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陇川县户撒乡汉族服饰文化探析
【第一章】户撒阿昌族自治乡汉族服饰发展探究绪论
【第二章】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人群服饰文化背景
【3.1 3.2】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男子服饰
【3.3】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女子服饰
【3.4 - 3.6】户撒乡汉族服饰特征、包头及鞋分析
【3.7】特殊汉族服饰的装饰方法
【4.1 4.2】陇川县特殊汉族服饰结构特征与审美分析
【4.3】户撒乡特殊汉族服饰服饰材料
【5.1】清代汉族服饰
【5.2 5.3】户撒大包头汉族服饰与清朝汉族服饰异同
【6.1】陇川县户撒乡阿昌族概述
【6.2 6.3】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服饰与周边阿昌族服饰异同
【第七章】现代文化背景下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保护
【结语/参考文献】户撒乡“特殊汉族人群”服饰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7 章 现代文化背景下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保护
7.1 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人群服饰现状分析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其服饰形态。“社会的巨大变迁带来了各种力量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否定,一方面传统的旧思想、风俗、习惯以及其他不同的文化形式仍然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旧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仍然存在,传统的价值观使思想保守的人们固守传统的文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又使新的文化开始产生,新的文化特质开始涌现,新的价值观也开始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传统文化的地位开始发生动摇。”
户撒乡特殊汉族人群目前就陷入了这种两难的境地,时刻面对内心的矛盾。
户撒乡大包头汉族同许多接收到外界信息的少数民族一样,其传统服饰的穿着人群呈现一种“女穿男不穿,老穿少不穿”的状态。男人由于长期担任与外界交流的角色,已经完全融入当今社会,极少有人再穿着传统服饰。青年男女多受过教育,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接收外界的信息量也相对较多,受到现代社会影响较大,已经不再穿着传统服饰,且大部分年轻女子不懂得如何穿着传统服饰。
大包头汉族的传统服饰原为日常生活的装扮,现如今对于大部分 60 岁以下的女子只有在“会街”、“赶摆”及结婚等特殊活动时才会穿着,且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其审美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原有服饰的基础上,佩戴起了色彩艳丽的围巾、手巾,手上出现了玉镯,颈间佩戴金链子等。同时,受到现代化机械大生产的影响,现代的鞋子实用性较强,结实耐磨且价格低廉,使得传统的刺绣公鸡鞋已鲜有穿着。
在现代文化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户撒大包头汉族中仍有一部分人在固守着传统,那就是始终在为家庭操劳的老年妇女。她们日常生活中依然坚持穿着传统服饰,家里存放着年轻时手工织的土布,只是脚上的公鸡鞋大都被现代鞋子所取代。
7.2 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现代化的步伐已经悄无声息的迈入了户撒乡大包头汉族的村寨,男子的对襟短褂已经被现代服饰所替代,青年女子也已不在日常生活中穿着传统服饰,村寨中的老年妇女是唯一继续穿着传统大包头汉族服饰的“坚守者”.大包头汉族服饰是经过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汉族服饰形态,是历史的见证,是汉族传统服饰的“活化石”,但随着现代化的加剧,年轻人没有继承这部分宝贵的服饰文化瑰宝并且将它传承下去,那么,当老一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去世后,这部分灿烂的服饰文化也将随之消亡。所以,面对这支特殊群体所承载的特殊的传统服饰文化,我们应该深思,其宝贵的服饰文化急需我们的保护和拯救。
7.2.1 政府宣传
目前,甚少有专家及学者关注到这部分特殊的汉族群体,更不用说对即将消失的汉族服饰文化进行研究及保护。因此,引起大众的重视,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对户撒乡特殊汉族服饰的保护中,政府的宣传必不可少。
同为特殊汉族的贵州安顺屯堡人,由于地戏文化的宣传引起了社会的诸多关注,使得很多学者对其探讨和研究。对于安顺屯堡的相关着作及论文数不胜数,无形中也打开了人们了解安顺屯堡服饰的一扇门。随着人们关注度的上升,认知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到保护屯堡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行列中来。相比安顺屯堡服饰,保存了几百年的大包头汉族服饰至今却无人问津。封闭的自然环境是保护大包头汉族服饰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也阻碍了外界对其服饰文化的了解。因此,要想社会更多的能人志士参与到保护盐源汉族传统服饰的行动中,就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了解到在西南边陲还保留着这样一部分特殊的汉族服饰,它们是汉族服饰发展至今保留的“活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从而认识到保护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性,使得大包头汉族服饰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尊重和弘扬。
大包头汉族生活在户撒阿昌族乡,当地政府的扶持、帮助与保护多重点针对当地阿昌族,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分特殊汉族人群的存在,或者直接把其错当为阿昌族。因此,在宣传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外界的无人认知,保护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当务之急是政府的宣传,利用媒体或文字加强宣传的力度,使社会人士了解这西南边陲的特殊汉族族群,激发人们的好奇和关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吸纳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人力与物力上给予支持,使得大包头汉族服饰得到保护并促进其传承。
7.2.2 加强博物馆收藏及保护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可以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对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艺术价值物品的保护与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以为有形的物质文化提供永久性的保护。针对户撒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即将消失的现状,对现有的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进行归纳性采集具有重大意义。将大包头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服装服饰作为博物馆收藏的藏品,为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促进大众的了解;同时,也为后人对大包头汉族服饰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服饰不仅仅是一个遮身蔽体之物,它还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了其所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信息。户撒大包头汉族是由于多方原因从主体汉族地区分离,迁徙到偏远地区单独生活的一部分特殊汉族群体,其服饰形态与主体汉族的差异正反映了其在历史条件下、政治环境中、生活环境内所发生的变化,是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见证。要将其放置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中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博物馆的保存不只是将其呈现在大众的眼前,还要使其能述说历史。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汉族传统服饰文化本身的发展,还承载着无形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其次,博物馆有专业的保护设备,专业的保护人员、完善的保护制度与丰富的保管经验使大包头汉族服饰一经进入博物馆就可以受到专业的保护与科学的技术保养,使其可以长期、完整的保存。但是对于博物馆展示的服装,我们可以了解其服装款式、色彩喜好、图案内容及搭配方式等,对于其制作过程、工艺手法、纺织技术、刺绣艺术、染色方式等宝贵的传统手工艺却一无所知。而且这些古老且精美的手工艺会随着老者的去世而消失。因此,对于影像资料的保存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许多数字图书馆相继建立,我们可以在上面查找、阅读书籍。
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为何不可建立一个数字博物馆呢?那样既有静态的服装展示,又有动态的工艺手法演示,二者结合,使得大众对传统服饰文化有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同时,在网络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将数字博物馆与网络结合,使得讯息更加快速、便捷。在博物馆内,我们可以直观的对宝贵的历史留存进行观赏、研究,还可在数字博物馆观看相关的刺绣、染色、织布等传统工艺;没时间去博物馆时,还可通过网络将所需的媒体数据调出观看,在快节奏的今天,这种博物馆保护形式不失为一个好的、全面的保护方式。
7.2.3 企业出资扶持制作技艺
对于户撒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的未来,通过宣传、博物馆的征集两种手段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阻挡不了其即将消失的现实,只有将其发展、传承下去,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
近几年兴起了“文化产业化”热潮,通过建立织绣工厂、服饰作坊等基地制作传统服饰、发展传统工艺,借助企业销售、推广的平台,使得传统民族服饰与手工艺形成一条产业链式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传统手工艺及传统服饰资源的发展,解决了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民的经济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从企业方面讲,节约了额外用工的开支,保证了稳定的货源,确保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目前云南地区、四川地区、贵州、苏州、海南等地都建有此类工厂,如云南大理白族扎染作坊、海南黎锦坊、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服饰作坊等,在发展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
户撒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也可采用此种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式。由企业出资,政府配合,从以下两个方向实现其传统服饰文化产业化发展:
a.建立传统手工艺培训学校。传统的大包头汉族服饰采用家庭教育的方式,由母亲口传身教给孩子来实现技艺的传承,且只传女,不传男。这种传统封闭的教授方式与传习观念严重的禁锢了传统技艺的传承。通过建立手工艺培训学校,广泛招募学生,则可以更好、更广地发展传统手工艺。同时,户撒阿昌族乡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在教授学员大包头汉族传统染、织、绣技法的同时,也可一并教授他们当地阿昌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使新一代年轻人学习了大包头汉族的传统技法,发展了民族文化,还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多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方便新式产品的开发。当然,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通过对多民族工艺手法的学习,有可能会使大包头汉族传统工艺手法、服饰形态发生变化,不再似以往那么纯正,这就要通过思想方面的提高来努力避免。
b.保持民族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注重产品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传统服饰即使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穿着者也只是少数,更不用说在繁华的大都市。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生活是发展、推广传统文化的必然。通过对户撒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具有市场开发潜质的部分,加以利用、发展,开发出适合现代市场的产品,这是扩展、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针对户撒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可以充分利用其传统手工艺的制作特色,将其传统的刺绣、提花等工艺运用到现代产品之中,使其现代化,具有时尚感。当然这并不是单纯的拼贴与附着,而是文化、元素、精髓的提炼、融合,使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完美结合,呈现出具有现代时尚气息的民族产品。另外,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意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加。所以对于户撒特殊汉族的传统植物染色方式也可进行开发,改善其着色慢,易褪色的特点,应用于现代服装的染色方面。同时,当地已经建立起阿昌族文化保护区,户撒大包头汉族可借助阿昌族这一发展平台,发展、推广自身文化。
产品开发虽然是发展传统文化一个有效的途径,但在产品形态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企业追求快速经济效益,机械化大生产替代传统手工艺生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的产品样式单一,图案呆板。这不仅破坏了传统手工艺灵动、随性的特点,抹去了其古朴的气质,同时磨灭了传统手工艺品中所带有的文化内涵,使产品的灵魂消失了。这无疑是传统工艺的变性,加快了其消亡的速度。所以,企业对传统文化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不被一时的利益所驱使,为传统文化、传统工艺负责。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方面,一定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点,利用现代化生产设备加快生产速度的同时又完整的保留了传统手工艺品原有的灵魂,这样才是文化的真正传承。
c.同高校合作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企业的效益同产品的销量有直接关系,产品的的销量又同产品的设计挂钩。传统手工艺培训学校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可对新产品进行开发。由于当地信息闭塞,教育水平不高等原因,制作的产品多缺乏新意且做工粗糙,这就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也很难在其他地区开辟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借助外力帮助其进行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选择高校合作可谓是一个双赢的选择。首先,高校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接触前沿时尚资讯,可为传统文化的产品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其次,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传统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推广。
7.2.4 旅游业带动传统服饰发展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所产生的一个综合性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人文景观资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旅游已经变成地方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旅游业可以很好的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户撒阿昌族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花开,民风淳朴,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拓展旅游行业的完美选择。当地的户撒刀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及银饰也已经分别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地的过手米线、香条、织锦等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质。另外,其两南与缅甸接壤,距离旅游胜地瑞丽市也仅 1 小时的车程,可谓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巨大的旅游业市场开发潜力。
现代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从当初简单的度假游上升为文化游、精神游,所以在开辟旅游市场的同时要对其注入文化元素。户撒乡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将传统民族服饰融入旅游行业中,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服饰的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比如西双版纳的基诺山寨就很好的发扬、推广了基诺族的服饰及文化。他们由基诺族人穿着传统服饰带领游客参观景区,介绍景区特色,讲述每一处布置蕴含的民族文化;介绍服装款式的由来,装饰的寓意;还有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在游客观看表演的同时,免费为游客提供该民族特色食物,使游客在感受别样民族文化的同时了解其饮食文化。户撒大包头汉族也可以借鉴此种方式--建立民族风情园。由本民族的人穿着传统服饰为游客做解说,讲述服饰由来,参观特色房屋,介绍民族风俗。也可在园中搭建休息区及舞台。休息区中央为歌舞表演,用于展示当地文化;舞台四周可售卖民族特色产品及当地美食,增加景区收入。这样也可为企业生产的传统手工艺品提供销售渠道,使生产与销售形成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此方式于游客来说,丰富了此次的行程,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于企业及手工艺者来讲,获得了利润,更能刺激生产,并且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传统手工艺的队伍中来;于传统文化来说,则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推广,有利于其传承与发展。这样,产业链即可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开发旅游业可谓是个三赢的选择。
7.2.5 传统汉族服饰的开发策略
服装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是一个时代的物化表现。通过对一类服装发展的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其所经历的历史境况,生活的历史背景等。服装是将文化以可视的形态表现出来,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所以对传统服饰进行开发,对于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表现极为重要。目前,国际时装 T 台上呈现出多元文化集合的现象,各国文化都被融入到服装中,表现着不同地域、不同人种对服饰文化的理解。随着中国元素在时装中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世界的瞩目。
在当今社会,户撒大包头汉族传统服饰的存在可谓是我国传统服饰的“活化石”,是历史的的见证,对于挖掘传统服饰文化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服装的传统形制、结构、工艺特点、装饰手法以及图案、色彩的运用,都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索并延展。中国传统服饰多为宽衣博带,注重身体与衣物之间的舒适度,讲究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今社会,对于传统服饰的再设计如若将古代服饰特征照搬过来,显然宽大的衣衫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没有市场即意味着“死亡”.所以,对于传统服饰的开发,要充分了解大众的需求,设计出既具有美感,又适应市场的产品,才可将传统服饰发展下去。
通过对含有民族元素的产品及其市场的分析,可以将发展大包头汉族服饰的方式分为三种主要途径:表演装、含有大包头汉族服装元素的日常装、日用品及纺织品应用。表演装因其仅用于舞台表演的特殊性而给了传统服饰元素更大的发展空间。它不仅可将大包头汉族服装稍加艺术处理直接拿来使用,还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对大包头汉族服装进行打散重构,主要表达其精神文化内涵。表演装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它并不拘泥于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还进行了推广,可谓“一箭双雕”.对于大包头汉族服饰元素的应用,可以从其图案、服装形制、“十字型”平面结构等方面进行提炼、萃取,再打散重构,应用于一系列服装之中。其中,大包头汉族将其生活习惯、审美情趣、色彩喜好、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等都融入了其刺绣图案及服饰搭配之中,构成了大包头汉族丰富的服饰文化内涵。其图案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设计师可在保留其文化的基础上,提取出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抽象图案,打破原来固有的形式,进行时尚化的重组,使得民族元素更具时尚感。这样设计出的图案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服饰还可用于纺织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这样不仅使民族元素得到了发扬,还为“死”的生活用品赋予了“生命”.
在 21 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要注意在开发具有民族元素的产品时不能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直接将传统服饰的特点拿来就用,而是要集中、突出表现其服饰文化内涵,对其民族精神的表达。我们应该在对传统服饰进行深层次文化挖掘、分析之后,以其精神内涵为基础,对其进行设计,同时兼顾西方服装的裁剪方式,使得其既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特点又具有传统风韵。
服装设计作为时尚产业易于引起人们关注,以服装设计对年画元素的运用推进中国传统年画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这种巧妙运用的形式有利于服装设计增强自身的文化标识和符号内涵。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传统年画在服饰设计中的发展的...
第3章香港潮牌文化的建设背景香港其自身的复杂与特别所构成的城市文化一直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笔者选择香港为例来论述潮牌文化的概念,既有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这一客观因素,也有笔者自身偏好的一部分感性因素。作为从小看TVB电视剧,听着港台...
2.3苗族传统服饰现代化的影响因素传统的苗族服饰现代化后的显现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大体上可分为审美差异、生活节奏、文化断层与衡量标准这几个方面。2.3.1审美差异限制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有史学家曾说,苗族的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史诗.其...
第4章泸西汉族女性传统服饰文化特征服饰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所有的服饰都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聚合体,即体现着文化的一切特征。服饰具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两重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综观泸西服饰的历史,可以从当今时代...
第2章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特殊汉族人群服饰文化背景服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留存。在历史长河中,每一种不同的服饰形态都离不开其特定的存在环境。服饰的形成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服饰就像是历史的一面镜子,生动地记录了社会的...
第1章绪论1.1选题的缘起与意义本论文选题来源于导师郭平建教授的北京市教委课题我国云、贵、川、甘多民族聚居区的传统汉族服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研究的区域云南省富宁县境内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仡佬6种主体民族,其中少数民族...
第3章富宁县汉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现状探析服饰是一种历史和社会符号,无论从历史的纵向发展还是从社会的横断剖面来看,服饰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富宁汉族女性服饰经历了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绝大部分地区的汉族...
第3章泸西汉族女性传统服饰辛亥革命是中国服装史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影响和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族服饰曾一度出现文化断层,它们被全盘西化,传统服饰的昔日辉煌与西方服饰的现代时尚相...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服装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它的审美功能不断增强。...
摘要随着经济腾飞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社会进入了享乐型主动消费阶段,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井喷之势。然而,国人对奢侈品的热切追求,还仅仅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喜爱精美、显示阔绰、甚至崇洋媚外的层面,对于奢侈品牌所推崇的文化和历史的价值不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