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生物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探究
【第一章】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绪论
【第二章】翻转课堂开展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三章】掌握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第五章】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第六章】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论和反思
【结语/参考文献】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理论依据
3.1 掌握学习理论
3.1.1 理论依据
掌握学习理论是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不应该有这样的心理,传统教学方式下,大部分教师相信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平均分布的,教学时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针对性不强,这就导致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较低,布卢姆认为只要是条件允许,时间充足,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课堂内容,基于这种思想,布卢姆总结经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把多种理论加以提炼,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即“掌握学习”理论[8].
3.1.2 实施过程
1.2.1.教师在每堂课上课前,都要设计好上课内容。并且要明确主要知识点,要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需要在课前掌握的,哪些需要查阅资料了解的。
1.2.2.制定教学目标;1.2.3.开始讲课之前,要想办法了解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学习的态度、积极性以及自信心等内容,目的是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将课堂知识更加快速、直接的教给学生。
1.2.4.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课后测验,目的是评价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1.2.5.根据测验内容制定一些辅助材料,以达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选择解决方法;1.2.6.编制完成的课程测验,内容应包含整个教学内容及目标,以评价学生的最终掌握情况。
3.1.3 评价阶段
1.3.1.在阶段性测验完成后,对掌握的正确率达到 80%以上即为合格;1.3.2.对于通过的学生,安排下一阶段的学习;对于掌握效果不好的学生,老师要因材施教,为其制定特定的学习方式。
1.3.3.补救措施实施后,再进行一次测验,如此循环,即可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教学内容。
3.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着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发现的,这位来自于瑞士的学者认为结构的产生和转变是建构主义的体现,而认知是不断进行建构的过程。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一套指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并且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如今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就是该理论的实际实践,用到的理论就源自该理论[9].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第一,知识是在前人的实际和探索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并不是世界真理,更不能包含世界所有的法则和定律,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建构主义将文化交流中的非客观说明和解释都属于知识,且具有带动主体和客体学习的能力。
第三,不同的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虽然可以用语言来将知识描述出来,但并不能客观的去对待,要理解知识,必须经过主观的实践和体验,这需要一个过程,也是建构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知识的认知太过客观,缺乏主观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尽量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将所有知识装入大脑,对知识的传递过程不够重视,没有主动引领学习过程。课堂处于被动局势,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的能力,被动去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对学生是有害的,对知识的发展是阻碍的。因此,如何让有价值的知识真正让学生理解,如何让学生主动去探讨知识,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改进优化的问题[10].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该学习观念有如下 2 个重要点:
第一,注重经验的积累。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掘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
第二,增加整个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知识建构的过程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各种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建构的,发生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学习者在探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解答疑问,对知识的结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知识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不是按部就班的过程,在知识教学中,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让学习者有兴趣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么一个场景才是教学的目的,也是符合建构主义的[11].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深刻的意识到,不仅是将知识表达出来,目的就达到了,其实不完全。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创造能带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探讨、研究知识,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能识别出学生的需要,识别他们的迷茫,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合适的帮助,才有利于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在教学中,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要有个大概了解,并不断指引学生在已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去挖掘新的知识。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应的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且尽量融入生活情景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要以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
主要针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期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一、新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调整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让我们在生物学科中需要去创建新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中培...
课堂是师生们共同成长的阵地。是学生获取智慧,塑造灵魂的殿堂。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教学,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信息的准确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生物失去学习的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界人士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这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者研究的一个问题。而探究性的学习就是改善原有的教育教学的方式,...
现在越来越强调学习者中心, 把有效教学建立在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析上, 其目的不仅在于要求每个学生接受各学科规定的内容, 而且更重视每个学生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
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昆体良学派就提出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理念经过美国多位专家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十分有影响力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对于我国来说,最早研究合作性学习的是浙江杭州大学,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推广开来。直到今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应当着力于增强学生自信, 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精神, 挖掘学生的提问潜能, 激发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在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唱主角,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没有思考的空间,只知道死记硬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缺乏获得知识的...
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为例,将知识分层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都有正面效果。...
生物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方式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性学习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