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秦文君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18 共569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秦文君作品研析
  【序论】秦文君:雕塑当代少儿群像的高手
  【1.1】纯洁的友谊和异性的交往
  【1.2  1.3】亲子之间的相处与师生间的趣事
  【第二章】秦文君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秦文君小说的结构艺术
  【第四章】秦文君儿童文学的语言之美
  【结语/参考文献】秦文君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秦文君小说:恰似一碗“营养麦片粥”
  
  秦文君的少年小说主要围绕少年儿童的生活展开,以爱的烛光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灵。同性之间的小插曲,异性之间美好的情愫,亲子间的摩擦,师生之间的趣事等在她的笔下常写常新;青春期必不可少的主题在她的作品里化为一个个情节密集、丝丝入扣的小故事,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在一次次矛盾的化解和冰释前嫌中充满了对道德的歌颂,令人如沐春风。
  
  秦文君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比如美丽、自信、聪明、善良的林晓梅,可爱、天真、随和的鲁智胜,机智、调皮、爱耍小聪明的男孩贾里,乖巧、靓丽而又跟着感觉走的女孩贾梅等等,他们都是有个性的阳光少年,已是深入人必有当代少年形象。
  
  在秦文君的许多作品中采用了复调叙事、复眼视角和糖葫芦结构。其采用少儿视角叙述发生在少年们身边的故事,又采用成人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和理性的升华,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容量;糖葫芦结构顺应了低龄读者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
  
  秦文君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传神的书面成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强地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打破语法常规带来了丰富的情感和美学信息,以多种手段营造了幽默的氛围,其语言达到了心灵化和陌生化的效果。
  
  秦文君的作品具有极强地可读性,正如梅子涵在《秦文君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一文中说的“幽默和有趣是儿童文学的世界性美学,缺乏幽默和有趣的儿童文学终是不能走入世界的儿童文学。《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和其后的连续故事是对这一美学和规律的积极实践。”①同时,秦文君作品又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性,秦文君曾经说:“因为它(儿童文学)是文学,它要以单纯有趣的文字形式回答人究竟是怎样的,回答世界是怎样的,要传递民族精神,并表达全人类的道义和人类内心最真诚的呼唤,以及生活的真实”.②“优秀的文学能提供娱乐和感觉,更能提供文化积淀、思想资源、历史内涵、美感以及从文学阅读这种独特的方式里带来的微妙的精神和心智的沉淀,语感的妙趣,情感的激荡。文学是人类的福音,更是儿童的福音,因为它载负着文明的传承,它是新媒介技术改变世界时,人类保存文化、理性与高贵的巨大的精神方舟”.①正是秉承这样的创作理念,秦文君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揭示了生活的真相,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儿童文学是成人作家写给少年儿童的。要在作品中表现自我,而同时又使其不失其儿童文学属性,就要求作家使自我意识与儿童心性、儿童生活形态达到契合。而在秦文君的作品中,两者是高度契合的。我认为,秦文君的作品既不是教育性与故事相游离的失败之作,也不是“包着糖衣的药丸”,而更像一杯暖暖的营养麦片,滋味醇香、口感优良而又对身心大有裨益,入口即化又令人回味无穷。
  
  因此可以说,秦文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其部分作品经受住了时间和读者的检验,已成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秦文君的作品还存在着一些瑕疵,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想象力不足。比如她尝试创作的幻想小说《王子的长夜》虽然存在着幻想元素,但是幻想的成分太弱,没有形成系统,与其说它是一部魔幻小说,倒不如说更像把魔幻因素生硬地添加入现实主义文本里,结果造成了“四不像”的结果。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想象力缺失”的弊端。虽然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有不少魔幻类的儿童文书书籍,但与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英国女作家J.K.Rowling创作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风靡全球,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十分为人所称道的,在这部杰作中作者别出心裁地虚构出一个迥异于世俗世界的魔法世界,不仅令孩子们也让不少成年人所津津乐道。在那个世界里,没有邮差这个职业,每个巫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信差,它们就是猫头鹰;巫师们出远门从来不用乘坐飞机,而是使用一种叫做“幻影移形”的巫术。在培养巫师的魔法学校霍格华滋,城堡里的楼梯也很不一样,它们经常悬浮在空中,有的每到星期五就会通往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还有的走着走着就会消失几个台阶,害得行人不得不跳起来才能通过;魔法世界的照片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那样静止不动,它们是不断活动的,里面的人就像有生命一样。小说里对魔法商店的描写,对魁地奇比赛场景的介绍,对各种魔法课的描述都十分新奇,具有魔法世界特有的魅力。从移动的楼梯,用来看守的肖像,各种神奇的魔法生物,到吼叫信,具有每种滋味的怪味豆,关押巫师的阿兹卡班监狱,都绽放着迥异于现实世界的迷人风采,好像真的可以让人放飞灵魂,在趣味无穷的魔法世界翱翔,心也随着人物命运的一起一伏而兴奋不已。作者独具匠心地为我们构造了一副颇具想象力而又貌似真实的巨图,从物质实体到充斥其中的各种名目繁多的规则,看似荒诞实则具有逻辑和艺术的真实。罗琳以非凡的想象力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那么神奇那么不可思议,而且作者把对正义和勇敢的追求,责任心和善良的呼唤,还有对智慧和爱的赞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令几乎所有人爱不释手的具有品牌效应的哈利波特系列。如果把秦文君作品的想象力与英国作家J.K罗琳做一下比较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差距。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国儿童文学缺少吸引力的症结就在于缺乏想象力,即使那些所谓的‘玄幻小说’也只让人觉得可笑。外国儿童文学却让人打开了第三只眼,它们想象出‘小王子’、‘天空之城’和‘蓝色的彼岸',塑造出’吹牛大王‘,描绘出彼得潘和小仙女叮叮铃--英国人甚至把叮叮铃请进了杜莎夫人蜡像馆……这些作品不仅儿童喜欢,成人也喜欢,不仅本国读者喜欢,全世界读者都喜欢。”①
  
  即使和同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陈丹燕、叶永烈、赵菱相比,秦文君的作品也是比较缺乏想象力的。陈丹燕的《我的妈妈是精灵》被称为中国幻想文学里为数不多的佳作:作为精灵的妈妈具有许多常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她可以带着她的孩子在天上飞,使孩子在家里听到老师给别的孩子辅导功课等。可是在具备特异功能的同时,她又有很多痛苦:比如夫妻感情的破裂,爸爸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是个精灵,而且妈妈在饮食上存在着颇多禁忌……魔幻和现实因素的紧密结合使其取得了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即通过假定性的情景和看似远离现实的人物特质的设置,反而更加真实地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人的情感逻辑及面对困窘时的两难选择。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一部在我国儿童文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的科幻小说,作者以充满前瞻性的眼光,描述了主人公小灵通在“未来市”的种种奇遇,无所不能的智能机器人,水陆空三栖的交通工具,可以植入人脑的记忆芯片等,让读者随着主人公的遭遇体验了科学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所带来的便捷生活。作者扎实的自然科学功底与丰富的想象力完美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作者对自然科学和人类文明持有的乐观态度,可以说是一部颇具有未来主义风格的佳作。赵菱的《兔子女孩和它的薄荷田》也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魔幻的感觉。作者的生花妙笔好似一根神奇的魔杖,又似淘金者的筛子,作品中闪耀着浪漫灵动之气,平凡的生活经过她的渲染,仿佛被提纯和美化,充满动人之处和善的痕迹,在阅读她的文本时,读者好像进入了一个光影交错、鸟语花香的神奇世界,五光十色的人物形象除了演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外,更具有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令人掩卷遐思,感慨良多。总之,秦文君的作品过于现实,缺乏想象力,是一个较明显的缺憾。
  
  秦文君另一点不足在于,她的小说总是有一个大团圆结局,美则美矣,乐则乐也,但这种糖衣式的浪漫化处理却不符合现实主义的原则,也不利于少年儿童真正认识世界。这一点只要与曹文轩、陈丹燕的作品相比,就可以发现差距。曹文轩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作品把笔触伸向了农村孩子们,其作品具有沉郁的悲剧美和属于小小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语言富有诗歌的神韵,常常小中见大,形象地描摹了农村少年成长之路上的波折坎坷,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秃鹤、麻子爷爷等)多是一些有着生理缺陷却心灵美好的人,身体的残缺和高贵的灵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充斥着震撼人心的悲壮美。陈丹燕笔下的人物多是一些心理上有问题,成长中受到沉重打击的女孩,如《女中学生之死》中的宁歌,结局也比较悲惨,作品流露着哀伤的基调。有评论者这样评价陈丹燕:“她以她诚实的心,大胆揭示当代中国少女青春的孤寂、青春的压抑、青春的风暴,并赋予青春以丰富的社会内涵。那青春的痛苦,即社会的痛苦,那青春的悲剧,即社会的悲剧。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鲜花、蜜糖、偶象、权威,是冷峻的现实和严酷的人生。她不愿年轻人在’山青水秀‘、’莺歌燕舞‘的青春梦幻中陶醉和满足。她希望成年人忆起青春,和年轻人一起保持一种清新的、不受羁绊的、敏锐的奋斗精神。作者以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感知客观世界,透露出一种焦灼感和危机意识。”①而秦文君只写社会的光明面,就有美化粉饰之嫌。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当表现伟大的纯真,但绝不是拙劣的模仿;符合儿童的思维,但又包含了美学的净滤和成熟的叙述。它应该不仅仅依靠单一的儿童视角,而是需要一双儿童和成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的“复眼”,通过这双“复眼”来观察和描写儿童意识不到而成年人虽意识到却懒于表达的千变万化的世界。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教育学上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最近发展区”即儿童自己独立达到的学习水平和经过成年人指导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学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塑造最近发展区,使教师的教学永远走在儿童实际水平的前面,促使儿童从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前进。我认为,同样,儿童文学似乎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复眼”使少年儿童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满足了其不断向上的人生追求,充分发挥了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秦文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典型,她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中国当代作家只有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经典中汲取有益营养,积极进行文化和语体创新,改变儿童文学即“规训文学”的旧观念,才能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儿童形象,才能满足中国广大少儿读者的精神需求。而秦文君与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之间的差距,也正是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之间的差距的一个缩影,也标识出了我们“从儿童文学大国走向儿童文学强国”①还需要付出的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论著类: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修·博蒙特:《批评家的任务》,王杰、贾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徐雁主编:《全国阅读推广手册》,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1 年。
  
  秦文君:《儿童文学读写之旅》,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 年。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济南:明天出版社 2009 年。
  
  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 30 年》,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年
  
  王泉根:《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 年。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方卫平:《文本与阐释》卷三,济南:明天出版社 2006 年。
  
  周晓波:《当代儿童文学面面观》,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年。
  
  钟敬文、启功主编:《20 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经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刘绪源:《冬夜小札--刘绪源书话》,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孔海珠编:《茅盾和儿童文学》,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 年。
  
  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年。
  
  [苏联]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 年版。
  
  《上海五十年批评丛书·作家论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彭斯远:《秦文君儿童小说的主体意识》,《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 年第 4期。
  
  顾传菁:《青春的思索--读〈女中学生三部曲〉》,《小说评论》1989 年第 6期。
  
  李钧:《想象如此迷人,童话依然年轻--关于〈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的父子对话》,《博览群书》2013 年 6 月。
  
  周双丽、李乃莹:《童心可鉴--简论秦文君〈男生贾里全传〉》,《当代文坛》2003 年第 1 期。
  
  秦文君:《创作谈》,《文汇报》1999 年 5 月 29 日。
  
  秦文君:《我和〈男生贾里全传〉》,《上海人大月刊》2003 年第 9
  
  期学位论文类:
  
  杜传坤:《荆棘路上的光荣--现代儿童文学史论》,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2006 年。
  
  梁颖:《论秦文君的童年书写》,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 2012 年。
  
  武多利:《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儿童视角》,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 2011年。
  
  吕惠:《秦文君少年小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 2010 年。
  
  秦琴:《秦文君“成长小说”的审美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 2010 年。
  
  李晓茜:《秦文君“贾里”系列校园小说语言特色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年。
  
  袁华:《秦文君儿童文学创作论》,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 2005 年。
  
  致谢
  
  光阴似箭,三年一晃而过。有时候觉得这三年的时间像梦一样,短暂而美好。有过困惑,痛苦和喜悦,这段时光会永远铭刻在记忆深处。也许对于我来说,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就业,更多地在于丰富自己的人生,给自己的学生时代划上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很崇拜我的导师李钧教授,他无论在学术还是做人方面都出类拔萃超凡脱俗。对于我的不开窍和愚钝,他从来没有疾言厉色,而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和建议。还要感谢张瑞英老师,康长福老师,刘聪老师,翟文r t}老师,杨新刚老师等其他老师。他们有的干练犀利,有的和蔼可亲,有的知性优雅,有的治学严谨。感谢和我相伴的同学们,他们让我的生活充满欢乐和阳光,并且在学习和做人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启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