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1 共7808字
(一)产业升级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政府启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手段
如果没有可以凝聚资金、劳动力、技术的现代化产业升级,就不可能建立新型的现代化城镇,产业升级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拉动力,是启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础。从世界经验来看,促进产业升级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城镇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业升级重新启动城市建设的活力、增长的动力和发展的张力,从而吸引人口聚集因此,中国启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手段应该是产业升级。目前,在中国城乡发展差距难以在短期内弭平的情况下,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必须依靠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和综合承载力,以消化新进城劳动力。同时,由于中国现阶段已有的城镇化发展空间已然有限,在促进产业发展时应扭转传统资源集中投入的老模式,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产业升级进行有机整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要素利用的综合效益,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此外,从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来看,大周期产业,尤其是传统基础产业的现代化,是重新启动城镇化的最佳契机。我国现阶段不断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推动“产城互动”应该说遵循了这一规律,未来应结合各地区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特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产业升级方案。
(二)以城镇消费需求增长为基准控制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
有效的持续消费需求增长是城镇化的根本推动力,也是城镇化得以持续长久发展的内生基石。在没有有效的消费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加快城镇化速度和扩大城镇化规模。
中国现有的城镇化实践中,大多依靠政府主导和个别产业(如房地产)的强力拉动。这种方式存在着先天的内生性不足问题,一旦遇到经济波动或衰退,容易形成“空城”,导致城镇化倒退。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城市也曾面临严重的城市衰退问题,但是借助引导外来需求和刺激本地需求等方式,以及启动乡村中小城镇的发展挖潜新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衰退问题。中国城镇化率虽超过 50%,但由于大型城市无序蔓延,城市发展的后备空间有限,城市需求的增长后继乏力。因此,未来中国在刺激内需的同时,推动乡村地区中小型城镇“就地城镇化”将成为继续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出路,这就需要通过转移支付、产业转移、就地创新创业等方式,发挥中心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中小城镇的内生消费水平,为中国城镇“再增长”奠定基础。
(三)农民工生存条件和城镇环境的改善是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
我国城镇底层人群主要是进城农民工,这是利益敏感性最强的阶层,在遇到产业波动或发展动力不足时将首先遭遇冲击,如短期内不能解决,则会迅速产生大量贫民阶层,进而导致城镇消费水平的下降和治安的恶化。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和谐发展”要求就强调了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性改善对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一要求指导下,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调整,重点解决城市底层人群的市民化和城市环境的花园化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建立完善城镇财富再分配机制,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确保城镇社会稳定和维持城镇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播种”工作;同时,不断进行公共管理创新、加强环境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配置水平,引导文明和绿色城市消费方式,在人口高度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城镇环境花园化,是实现城镇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上,产业升级、城镇消费需求增长、农民工生存条件和城镇环境的改善应该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实质就是解决“人-地-业”协调发展问题,其规模和质量的匹配方案应作为政府促进城镇发展的重心,这些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BERRY. B. L Comparative Urbanization: Di-vergent Path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The British Library Press, 2003.
[2]Kozulj R. People, Cities,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from the Golden Age to Global-iza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Change, 2003, (70):pp.199~230.
[3]Northam, RM. Urban Geography,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1979.
[4]仇保兴:《我国城镇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动向》,《城市规划》2010 年第1 期,第 15~23 页
[5]单卓然 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城市规划学刊》2013 年第2 期,第 16~22 页
[6]张颢瀚: 《世界城镇化的启示与中国城镇化的多种形式》,《金融纵横》2013 年第7 期,第 8~11 页
[7]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 年第1 期,第 48~54 页
相关内容推荐
-
发挥互联网创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正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全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14年的54.77%,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有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由于就业不稳定、公共服务缺失等原因尚未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十三五...
-
基于要素市场化谈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策略
我从要素市场化角度谈一谈怎么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一,新一轮城镇化必须避免传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思路。如何理解城市化或者城镇化?不管叫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城市化的本质和规律。从经济学来理解,所谓城市化就是指资源的积...
-
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城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各实际部门所关注的焦点内容和核心板块,这在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得以证实。到目前为止,城镇化仍旧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性策略,而新型城镇化理念提出之后,如何在充分发挥城...
-
国内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进展与述评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1].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持续地推进,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各大中小城镇规模迅速扩张,但传统城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
-
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建议
建立和完善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培训机制,地方政府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落实,积极推行县域环境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评价机制。...
-
县辖市模式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意义与实施策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思想和战略。对于传统城镇化来说,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在中小城镇。《全国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发展新型城镇化,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镇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
-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探析
一、引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为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实践中,广东新型城镇化仍然出现了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城镇化率差距显着、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地级市...
-
制约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与破解策略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质量提升的城镇化[1].在国际上,Urbanization一词多用来指城市化。而在中国,一般将Urbanization译为城镇化[2].诺瑟姆S模型表明,30%和70%是城镇化率的拐点,城镇化率处于30%以下和70%以上时,...
-
欠发达地区邵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是在反思传统城市化模式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集约集聚、环境宜居友好、人文优势凸显为核心的城镇化。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偏重于新型城市化思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原则以及具体地域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查阅知...
-
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理论框架构建
一、引言以地为本的中国式城镇化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之路,城镇化失衡发展凸显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呈现出空间失衡、结构失衡、匹配失衡三大失衡特征。一是结构失衡,表现为城镇化与工业、农业的非均衡发展。首先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