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

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理论框架构建(5)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1 共11727字
  第三,动力机制,分别从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和土地城镇化动力机制来分析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发展的动机因素。人口迁移理论论证了城乡收入差距是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源泉,收入差距导致了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工业化是土地城镇化的引擎,土地城镇化是城市土地和农业土地效率的市场均衡过程,探寻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机制、发展特征,实现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寻求城镇化均衡发展路径。
  
  第四,制度约束、行为决策、动力机制对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影响机制。从制度因素、行为决策、动力机制三个层次来对城镇化失衡发展成因与动机进行分析,而三个层次是如何来影响空间均衡、结构均衡、匹配均衡三个均衡。首先从动力机制层次来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源,在城镇化初期,是由工业化发展带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开始发展壮大,这时候工业的作用减弱,而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加强,城镇化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历程。由于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差距的存在,农业劳动力由农村流入城市,由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人口要素自由流动,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相匹配,达到均衡状态。然后从制度因素层次来看,城镇化本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而非过程和手段,当制度作为外生力量,限制人口要素在区域间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就会打破市场机制下的均衡状态,政府行为在城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违背了市场机制下的自然均衡发展状态,政府主导强行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就会打破原本的均衡状态,出现城镇化失衡发展的局面,即工业的发展阶段必须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相适应,城镇化发展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均衡状态是城镇化发展的最优状态,而不是用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快与慢来进行衡量,过快的城镇化发展如果不能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亦会进入城镇化失衡发展困境。
  
  六、结 论
  
  本文首先从结构失衡、空间失衡、匹配失衡阐述了中国城镇化失衡发展现状,根据中国城镇化发展事实与发展特征对传统城镇化发展理论进行思考,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有其独特的制度背景、人口背景、发展特征以及历史沿革,西方传统城镇化理论虽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有借鉴作用,但已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理论,需要根据中国城镇化发展事实和发展特征建立中国城镇化发展理论框架,来指导和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基于以上思考,系统的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要素均衡的互动性和层次性,构建城镇化三均衡理论分析框架,在此理论框架下从三个均衡、三个层次、二个维度对城镇化失衡发展机理,及从失衡到均衡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理论分析。三个均衡是从结构均衡、空间均衡、匹配均衡构建城市化三均衡理论分析框架; 三个层次是从制度成因、行为机理、动力机制三个层次剖析中国城镇化失衡发展成因与机理,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人口流动制度等制度层面来分析制度对城市化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个维度是从空间和时间来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均衡状态。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城镇化发展应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相匹配适应,才能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农业的同步均衡发展; 第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而非原因和手段,让市场机制更多的起作用,不要片面追求城镇化发展速度,而是要达到城镇化发展的最优化均衡状态; 第三,制度的变迁和演变决定着城镇化的发展方向,要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情况,考虑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来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曹宗平,2014:《巴西城市化“超前”与产业和就业结构“滞后”间失衡性研究》,《求索》第9期。
  黄宗智,2006:《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 上)》,《读书》第2期。
  黄宗智、彭玉生,2007:《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冷智花、付畅俭,2016:《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扩张吗?》,《经济学家》第1期。
  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2011:《空间经济学: 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万广华、朱翠萍,2010:《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文献综述》,《世界经济文汇》第6期。
  王爱丽、李圣军,2008:《农户家庭经营行为研究的相关评述》,《农村经济与科技》第7期。
  王庆明,2015:《西方经典小农理论范式的反思与重构---立足于转型中国的思考》,《社会学评论》第2期。
  西奥多·舒尔茨,2013:《改造传统农业》,北京: 商务印书馆。
  赵敏,1997:《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评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第4期。
  周文,2003:《城市化、城市增长与城市结构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动态》第4期。
  Alonso,W.,1964,Location and Land Us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ueckner,J. K.,1987,“The Structure of Urban Equilibria:A Unified Treatment of The Muth-MillsModel,”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2,pp.821-845.
  Button,K. J.,1976,Urban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pp.58-60.
  Capozza,D. R. & R. W. Helsley,1989,“The Fundamentals of Land Prices and Urban Growth,”Journal of UrbanEconomics,26(3) ,pp.295-306.
  Chenery,H.& B. M. Syrquin,1975,Patterns of Development 1950 - 1970,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World Bank,pp.249-354.
  Friedman,M.,1957,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riedmann,J.,1966,“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Urban Studies,4(3) ,pp.309-311.
  Kuznets,S.,1955,“Economy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5) ,pp.1-28.
  Lewis,W. A.,1954,“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Manchester School,22(2) ,pp.139-191.
  Mills,E. S.,1972,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Urban Economy,Washington:Johns Hopkins Press.
  Muth. R. F.,1969,Cities and Housing,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Myrdal,G.,1957,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London: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Northam,R.M.,1979,Urban Geograph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Nurkse,R.,1953,“Problems of Capital Formation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Basil Blackwell,8(1) ,pp.413-420.
  Ravallion,M. & Shaohua Chen,2007,“China 's(Uneven)Progress Against Poverty,”Journal of DevelopmentEconomics,82(1) ,pp.1-42.
  Ravenstein,E.G.,1885,“The Laws of Migration,”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48(8) ,pp.167-235.
  Rosenstein-Rodan,P. N.,1961,“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 Big Push,”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Latin America,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Sato,R.,1964,“The Harrod-Domar Model vs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Economic Journal,74(294) ,pp.380-387.
  Todaro,M.P.,1969,“A Model for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AmericanEconomic Review,59(1) ,pp.138-148.
  Williamson,J.G.,1965,“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3(4) ,pp.1-8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文新型城镇化论文
返回:发展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