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理学论文 >

浅析专利国际纠纷的非诉解决方式 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4-11 共2214字

  结语:我国专利国际纠纷非诉解决方式的完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专利国际纠纷的数量和种类都在急剧增加。专利国际纠纷的高效解决已日益成为我国高科技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目前的专利国际纠纷主要通过传统的诉讼解决,纠纷当事人很少寻求仲裁、协商、调解等非诉方式解决专利国际纠纷,而国际诉讼的冗长程序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纠纷当事人都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 正如有学者所言:“即使当事人诉诸普通的法院而不是某种私人的解决纠纷的形式,在一些法律体系中,他们或许仍不得不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即寻求解决的成本太高,以至于将阻止所有人(除了非常富有的人或者非常坚持地要解决纠纷的人)解决纠纷的努力。”因此“专利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亟需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专利国际纠纷的解决方式。

  WTO 多边协定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序言里要求成员国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因此专利权实质上属于一种民事权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数承认除专利有效和专利权属纠纷以外的专利纠纷中 ADR 非诉方式的解纷效力。作为大力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应当与国际接轨,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 ADR 解决专利国际纠纷的效率。首先需要在立法上明确国际专利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竞争与垄断纠纷的可 ADR 性,因为我国专利法第 60 条规定专利侵权纠纷可以协商,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可以 ADR。其次,对 ADR 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美国法律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是举世公认的高深,这也是 ADR 在美国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完备的 ADR 服务提供系统和有经验的 ADR 人才队伍都是发挥 ADR 有效性的必要因素。再次,立法机构可以对 ADR 进行相关的立法,甚至出台 ADR 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这样,法定化和制度化的 ADR 能大大提升 ADR 的运作效率。最后,大力宣传 ADR 的相关知识,让老百姓了解、熟悉、会用 ADR。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A、中文专着类
  [1] 沈宗灵. 现代西方法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2] 蔡彦敏、曾宇、刘晶晶 译. 纠纷解决----谈判、调解和其他方式[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 朱榄叶.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4] [美]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5] 田平安. 程序正义初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6] 朱苏力. 送法下乡[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7] 范愉. ADR 原理与实务[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8] 范愉. 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9] 姚建宗. 法治的生态环境[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10] 彭力静. 伦理视野中的知识产权[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11] 郑成思编. 知识产权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12] [德]柯武刚、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0.
  [13] 刘晓红、李晓玲. 知识产权国际纠纷的非诉讼解决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14] 肯尼斯·海恩. 现代法治之中纠纷解决的法律定义、地位、重要性及其作用[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15] [日]棚濑孝雄. 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16] 石川明. 比较裁判外纷争解决制度[M]. 东京:庆应义熟大学出版会, 1997.
  [17] 王生长.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理论与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18] 韩德培. 国际私法[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9.
  [19] 吴汉东.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0] 顾培东. 社会冲突与诉讼方式[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
  [21] 强世功. 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
  B、中文期刊类
  [1] 吴友明. 论知识产权仲裁[J]. 法学评论, 1999 (4).
  [2] 张建邦. 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内部争端解决方式评述--基于WIPO和 WTO的理论和实践[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 (10).
  [3] 全宁. 论知识产权的可仲裁性[J]. 知识产权研究, 2006 (4).
  (二)外文部分
  A、外文专着类
  [1] Karl Mackie, David Miles, William Marsh, Tony Allen. The ADR Practice Guide CommercialDispute Resolution[M]. Tottel publishing Ltd , 2005.

  致 谢

  自 2010 年 9 月穿过三道拱门来到湘潭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以来,朱伟东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悉心指导让我在治学和做人方面均受益颇多。恩师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为人和蔼,颇有绅士风度,是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家师始终教导我要有国际视野,关注知识产权这个朝阳产业。正是在良师的潜移默化下笔者才有了此论文选题的灵感。

  此篇论文的写作时光让我刻骨铭心,因为我是在身怀六甲的特殊时期全面搜集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这个过程虽然有些辛苦,但是更多的却是喜悦和感动。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一直鼓励、支持我的同班同学和同门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们,尤其要感谢魏越同学、曾庆梅同学、刘浩同学、韦如同学和梁萧同学在我论文的撰写过程给予我的无私帮助和真诚鼓励。

  此外,我还要真诚地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公婆、我的妹妹以及我的爱人邓雄飞,谢谢他们帮我悉心照顾我的爱女邓子隽,谢谢他们给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创作环境,我论文的完稿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真诚鼓励。

  最后,谨以此作献给所有鼓励和帮助我的人!
返回论文目录查看全文     上一章:专利国际纠纷非诉解决方式的立法及实践   (本篇硕士论文已完)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