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进行有效提问,利用问题设疑、激趣、引思,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结合实践教学经验,综合考虑初中生物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要,提出设置趣味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梯级问题逐层深入、围绕重难点设置多形式问题巩固所学、设置拓展问题发散思维等策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考、疑问、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提问,优化策略, 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设置有效问题,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笔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提问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设置趣味提问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积极主动地进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教师要在教学前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精心设置趣味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效果。例如,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导入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同学们,假设我们不小心落水了,大家应憋住气、停止呼吸,等待救援。憋气时间越久,获得救援的概率就越大。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憋气,然后提问学生有何感受。对此问题,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借此,笔者导入了本课教学内容。
二、设置梯级问题深入探究
在生物教学中设置梯级问题能促使学生层层深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在设置梯级问题时要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分层问题,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现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上学有所获。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时,笔者设问:这个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通过探究得出答案:在实验开始前,将锥形漏斗用棉花塞紧、玻璃管塑胶管处用铁夹夹紧,确保广口瓶处于封闭状态;再向广口瓶灌水,铁夹打开,广口瓶内气体通向试管,这能证明种子发芽时会产生何种气体。在学生动手实操时,教师也可相机提问:做实验时,应该怎样完成拿去棉球、打开铁夹、向广口瓶灌水等一系列动作?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回答:需要两名学生互相协作,动作要一致,且灌水动作要迅速。此外,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设置如“实验证明了什么”一类的基础性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二是设置的问题难度要具有梯级特点,即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从某一基本知识点出发,逐层增加难度,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难度逐层递进的探究问题: (1) 体循环途径依次是什么?(可作引导提示,如起点是左心房,终点是右心房)在哪里完成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什么? (2) 肺循环的途径是什么? (3) 生病进行静脉注射时,如果是注射在手上,药物进入的是哪种循环?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要到达患病部位需几次经过心脏? (4) 呼吸的氧气最先进入哪根血管,进入什么循环?到达手部组织细胞的途径依次是什么?氧气送给组织细胞有什么作用? (5) 进行呼吸作用还需要什么物质?营养物质靠什么系统提供?营养物质从哪个器官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以上由浅及深、难度梯级增加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的知识内容,明确血液循环途径以及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逐层深入的梯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识记、巩固所学知识,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积累和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多形式反复设问巩固重难点
设置一些与重难点知识相关的问题,变换形式进行反复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强识记与理解。调查研究表明,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适当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强化知识记忆和深入理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根据重难点知识设置多形式探究问题,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化对生物概念、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以“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演示完成教材中的三个实验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1) 第三个实验证明了什么?(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氧) (2) 第一个实验证明了什么,结论是什么?(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了能量)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了能量是因为消耗什么物质?(有机物)除了有机物,萌发的种子还需要什么?(水分) (3) 回顾一下第二个实验,证明了萌发的种子产生了什么气体?(二氧化碳) (4) 综上所述,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帮老师总结一下呼吸作用的概念?通过多形式反复设问,要求学生反复复习、巩固重难点,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黄军强。初中生物选择性合作学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素军。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21教学模式是指将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堂分为三段,开头的5-15分钟用作复习旧知识(可用作导入)和自主学习新知识,中间20-25分钟用于师生探讨、教师精讲或点拨,最后10分钟进行当堂练习,巩固新知识和突破学习的死角。这个教学模式的命名来自于将40分钟的课堂分为1...
如何将VR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如何借助VR技术来完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加以思考的问题。...
主要针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期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中国科协发布的国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生活的今天,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
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2009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要求教师要将现代化教育技术渗透到教学中。近年来,微课蓬勃发展,它以短小精悍、趣味性和可视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由于初中生缺乏信息鉴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产生不良思维观念、行为观念,从而对课堂教学活动造成影响。...
当今时代,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密度,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在生物教学中推广,更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必须具备一定...
观众效应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无观众在场,参与者的工作效果发生明显变化现象。这种情况在体育竞技赛场上尤其突出。比赛中,观众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运动员往往容易创造出好成绩。其实,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同样存在观众效应。一、生物课堂中常见的...
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有效性的解决对策。...
第三章初中生物微课的调查与分析这一章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实施微课的硬件条件,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及看法、意见等情况;同时,编制访谈提纲了解初中生物的一线教师对微课的理解、态度,对教学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