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防洪工程论文 >

河道治理论文(精选5篇)(5)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3-28 共19128字

  河道治理论文范文四。

  题目: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摘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城市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在这种状态下, 过去的河道、水系均须重新进行定位, 才能够满足现阶段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求。故针对河道治理改造过程中对水环境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河道治理; 改造; 水环境;

  现阶段, 我国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环境不仅对人们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因此, 针对这一现状, 为水环境提供有效保护, 是当前河道治理改造实施的根本目的之一, 同时也是为了能与现阶段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互相辅助作用。

  1 水环境保护的意义分析

  水环境不仅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支持, 还能对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在现代社会, 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对水环境的整体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需求, 还要能够真正实现水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 也是开发商招商引资、发展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1]。因此, 在这一基础上, 要大力采取有效措施对水环境进行保护, 对城市建设起到良好的辅助性作用。

  2 河道治理改造对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 一般情况, 都是比较局限在单一的工程建设中, 对水生态环境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和重视。

  另外, 施工中很容易将水从生态系统中单独分离出来, 这样很容易导致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1 河岸硬化造成的破坏影响

  在河道治理改造相关工程实施中, 由于过于重视河道行洪排涝功能, 导致在实施中, 会使用大量的浆砌块石和混凝土进行施工, 保证河岸自身的硬化程度。虽然河道边坡的粗糙系数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有利于保证河岸自身的稳定性, 还能够实现排洪的根本目的。但是这种方式在操作中, 很容易破坏水土之间的联系, 水土自净能力大幅降低。与此同时, 水、土、植物、生物之间物质或能量循环系统也会被彻底打乱原有的秩序, 很容易导致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2]。

  2.2 河道截弯取直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河道治理实施过程中, 主要强调“岸线顺直、减少排水流路”等, 为遵守这一施工原则, 在实施中, 尽可能保证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这样不仅能促使水流直泻而下, 而且还能满足行洪排涝的根本要求。这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 虽然能对防洪和航运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 但是对水生态环境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弯曲流态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提供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 还能对一些突发性洪水的灾害性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3]。因此, 针对这一现状, 在施工中, 对弯道处沿岸位置,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保护措施, 不仅不会对防洪功能、航运效果产生影响, 而且还能对水环境提供有效保护。

  2.3 改造河道断面单一, 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在自然河流断面上, 浅滩与深潭相间, 一直都是生物群落长期的栖息生长之地。但是经过改造之后的河床经常会利用输水性能比较好, 有利于施工的梯形等断面形式, 这些断面形式虽然单一, 也遵循一定的规则, 但却对原有河道自身的多样性特征造成严重破坏[4]。

  2.4 河道底防渗做法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些人工湖或者是河道景观, 为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保证正常水位, 控制补水费用的支出, 在底部均会相对应的做一些防渗工作。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渗效果, 但是这种做法势必会导致河道水文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除此之外, 这种做法还会导致河道直接截断地下水补给的天然交换关系, 对水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3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对应保护措施

  3.1 规划先行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前提条件, 过去河道治理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 在新的规划设计中要打破过去的一些制约性条件。特别是要在规划设计中克服一些单一的传统观念, 要在设计中将环境、生态等要求强化出来, 以生态性、前瞻性作为根本目标。这样不仅能实现安全舒适的大环境, 而且还能够促使水资源自科学合理利用, 将环境生态与水环境根据有效结合[5]。

  3.2 适时清淤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现阶段在很多河道中都存在严重的瘀积现象, 平均瘀积深度能够达到0.5~0.8 m。淤积现象如果过于严重, 会直接导致河网自身的滞蓄容量减少, 对河道自身的行洪排涝功能发挥造成严重的制约性影响。同时, 还会减少灌溉供水量, 导致河网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有所降低。因此, 针对这一现状, 在实施过程中,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地疏挖一些河槽, 能够保证河道正常的过水断面。

  3.3 加强水体流动

  加强水体流动能够有利于提高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 是保证水环境能够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施过程中, 利用开坝筑涵贯通水系, 根据周围环境及周边条件的可靠性, 逐渐将片区水系之外的水资源引入其中, 这样能够促使水系自身的具有丰富的流动性[6]。

  3.4 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在设置以及具体利用过程中, 其不仅能够对河岸坍方现象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而且还能够促使水体自身与土壤之间形成良好的交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不仅河道自净能力能够有所提升, 而且还能够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效果。现阶段, 欧洲很多国家在都在大力研究和应用护岸工程, 特别是要注意沿岸的景观及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保证能够在天然状态下建造良好的河海岸形式。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形式而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破坏影响。如荷兰曾经提出“给河流提供更多的空间”这一概念, 荷兰人认为河岸提防的设置以及具体实施, 是自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促使河道水流到陆地一种强有力的转换措施[7]。因此, 在这种状态下, 两者一定要保证相互作用, 不能够孤立存在。

  当前在河道治理改造实施过程中, 要积极尝试一些生态型护岸结构形式, 这样能够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措施, 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中包括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以及复合型护岸。

  (1) 自然原型护岸主要是里植被种植的方式, 对河岸起到良好的保护性作用, 尽可能保证护岸自身的自然特性。

  (2) 自然型护岸是除植被外, 还需利用一些石材或是木材等一些天然材料作为基础, 对堤岸自身的抗冲刷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3) 复合型护岸, 是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 加入一些混凝土或者是钢筋等材料, 促使其自身的抗冲能力能够以一种新型状态存在, 为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8]。另外, 复合型护岸一般情况下, 比较常见的几种应用技术包括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土壤固化剂法等, 利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方法, 能够实现护岸、绿化以及水土有效结合。

  3.5 雨污分流

  河道遭受到严重污染, 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工业发展, 以及农业和生活中一些污染源造成, 其中工业污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针对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已经成为现阶段首要思考的问题。在针对河网水质问题进行处理时, 最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要对排水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变和安排。雨污分流、截污治污、将污水进行统一排放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可以保证河网水质自身实际情况的有效改善, 这样能够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水环境质量[9]。

  4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4.1 污水系统建设

  在近年来雨污分流建设不断加快进行的条件下, 排入河道当中的污水量越来越少, 但在一些老旧居住区或者是棚户区范围内, 这种污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沿河修建的截流管道虽然能够针对污水流入合流的现象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长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处理, 很容易增强污水处理厂在雨季的运作压力和工作强度。

  针对这一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 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些没有达到标准的污水排入河道问题, 就需要在实施河道治理的同时, 加快对污水系统建设的速度。在操作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和的污水处理设施,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水环境改善的整地目标, 而且还能够对河道治理起到良好的巩固效果。

  4.2 生态护岸技术推广

  生态护岸技术在现阶段虽然越来越成熟, 但是在实践中的推广以及应用比较少。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受到传统河道设计理念的影响, 现阶段直立式护岸、浆砌石挡墙护岸等方式还仍然在应用中。另外, 由于生态护岸技术在实践中仍然需要不断研究和累积经验, 故导致护岸结构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基础上, 还需要达到水土交换、水气交流以及水体自净等各方面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 我国在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以及具体应用过程中, 还仍然需要借鉴一些国外比较先进的经验和基础。另外, 要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知识培训, 只有保证理论知识能够越来越丰富, 才能将知识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 保证生态护岸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应用, 不仅有利于恢复和保持河道及河道周边环境的自然景观, 而且还能够针对水域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为水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保障。

  4.3 河网改造

  河网水道贯通难度一般情况下比较大, 由于城市建设大不相同, 所以促使各个河道之间很难形成有效连接, 特别是对提高河网水体流动性更是具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 就需要从规划层面角度出发, 对河道进行宏观控制, 从全局出发对其进行具体操作。河道治理本身就是一项涉及面广、操作流程复杂的工程, 故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协作, 对河道整治工作提高重视, 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河道治理的效果, 为水环境提供有效保护措施。

  5 结束语

  现如今, 河道功能不仅是行洪、排涝或者是航运等, 而且其自身还具备景观、旅游以及生态等综合性功能。因此, 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 对河道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整治、对水环境进行改善, 都是现阶段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 需要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最大限度对水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宝玉, 计春野.基于尚志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 38 (3) :177–178.

  [2]张晴.清原县中小河流生态破坏原因分析及治理模式[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 40 (10) :244–246.

  [3]杨素平.涑水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 41 (12) :208–210.

  [4]朱晓丽.浅析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浙江水利科技, 2005 (2) :47–48.

  [5]巫青松, 李永俊, 尹洪星.浅析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广东科技, 2013, 22 (18) :184–18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河道治理论文
返回:防洪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