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童谣的传播特征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6651字

  三、传播语言与技巧

  在传播活动过程中,传播者对传播媒介的使用和对信息的控制,都是为了满足他的某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具有明确的动机和特定的目的。而受众需求可能出于一种兴趣,所以怎样才能使儿童心甘情愿地进行传播,并使除儿童之外的受众通晓大意,这是隐性传播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童谣语言与技巧的运用。

  传播技巧是传播者为有效达到某种传播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语言修辞艺术的选择、受众性格心理的洞悉以及各种传播策略的运用等等,体现了传播者在传播实践中所具备的高超传播技能。童谣作为一种隐晦的诗歌形式之一,它的语言修辞极具艺术性,这是隐形传播者有意为之,一方面为隐藏自己,保全性命; 另一方面,所采用的语言虽隐晦曲折,但意显语质,传唱起来也琅琅上口,能够使童谣从儿童口中得以顺利传播,形成舆论压力,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童谣采用了诸如双关语、比兴、谐音、拆字法等诸多艺术手法,节奏明快合韵,便于顺口和流传。就双关语来说,如《元康中京洛童谣》: “南风起,吹白沙。遥望鲁国何嵯峨,千岁骷髅生齿牙。”“南风,贾后字也。白,晋行也。沙门,太子小名也。鲁,贾谧国也。言贾后将与谧为乱,以危太子,而赵王因衅咀嚼豪贤,以成篡夺,不得其死之应也。”[5]

  由此可知,这首童谣中的“南风”和“白沙”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南风、白沙,又指晋惠帝的皇后和太子,“南风起,吹白沙”暗指贾后陷害太子一事。“遥望鲁国何嵯峨,千岁骷髅生齿牙”两句运用双关和比喻形容贾后面目可憎。“鲁国”是贾后的内侄贾谧的封地,“嵯峨”以山的高峻形容贾氏政权下的凶险,暗指贾后勾结贾谧作乱之事。

  “千岁骷髅生齿牙”把贾后的凶恶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如《永熙中童谣》: “二月末,三月初,桑生裴雷柳叶舒。荆笔杨板行诏书,宫中大马几作驴。”开头的“二月末,三月初,桑生裴雷柳叶舒”以写景起兴,指代司马衷刚登皇位不久。“荆笔杨板”表面是说荆竹笔杨木板,以用来书写诏书,实际上“荆”又指楚王,“杨”指杨骏。当时杨骏专权,楚王用事,故言荆笔杨板。“宫中大马”指晋惠帝( 姓司马) ,称他为驴,主要因为实权掌握在杨骏和楚王手中,他只能做个呆头呆脑的傀儡。再如《宁初童谣》: “恻恻力力,放马山侧。大马死,小马饿。高山崩,石自破。”这首童谣巧妙地利用双关语,把晋代皇帝司马氏与儿童易于理解的动物马联系在一起,把小皇帝的被逐比喻为放马,显得形象自然,嘲讽尖刻。[6]

  这里的“马”既指动物马,又指晋代皇帝司马氏。“恻恻力力,放马山侧”,首先预言晋成帝司马衍继位后没有实权的状态,继位后,先由庾太后主权,后又被苏峻挟持,这里的“放马山侧”很形象地描绘了晋成帝所处的困境。“大马死,小马饿”说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由写“马”的命运跳跃到“放马”的人身上。因“峻”字旁边有“山”,故“高山”应指晋朝的大司农苏峻,“石自破”,一方面因“硕”字有“石”旁,当指苏硕; 另一方面,指苏硕占领的石头城,一语双关。就比兴来说,如《桓玄时童谣》: “长干巷,巷长干。今年杀郎君,后年斩诸桓。”开头以“长干巷,巷长干”起兴,并以巷子的长存反衬统治阶级的短命,委婉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争斗的残酷。“今年杀郎君,后年斩诸桓”是对历史的真实写照。元兴元年( 402 年) 司马道子的儿子元显奉诏讨伐桓玄,结果被桓玄打败占领京师,后来被桓玄杀害。攻入京师的桓玄废除晋安帝,自立称王,改元永始。不久,却被刘裕、刘毅、何无忌等人打败,在逃亡四川途中却被益州都护冯迁杀害。又如《东魏童谣》: “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青雀子”、“鹦鹉”一语双关,“青”音同“清”,这里的“青雀子”指东魏孝静帝,即清河文宣王元覃的儿子元善见; “鹦鹉”指称“齐神武”.这首童谣以寓言的形式,并运用了以鸟拟人的艺术手法,揭露了东魏孝静帝继位后的傀儡境况。就谐音法来说,如《义颐初童谣》: “官家养芦化成荻,芦生不止自成积。卢橙橙,逐水流,东风忽如起,那得入石头。”这里的“芦”谐音为“卢”,应当指卢龙,“荻”谐音为“敌”.当时朝廷及其宠信卢龙,奉以名州,但卢龙野心勃勃,举兵内伐,遂成仇敌。“芦生不止自成积”,指卢龙受挫,斩其党人,犹如草木以成积。又如《齐废帝时童谣》: “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远我道,不远打尔脑。”这首童谣利用“羊”和“杨”谐音的特点,以儿童易于接受的“放羊”寓言形式,表现了统治阶级强权政治,“羊吃野草”喻指要安于对权势者的服从,“不吃野草远我道”,如果不服从则要避开他们,否则“不远打尔脑”.可以说,这首童谣既符合杨愔被杀的历史事实,也具有典型的普遍意义。就拆字法来说,如《北史·齐本纪》: “一束藁,两头燃,河边羖劷飞上天。”“一束藁,两头燃”意为去掉艹和木,剩下的字就是“高”字。“羖劷”指黑色公羊,“河边羖劷”寓意羊的一边加三点水,即是“洋”字,合在一起指东魏齐王高洋。整首诗揭露了高洋篡夺东魏政权、建立北齐之事。又如《太平御览》引《晋书》逸文: “古在左,月在右。让去言,或入口。”“古在左,月在右”合为“胡”字,“让去言,或入口”寓意“胡人”石勒将要占领襄阳,在此建立国都。再如《齐谐记》: “芒笼茵,绳缚腹。车无轴,倚孤木。”“车无轴”即“亘”字,与“倚孤木”合成“桓”字,强调指出桓玄众叛亲离的下场。

  除上述众多手法外,其他童谣如《北州童谣》: “府中赫赫,朱邱伯。十囊五囊,入枣郎。”这首童谣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府中赫赫,朱邱伯”点出朱硕的权势之大,这是实写; “十囊五囊,入枣郎”指出枣嵩的贪财本色,“十囊五囊”是虚写,说明其贪财之多。这首童谣巧妙利用人物的姓名,抓住人物的丑恶行为特征加以刻画,写法相当娴熟。另外,朱硕、枣嵩是豳州军政长官王浚的部下,两人能够这样肆无忌惮,可见其上层官吏是怎样的昏庸和骄横奢豪,这里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决定了该时期怀有各种目的的成人时常利用天真无邪的儿童进行谣言传播,从而使该时期童谣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与此同时,该时期的“童谣作者将字的形、音、义巧妙地结合起来,能注意把文字技巧与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这使童谣不致成为单纯玩弄技巧的毫无意义的字谜式的文字游戏,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含蓄而又尖锐,更好地发挥了社会作用。”[7]

  参考文献:

  [1]周作人 . 谈龙集·读《童谣大观》[M]. 上海: 开明书店,1927. 453.
  [2]谢贵安 . 中国谶谣文化研究[M]. 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3. 35.
  [3]黄寿祺,张善文 . 周易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85.
  [4]李延寿 . 南史( 卷四五) [M]. 北京: 中华书局,1975. 1138.
  [5]房玄龄等 . 晋书·五行志中( 卷二十八) [M].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844.
  [6]雷群明,王龙娣 . 中国古代童谣赏析[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83.
  [7]江庆柏 . 试谈古代童谣[J]. 南京师大学报,1986,( 1) :7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