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防洪工程论文 >

河道治理论文(精选5篇)(6)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3-28 共19128字

  河道治理论文范文五。

  题目: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

  摘要:对于城市建设工作而言, 进行必要的河道治理工作对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意义深远,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在进行河道治理的工程实践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导致环境受到了不小的危害和影响。因此, 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 如何提升环境保护与河道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成为不能回避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宁夏境内清水河为例, 结合了生态水利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深入分析了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并针对性提出了部分解决对策。

  关键词:清水河; 生态水利; 河道治理;

  1 生态水利的基本理论

  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治理工程主要目的在于合理控制河流量以满足当地居民对用水、防洪涝灾害、水利发电及航运方面的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水利构筑物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 当地的生态环境正在受到威胁和挑战, 经济建设同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极不平衡。所谓生态水利建设就是针对于水利建设工程中, 必须兼顾水利枢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让河流成为生态系统的主干力量。

  2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阶段中的应用

  以宁夏清水河为例, 虽然当地河流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初步形成具有多彩、平安、浪漫及智慧建设特色的治理理念和体系, 但伴随区域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 导致大量的水资源及能源短缺, 人类需求与当地生态维持能力失衡问题进一步凸显。通过分析当前清水河河道治理现状, 可以折射出我国当前河道治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部分河道采砂情况严重, 且忽视相关的河道采砂恢复工作。由于主要采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在河道滩地采挖 (旱采) 。缺乏监管, 乱采乱掘, 砂坑不及时修整, 废渣、废料随意遗弃在河道, 生活废污水和废油直接排入河中, 导致局部河势恶化, 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破坏了河道水环境; (2) 河道治理完成后, 缺乏必要的植被恢复工作, 一部分河道区域缺乏基本的植被体系。由于在具体的生态水利河道修复阶段, 尚未发挥出必要的针对性治理优势, 导致河道治理缺乏针对性; (3) 忽视原有生态系统的重建恢复。部分河道整治工程影响河势演变发展, 影响河道自然条件下的水沙运移平衡, 在河道主流摆动过程中, 将对河岸原有植被分布及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同时硬化的护岸工程, 阻碍河道内物质和能量交换, 将会打断原有食物链, 使得原有植被、动物无法正常生存, 生态系统就被破坏。工程完成后, 往往不再消耗时间和金钱来重建恢复原有生态系统, 导致其一去不返。

  3 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现状

  对于河道而言, 其主要的职能就是为了疏通河道, 扮演防洪抗旱的基本职能, 目前, 随着我国生态治理水平和层级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当下的河道治理工作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力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了河道治理的可持续、低碳发展。

  3.1 河道治理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

  以宁夏清水河治理为例, 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治理而言, 仅考虑河道治理本身的问题, 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河道自身的功能方面, 严重忽视了河道治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功能, 更谈不上河道治理与周边人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对原有生态景观、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而言, 大部分河道治理工程都是基于既有河道开展的, 由于工程的延续性, 对于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则更为严重, 从而导致当地河流的局部性灾害, 以清水河为例, 由于在河道治理中没有重视对原有生态系统的恢复, 导致清水河局部出现了“断流问题”。

  3.2 清水河河道治理情况

  以清水河治理现状为研究对象, 可以看出, 由于人们自身需求同宁夏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因素存在较大的出入, 清水河的河道治理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基本阶段:首先, 全面依赖于自然的被动情况, 该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原有的自然情况下, 河道的防洪防灾能力较低;其次, 与河争地的情况, 该阶段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后续修建了灌溉河道、堤坝等设施工程, 但治理方式和手段相关较落后, 存在严重的主观性和不科学性;最后是人与自然和谐治理阶段, 以清水河为例, 在治理河道前, 先制定了提升区域生活品质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基本理念, 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实例分析

  4.1 生态堤坝建设分析

  所谓生态堤坝, 简而言之, 就是通过人工恢复的方式实现对自然堤坝的加固和恢复, 该技术最大程度确保了堤坝及河床原有的功能, 同时还必须确保河床的渗透能力, 最大程度确保河流与河岸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自我调节, 还能提升河床原有的抗洪能力。较为常用的堤坝类型主要有: (1) 自然保护型堤坝, 一般选用植物加固的方式确保堤坝强度; (2) 自然堤坝, 自然堤坝与自然保护型堤坝相比, 额外增加了天然石料结合植被加固, 例如格宾护岸; (3) 人工保护型堤坝, 在自然堤坝的基础上增加了混凝土材料的防洪能力。通常意义上讲, 生态堤坝保护设计及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点: (1) 经济性原则, 在确保堤坝能够具备相关功能和防洪能力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造价; (2) 协调统一原则, 为了美化环境, 必须建设刚性结构形式, 并对当地水文条件进行精确观测, 以确定与之匹配的植被种类及数量。

  4.2 实现河流治理自然化建设分析

  自然化河流建设主要针对于在具体河流治理过程中, 必须重视和保持河道原有自然风貌, 在此基础上, 还必须要求河道具备其自身必须具备的功能。自然化的河流建设原则主要是为趋向于在自然的前提下建立更加丰富的环境, 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不太相同, 而是在实现防洪抗涝等作用同时, 降低人类对河流环境的损害, 与自然和谐共存。

  4.3 流域环境建设分析

  在具体的河流自然化建设实践中, 流域环境建设是核心和重点, 主要涵盖地域环境、生物环境及水域环境等主要组成部分。以清水河河道治理为例, 在具体治理过程中, 将河道人为建设成外观不规则形态, 体现河道结构复杂性和顺应自然能力。

  5 结束语

  文章以宁夏清水河河道治理为例, 详细分析了目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对策。在河道治理实践中, 逐步意识到不科学的河道治理方式势必会加重环境负担, 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水利建设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治理和保护水域环境双赢的最佳渠道。

  参考文献

  [1]徐飞翔.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 2016, (6) :62.

  [2]吴培培.综合治理河道措施在改善洪河水环境应用实例[J].工程技术研究, 2017, (6) :93-94.

  [3]李翠, 杨波, 荆昭.论河道综合治理与滨水景观营造[J].南方农机, 2017, 48, (17) :62+64.

  [4]劳广杰.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5, (22) :17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河道治理论文
返回:防洪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