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古装影视作品中,往往伴有关于“七出”休妻之镜头。夫妻间一旦感情不和,只要丈夫认为妻子有不当之处,即可随意休妻,其休妻的理由五花八门,以致让观众得出休妻是古代男子随心所欲行使的一种特权之结论,甚至认为“七出”休妻制度是强加给妻子的枷锁,对妇女在婚姻方面的权益丝毫没有任何保障。
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七出”内容源自于汉代《大戴·礼记》,作为休妻制度,本于礼制,始载于唐律,又称“七去”或“七弃”,是古代一种选择性离婚制度,属于丈夫单方面的行为。尽管该离婚制度赋予了丈夫单方面行使休妻的权利,但绝不意味着丈夫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休妻之特权。相反,为了维系夫妻关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进而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七出”离婚制度对丈夫行使休妻之权还作了诸多限制性规定,从另一侧面维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
在中国古代婚姻观念中,婚姻关系的缔结与解除往往都与家族、宗族利益相关联。《唐律》将“七出”规定从礼制上升到法律高度,推行强制离婚制度,亦是出于这种考虑。所谓“七出”限制性规定,即是“一无子,二淫,三不顺父母,四口舌,五盗窃,六妒,七恶疾。”也就是说,丈夫在休妻时,只有妻子出现了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多言、恶疾、盗窃等七种情形,才方可行使单方面的离婚权利。同时,为防止丈夫对“七出”离婚权利的滥用,又设置了“有所娶无所归、有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等“三不去”的补充规范。即使妻子违反了“七出”的相关规定,但如果出现妻子家族散亡被休可能无家可归、妻子曾替丈夫父母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等三种情形,丈夫是不能以妻子犯“七出”之规而随意休妻的。换言之,只有妻子违反了“七出”之规定,又没有“三不去”限制时,丈夫才可以休妻。否则,丈夫会被以任意弃妻之罪而受到处罚。《唐律·户婚律》第 189 条规定,“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去之者,杖一百,追还合。”这从根本上杜绝了丈夫随意休妻的不良现象,在以夫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着实难能可贵。
由以上不难看出,“七出”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妻子不被任意休弃,“三不出”的补充规范又为在夫权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妻子不被任意休弃而提供了法律保障。尽管这种法律规范是以夫权为中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妇女无婚姻自主权及被休弃的命运,与现代法治意义上的夫妻平等原则相距甚远,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它体现了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有所提高,客观上维护了妇女婚姻的稳定性,最低限度地保障了处在弱势地位的妻子不至于被丈夫以无理“理由”而被任意抛弃。
婚姻是家庭的纽带,稳定的婚姻关系对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在以男性为主导、妇女与男性无平等权利可言的封建社会里,虽然妇女在地位上从属于男子,法律明确规定丈夫可以单方面行使休妻权利,但考虑到婚姻对维系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唐律又对丈夫休妻作了明确限制,避免丈夫对休妻权利的滥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唐律在制止丈夫任意休妻的前提下,把“七出”作为丈夫选择离婚的条件,同时又用“三不去”约束“七出”,从而形成了完整严密的选择性离婚法律体系。严格的法律规定,让丈夫随意休妻的现象大为减少,对维系夫妻关系的稳定和家庭和睦,起到了重要的律令保障作用。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整个唐代丈夫休妻案件仅 60 余宗,从侧面证明了“七出”在维系婚姻关系中的良好效果。正是这一突出的良好法律效果,“七出”作为离婚制度而被明清的立法者所继承和强调。而继承和强调的直接结果,就是明显减少了丈夫随意休妻案件的发生,这在“夫为妻纲”、尊卑有别的传统封建社会,无疑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重要的权益保障。
导言本文旨在通过对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立法和司法进行考察,对婚姻法制中变迁内容较多、独具特色的几种主要法制在这两时期的适用情况加以分析,呈现民国婚姻法制基本变迁的脉络及本质。另外,本文的论述还将结合彼时的社会现状,以期对...
中华法系发端于夏商,而形成于隋唐,期间西周和汉朝的法律制度为中华法系的产生奠定了基本框架,而《唐律疏议》的完成则标志着中华法系的最终确立。本文便在此以时间为序对一些笔者认为我国法制史上较为经典的制度进行剖析,以阐述中华法系的精髓之所在。一...
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罗马嫁资制度,通过罗马法的传播对各国的婚姻财产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传统习俗,我国在短时期内,彩礼和嫁妆婚俗仍将活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出台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但由于中国独有的婚嫁习俗十分复杂,因此,要建构...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青天是一尊堪与希腊女神忒弥斯相提并论的正义之神司法之神。然而,青天窗外无青天,①酷吏传外有酷吏,青天不常有而酷吏常有。更为真实的情况是青天酷吏不常有而贪官污吏常有,贪官污吏不常有而庸官俗吏常有。青天甚至部分酷吏也许...
一、中西刑罚起源-意义及目的我国关于刑罚的起源,通说认为刑起于兵且《汉书刑法志》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的记载,可见,刑法产生于军法,而刑罚则是与刑法一起诞生的.究刑罚之目的,《史记》中记载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
在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吐蕃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也不断得到了进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为了更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三、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调解制度的评价与启示(一)制度的价值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民主政权大力推行人民调解制度,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依照事实、法律以及善良风俗,公正客观地化解纷争,使干部和群众的法律观念逐步增强,对预防犯罪和促进生产起到了...
我国也可以借鉴日本在立法上并不宣示禁止同性伴侣的收养行为,但是采取逐步承认被同性伴侣所收养子女合法地位的方式。同时,谨慎对待同性伴侣婚姻合法化的立法要求,尽管我国现阶段虽然少子化并不是社会主要矛盾,在实质上承认同性伴侣享有与异性伴侣同等的民...
法官惩戒制度在清末修律的筹备计划中已有弃旧革新之议,民初,沿此路径曾制定过专门的《司法官惩戒法》。但是,在旧文化与新制度的激烈碰撞中,法官惩戒制度并没有实践的政治空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按照五权分立的理念,制定了《公务员惩戒法》,形成了...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特别是在中共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之后,大批农村青年应征入伍,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荣军活动既充实了军事力量,又增加了军属家庭生产、生活之困难。尤其那些被称之为军嫂的女性大多青春年少,深陷于国家使命与个体生存的张力之中,又承受着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