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必修科目,在初中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生物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还能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高效的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和评价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优化,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初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际上,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实验教学往往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因此,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高效的沟通和交流。开展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作为课堂主角的地位,还可以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找出生物学习中的漏洞,及时查缺补漏,提升生物学习的效率。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优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且难度系数较低、安全性较高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剩余大部分实验则主要由教师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强、参与感不够,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致不高。除此之外,实验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化、教条化,学生往往只是严格按照教师的指示或者教科书上的指导,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1]。
另外,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初中生物考试成绩并未计入中考总分,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并不上心,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将实验课当成“放松课”。对此,教师需要转变学生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优化实验步骤,自主设计实验内容,以此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具体的优化策略
(一)重视实验的导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
生命观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理解生命的意义,深入大自然,了解各种生命形态存在的方式及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实验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安排观察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为学生明确生物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这门学科开设的意义,让学生从生命的起源处着手了解生物这门学科的深层含义[2]。
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内容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由于“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也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与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在教授第二章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和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两部分内容时,需要通过课前导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身边常见的生物,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校园中的生物。有的学生提到了花坛和草丛,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其解答,花坛和草丛实际上是两个环境系统,里面蕴含着许多的生物,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小小的生物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生物调查,寻找花坛和草丛中的生物,并思考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命观,有利于进行接下来的生物实验教学。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际上,在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不能完全代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没有办法做到时时刻刻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对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科学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真知,同时也能从侧面检验学生个人对知识的熟悉程度[3]。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自信,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目前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一章节的教学时,需要开展“观察显微镜下动植物细胞”的实验活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为学生细致讲解显微镜的构造,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动植物细胞的样本。收集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样本的收集方法,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集。在采集和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可能比较细心,收集了多个样本,以防样本无效或者样本被污染的情况发生,考虑得十分周全;有的小组则在收集样本时懂得分工合作,使得整个过程十分顺畅。此外,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需要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不同的视角探究细胞的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绘画天赋,将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进一步对细胞的结构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细胞,并且认真比较和记录不同倍数的显微镜下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三)重视实验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优化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操作等各个环节;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交流和思考,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创造良好的实验氛围,鼓励学生学习先进,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和竞赛的方式组织实验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教师还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大胆主动地与教师探讨个人的见解,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
在《土壤里的微生物》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具体分布情况,为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细菌和真菌种类,引导学生区分细菌和真菌。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在做实验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同时也要用语言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异同。除了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区分,学生还要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细菌、真菌,并进行简单分类,说出分类的依据。
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好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和实验分析,需要用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注意实验的步骤是否科学、合理,并鼓励学生重复实验、多次观察,尽可能准确地记录数据,争取得到正确的结论。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当学生的表达有误时,教师需要给予相应的提示,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分析和自主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际上,生物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人作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对此,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生物学习的目的——生物学习不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认识生命和自然,肩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理解生物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让学生深入自然进行实践,获得相应的实验数据,形成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进行《生命的延续与进化》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第二十三章《生物的进化》作为具体的实验教学案例。
首先,教师可为学生讲解生命的起源,并且在多媒体上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起源假说,了解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其次,教师可为学生呈现一些生物进化的历程,比如人类进化的历程和海洋生物进化的历程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生物进化的过程。然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环境、气候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步关注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
最后,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进化思想为具体、教学案例,为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之后开展一项名为“小鸡孵化”的实验,让学生尝试在控制温度和光照的情况下用鸡蛋孵出小鸡。在学生成功地用鸡蛋孵化出小鸡之后,引导学生主动认领小鸡并且悉心照料,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新授知识的结构,更要致力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优化初中生物实验当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课堂的主体作用,进而真正提高其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常成玲.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81-182.
[2]张锦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2):74.
[3]祁吾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98-99.
121教学模式是指将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堂分为三段,开头的5-15分钟用作复习旧知识(可用作导入)和自主学习新知识,中间20-25分钟用于师生探讨、教师精讲或点拨,最后10分钟进行当堂练习,巩固新知识和突破学习的死角。这个教学模式的命名来自于将40分钟的课堂分为1...
如何将VR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如何借助VR技术来完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加以思考的问题。...
主要针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期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中国科协发布的国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生活的今天,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
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2009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要求教师要将现代化教育技术渗透到教学中。近年来,微课蓬勃发展,它以短小精悍、趣味性和可视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由于初中生缺乏信息鉴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产生不良思维观念、行为观念,从而对课堂教学活动造成影响。...
当今时代,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密度,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在生物教学中推广,更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必须具备一定...
观众效应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无观众在场,参与者的工作效果发生明显变化现象。这种情况在体育竞技赛场上尤其突出。比赛中,观众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运动员往往容易创造出好成绩。其实,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同样存在观众效应。一、生物课堂中常见的...
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有效性的解决对策。...
第三章初中生物微课的调查与分析这一章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实施微课的硬件条件,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及看法、意见等情况;同时,编制访谈提纲了解初中生物的一线教师对微课的理解、态度,对教学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