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教育论文 >

中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应对策略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作者:梁文燕
发布于:2020-03-17 共4431字

  法治教育论文(前沿范文8篇)之六篇

  摘要:在当代中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法治教育,因为法治教育是影响国家依法治国整体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中学生法治教育这方面,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得力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使得中学生的法治教育逐渐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学生的法治素养。目前,中学生法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有课程内容缺乏、教育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中断、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中学生法律意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增设法治教育内容,合理安排教材;丰富法治教育途径,营造教育环境;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知识运用于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等途径,以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对策

法治教育论文

  1 引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高度重视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这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而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对其进行系统的法治教育,开展法治教育也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已成为考虑一个人整体素质是否过关的重要指标。 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中学生的法治教育问题,不仅是因为法制教育对中学生素质教育和健康成长影响重大,而且也是在国家治理背景下完善法治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民主与法治。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主席强调道:“法治教育应该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从青少年一代就开始,将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中来。”中学生正是开始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他们的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宣传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全面系统的给中学生灌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治教育,为法治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还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莫大帮助。但是,由于我国对中学生法律知识教育的关注不够,目前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各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要想解决我国中学生的法治教育问题,有必要对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当前我国中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治教育是指社会,国家或政党利用法治规则、法律制度和法治观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以此达到培养人的法律意识、形成人的法律信仰的目的。这样的接受过法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会具有一定的法律能力、法治观念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法治精神,为实现国家的基本法治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已经逐渐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因此他们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也大大增强,即使如此,法治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内容设置偏少

  学校教科书是宣传法治教育知识的重要载体。一本好的法治教科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扩展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同时也能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但是,目前学校还没有为中学生开设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科书已成为宣传法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思想政治教科书也是中学生获得法律知识和形成法律意识的唯一途径。通常在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法治教育内容较少,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教得透,学生由于知识点过散,不系统,造成学不完学不会的尴尬局面。例如,七年级教科书主要侧重于理解法律的一些基本情感;八年级的教科书主要侧重于处理自己和他人以及集体关系,还有理解法律权利与所涉义务之间的关系;九年级教科书仅涵盖在法律和宪法教育下国家治理的宏观方面。此外,对于中学生的法治教育,一般学校都没有目的和计划,使得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内容不足,学习目标单一,课程计划不充分。这样的教育方式,固定和僵化,直接影响到了中学生对于法治教育的学习。

  2.2 教学形式单一,理论与现实相脱节

  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中学生的法治教育仅限于课堂教学,不能为校园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中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战地不仅仅关注于课堂教学,更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当前各个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和实际运用的现象,学校的法治教学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学法治教育教科书仅限于法律规定,课堂教育侧重于法律知识,重视通识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对国家法律制度内容的解释。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讲授法律的威严和强大。但是当他们离开学校时,他们还是会看到非法经营、洗钱交易和其他违法行为,这会使得学生对法律产生怀疑,认为所谓的法律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并不具备那么强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经常会回避这些敏感问题,对于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往往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使得法治教育在现实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对于法治的认知,进而做出一些违法行为。

  2.3 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在中学阶段,学生升学是头等大事,因此学校所安排的法治教育时间有限。在目前,一方面,学校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缺乏专业的法治教育老师,大多数法治教育课程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代上的,这些教师没有系统地研究法律知识,也没有深入理解了与法治教育有关的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对法治教育处于浅层的理解,往往无法解决法律知识的深层问题,导致法治教育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在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学校聘请专业法律教师前来授课,但是由于学生的课程和教师自身原因,他们的教学工作往往不能奏效,从而影响了法治教育的进行。

  2.4 没有统一清晰的教育评价体系

  虽然在中国,法治教育已实行多年,但往往只是拘泥于形式,“关说不做”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许多中学的普遍现象。法治教育始终处于表象的状态,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密不可分。一方面,每所学校对中学生的法治素养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部分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学生德育综合评估中,或者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平均标准。另一方面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法治教育评价目标过于模糊化。在目前对学校实施国家法治教育的检查中,政府的评估很一般,仅仅依靠学校领导小组的会议决定,缺乏深入研究,评估没有标准。

  3 加强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性特色越来越明显,教育局对该领域的注重度也随之提高。尤其是法治教育问题,其关注度不断提升。但由于中学生法制教育起步较慢,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为了尽可能提加快其发展速度,迎合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中学生教育作为初始点,拓展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

  3.1 丰富教育内容,合理安排教材

  江泽民认为虽然宪法与法律是由党领导人制定而成,但也需要有党领导人带领着举国上下的公民遵守该制度。而教育部门在此时需要积极配合工作。通过编写与中学生年龄、性格等特征相符的法律课程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把法律知识与课本内容结合,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其保持浓厚兴趣。此外,各个年级的法制教育课程在教学时,均可把每个章节中的重点,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以及法学界中较为经典的案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获得更全面性的结论,该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还可以通过安排符合学生特性的线上课程,通过该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对于法律教育的认知。并以更多元化的学习渠道,让学生不必顾虑时间、地点,随时都能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

  3.2 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知识运用于实践

  现如今在中学生容易通过发生肢体动作甚至更为恶劣的报复行为发泄个人情绪。据统计,上述案例在近年来发生率很高。因此,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犯罪率变动,更需透过表面思考深层原因。要求在落实法治教育时需寻找出根源,在体现出法治教育前瞻性的前提下,以原有的教育教材为基础,设计出规范性更高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材,还需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

  无论任何科目的教学,都离不开完善的教学大纲,法制教育也无法例外。教学时可将生动的案例为导向,混入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法律理论,根据具体案例对其加以分析,将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合理安排,有效引导中学生要时刻做到合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笔者认为可将教育模式从传统的严谨式教学是逐步转化为生活化教学。并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电子式法治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于该领域内各项专业内容的了解度。并以中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为特征,形成具备时效性、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传授法制知识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与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正义感。***主席曾提出当时的治国方针相迎合,注重法律的威严,杜绝违法犯罪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法律的权威性,使其面对法律时保持敬畏的心态。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团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中学生在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接受全面性的法律教育课程时,必须有校方提供能力水平高、基础知识丰富、具备创新精神、教学方式独特又符合国家法律知识教育标准的专业讲师,才能以符合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运用合理的方式诠释法律知识,使得学生对其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甚至转为自主化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也可以根据目前的师资团队,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以合理的方式使教师掌握更系统化的法律知识,避免由于知识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降低等情况;最后,退休的司法人员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较为全面,同时又具备较高专业度。可聘请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助教,使得学生可以再结合实际案例的前提下,掌握更多元化、生活化的法律知识。

  3.4 构建多位一体的中学生法治教育体系

  中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在学校中开展,社会、家庭亦为必不可缺的环节。必须通过家庭的养育、学校的规划、社会的支持,才可形成更全面性的教育氛围。但社会环境较为复杂,而中学校园中,无论人或事都比较简单。当学生踏入社会后,总会由于二者的差异质疑于课堂中学习的法律知识有何意义。此时家长必须做好疏导工作,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向学生解释社会与校园间差异。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重大,家长必须了解法律教育的重要性,由自身做起,坚持依法守法,并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盟,为中学生创立更合适的法律教育大环境,并培养出法律意识。

  结语

  综上,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国民均遵守法律,而中学阶段正是养成三观的重要阶段,教育部门必须将法治教育放于首位,尽可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此,笔者认为可将学校教育为主导,结合社会、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的配合,形成更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法律知识,并养成法律思维、法律观念。该方式可有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养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当学生掌握大量法律知识时,才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以此推动中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点击查看>>法治教育论文(前沿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梁文燕.当代中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2):156-15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制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