彩的本色化语言和富有时代特色的名词,采用复合叙述视角和独立的小故事结构等。难能可贵的是,秦琴的论文具有批判色彩,论文指出:消费文化使得文化的消费功能和娱乐功能被过分放大,文学作品以表现“乐”“玩”“性”为主要内容;而秦文君小说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形成,这一方面使得作品充满了乐趣和正面的鼓励性意味,但同时也令作品流于表面。
  
  吕惠的《秦文君少年小说研究》①依据秦文君小说创作的时间和内容,将其创作划分为八十年代质朴凝重的少年时代生活书写、九十年代少年成长的幽默追求及新世纪以来对少年精神成长的深度开掘三个阶段,并详细论述秦文君少年小说创作的三大主题话语:人世真情、艰难成长和理想追求。论文还从叙述学角度,对秦文君少年小说的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语言、叙述技巧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可以说,这是一篇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尝试通过秦文君与陈丹燕的比较,发现秦文君创作的不足与局限性。但令人有些遗憾的是,此论文也没有上升到小说美学的高度进行深系统的阐释。
  
  总体看来,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秦文君作品进行研究的专着屈指可数;真正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学术论文也为数不多;不仅大多评论文章比较零散,而且篇幅短小,蜻蜓点水,基本停留在印象式批评或“读后感”的层面。因此可以说,秦文君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和理论也相对滞后,她所取得的成就也未获得应有的、更高的文学史地位。因此,笔者认为,秦文君作品是座有待开采的宝库,呼唤着后来者更深入的研究,这也为本选题留下了充分的研究空间。
  
  本论文拟采用文本细读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秦文君作品进行整体研究,尝试从叙事核心、人物形象、结构艺术、语言特色等四个方面对秦文君的作品进行研析,并与世界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对比,以期探索秦文君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概括出秦文君的小说美学,同时指出其创作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局限。本文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秦文君小说的叙事核心”.秦文君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自己的独特经历为代表的《十六岁少女》《黑头发妹妹》《我做女孩》《一个女孩的心灵史》等作品,属于自叙传,比较厚重。第二类是以当代少年儿童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如《男生贾里》《小香菇新传》《小丫林晓梅》《花彩少女的事儿》《寂寞十七岁》等,风格大多清新明快,洋溢着乐观的基调。秦文君的大多数小说围绕“成长”这个主题,描写了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取材于日常生活,平平淡淡,但读来饶有兴趣。生动展示了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如和异性的相处,和父母的矛盾,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秦文君的小说叙事动力性极强,故事情节十分紧凑,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习惯,可读性极强。她的一系列校园小说展现了当代少年的风貌,时代气息浓厚,与少年读者的距离很近。
  
  第二部分“秦文君笔下的重要人物形象”.秦文君塑造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形象,他们中有美丽、自信、聪明的林晓梅,有善解人意的鲁智胜,有善良细心的贾梅,有调皮粗心但又机灵的贾里,他们既迥异于“十七年”文学中的“向日葵”儿童,又不同于曹文轩笔下善良淳朴清贫的忧郁少年,而是生活在当下的新新少年,他们大多数家境殷实,乐观,幸福生活中充满了小波澜,是一些小绅士小淑女的可爱形象。秦文君旨在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为当代少年儿童提供精神导向,使他们在精彩的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了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至于其笔下的问题儿童,如暴躁的少女何桑、缺乏爱心的王星辰,并没有被脸谱化为反面角色,而是揭示了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即爱的缺失。
  
  第三部分“秦文君的叙事结构艺术”.主要探讨其三种叙事结构方式:复调叙事、复眼视角和“糖葫芦”结构。这样的结构艺术既有利于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又有利于在故事讲述中巧设伏笔、兴起波澜,也十分契合少年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
  
  第四部分“秦文君作品的语言特色”.秦文君的小说语言亦庄亦谐,她创造性地使用书面成语,灵活地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心灵化和陌生化效果,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总之,本论文期望在经过分析综合和比较研究之后达到如下研究意图:一方面指出了秦文君小说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塑造了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当代少年的成长故事,具有较好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艺术,这使其小说艺术突入了少儿文学的最前沿,把教育性与娱乐性完美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善意地指出:秦文君作品存在着缺乏想象力、叙事模式化等缺点,与世界第一流的儿童文学创作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秦文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典型,她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中国当代作家只有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经典中汲取有益营养,积极进行文体和语体创新,改变儿童文学即“规训文学”的旧观念,才能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儿童形象,才能满足中国广大少儿读者的精神需求。而秦文君与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之间的差距,也正是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之间的差距的一个缩影,也标识出了我们“从儿童文学大国走向儿童文学强国”还需要跨过的距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