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探究
【第一章】银行地产信贷风险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概述
【3.1 3.2】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概念、特征及类型
【3.3 3.4】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4.2】广州A银行对Y公司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
【4.3】广州A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商业银行房地产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风险的涵义
英文中可译为"风险"的词有若干个,在风险管理论着中我们最常见到的英文单词主要有"risk"、"peril"、"hazard".按照词义,"risk"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创新新产品、投资新项目等;"peril"是指不利事件发生本身,如暴雨、山洪、火灾、地震等;"hazard"是不利事件发生的条件,即发生事故的前提、诱因和环境等。迄今为止,关于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 风险是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
美国学者海尼斯(Haynes)在 1895 年出版的《风险--一项经济因素》(Riskas an Economic Factor 一书中对风险的经济学意义给出了阐释。他认为,风险在经济学和其他学术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是否产生不利的后果由不确定性来确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承担。
2.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梅尔(Robert I.Mehr)在所着的《保险原理》(Fundamentals of Insurance)中认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损失的不确定性".克布(C.A.Kulp)和约翰。W.霍尔(John W.Hall)在合着的《意外伤害保险》中则将风险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台湾学者宋明哲认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本身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个人的经验、精神和心理状态等的不同,对事故造成的损失在认识或估计上的差别,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事故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的事件不确定、发生的状况及发生的结果不确定。
3. 风险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美国学者小阿瑟。威廉姆斯(C.Arthur Willianms)和理查德。M.汉斯(RichardM. heins) (1985)在其合着的《风险管理与保险》( Risk Management andInsurance)中认为,风险是指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的、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一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4. 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H.奈特(Frank H.Knight)在其 1921 年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中认为,风险是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不可度量的风险。
上述四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认为风险是损失和损害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不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两种结果;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较为接近,但更为强调主观的不确定性;第三种观点强调风险是客观的不确定性;第四种观点认为,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风险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作者认为,风险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内、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该定义包括以下内涵:
(1)未来事件的结果会随着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客观的不确定性;(2)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未来事件的预计结果也存在各种差异,即具有主观上的不确定性;(3)风险包括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两个方面,如果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是正向差异,且这种差异是人们愿意接受的,就表现为风险收益,如果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反向差异,就表现为风险损失。
二、风险管理
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研究机构基于其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定义。
早期比较有影响的风险管理定义由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和汉斯提出,他们在1964 年出版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中指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另外一个着名的定义由美国学者斯凯伯给出。他在 1998 年出版的着作--《国际风险与保险》中写道:风险管理是各个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
2004 年,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即 Treadway 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简称 COSO)发布了着名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报告认为风险管理是处理影响价值创造或保持的风险和机会,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包括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
作者比较认同这样的观点,风险管理就是处理风险和把握机会,以便创造或保持公司资产价值,保护和提高股价,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实施并贯穿于公司日常运作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最终损失,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二节 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一、风险管理目标
企业在一个充满变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经营,时时、处处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处置风险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以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他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又分为五个层次:(1)降低意外损失风险,防止企业破产倒闭;(2)维持企业正常经营,避免经营中断;(3)安定局面,稳定企业收入;(4)保持企业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盈利水平;(5)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另外,由于风险管理在损失发生之前和之后的目标存在不同,因此,人们常常把风险管理目标分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同时,为了使目标更加明晰,又对这两个目标继续分解、细化,如表 2-1 所示。
二、风险管理原则
企业遇到的风险有大有小,而且风险管理也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这就要求企业的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全面性原则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风险管理主体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在对象上应覆盖企业的各种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出现风险管理空白和漏洞。
2.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风险管理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重点关注关键的成本费用项目、关键的业务环节、重要的要素和资源。一个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应能防止意外事件和不良后果的的产生,及时发现和揭示已经产生的差错、舞弊及其他不规范行为的能力。
3.适应性原则
企业的风险管理应与企业规模、业务内容、竞争状况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地加以调整。当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或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应与时俱进。
4.成本效益原则
风险管理的实施需要成本,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权衡实施成本和预期收益,以合理的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当实施风险管理花费的成本高于因此获得的收益,舍弃此项风险控制。
第三节 风险管理框架和程序、方法
一、风险管理框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愈演愈烈的财务舞弊和失败事件,给广大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了重大损失,随之而来的是采用新的法律、法规和上市公司准则来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呼吁。COSO 认为,对于管理者来说,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就是确定某个组织在努力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准备承受多大的风险,而制定统一定义,提供主要原理与概念且具有明确方向与指南的风险管理框架将有助于企业迎接这一挑战。基于此认识,2001 年,COSO 设立研究项目,委托普华永道研发一个能被管理者用来评价和改进其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经过两年多的时间,COSO 于 2004 年 9 月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 ERM),该框架是一个三维立体框架(如图 2-1 所示),有助于企业全面深入地理解控制和管理对象,分析解决控制中存在的复杂问题。
从图 2-1 可以看出:
第一个维度是目标体系,包括四类目标:(1)企业战略目标;(2)企业运营目标;(3)企业报告目标;(4)遵循法规目标。
第二个维度是管理要素,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它们源于管理当局经营公司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这些构成要素如下: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其他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内部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内部环境的的一部分,其职责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确定风险容量,并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相关行动结合起来。
(2)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它们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一个恰当的过程,既能帮助制定企业目标,又能将目标与企业的任务或预期联系在一起,并且保证制定的目标与企业风险偏好相一致。
(3)事项识别。潜在事项对企业可能有正面影响,也可能有负面影响或两者同时存在,企业管理者需要从影响目标实现的内部或外部原因中识别出这些潜在的不确定性事项。
(4)风险评估。风险可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的依据。
(5)风险反应。风险反应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共担风险和接受风险四种类型。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风险选择方案落在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与风险容忍度之内。
(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保证风险反应方案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存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和部门,通常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确定应该做什么的政策,二是影响该政策的一系列程序。
(7)信息与沟通。主体的各个层级都需要借助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有效的沟通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的流动,员工能够获得有关他们职能和责任的清晰地沟通。
(8)监控。监控是对风险管理要素、内容、程序等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的质量评估。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一是持续监控,二是个别监控。此外,监控还包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记录,记录的程度应根据企业规模、经营的复杂性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二、风险管理程序和方法
为了做到管理科学化、程序化,使企业以最小的的成本投入降低企业风险,众多专家、学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对企业面临的尚未显化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以揭示潜在风险及性质,其任务是识别、了解企业风险的种类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企业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多种,实践中常常使用以下 7 种方法
(1)现场观察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具体财务活动的观察,了解和把握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2)财务报表分析法。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为依据,通过采取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来识别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
(3)案例分析法。在识别企业风险时,比照过去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的类似案例,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有关教训,如根据以往的赊销经验,判断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
(4)集合意见法。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与企业部门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征询有关风险存在和来源的意见,汇总各种风险意见,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以全面了解企业风险发生的情况。
(5)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采用信函的形式就企业风险问题向有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整理、归纳专家意见,匿名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
(6)业务流程分析法。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按照内在逻辑建立一系列的流程图,然后对流程图中的每一环节逐一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企业风险的一种分析方法。
(7)综合评价法。将影响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或指标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成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形成反映企业风险状况的评价指数,最后根据风险评价标准对企业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
2.风险衡量。又称风险评估,指用现代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来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几率及损失程度,其中几率是一定时期内风险可能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是每次损失的大小或规模。企业风险衡量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1)定性分析法。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风险识别阶段得到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及损失程度这两个重要的指标,为企业选择风险处理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企业风险定性评估方式可将企业风险几率表示为"很小"、"中等"、"较大",企业风险导致的损失大小也相应地划分为重大损失、中等损失和轻度损失,这样就可以在如图 2-2 所示的风险等级图的坐标系中对风险进行定位,以便对不同的企业风险采用不同的策略。
(2)定量分析法。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有关资料和经验,估计每种情况出现的几率,然后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某种风险程度下的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最后根据变异系数做出判断。变异系数越高,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风险程度越小。
3.风险处理。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人员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处理措施,以减少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危害的处理方法。风险处理方法一般有风险规避策略、风险转移策略、风险控制策略、风险自留策略。
(1)风险规避策略。当企业风险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不利后果很严重,而且又无其他措施可采用时,企业应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以规避风险。
(2)风险转移策略。通过若干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将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企业或个人承担,企业在实施这种策略转移风险的同时,也转移了部分可能由风险带来的利益。转移风险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出售。通过买卖契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发包。从企业外部获取原材料、服务、产品等将风险转移出去;保险与担保。通过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数额保险金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风险控制策略。该策略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前努力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在损失发生后尽量减少风险损失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包括风险事前控制策略和风险事后控制策略。
(4)风险自留策略。该策略是由面临风险的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它是通过企业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损失。一旦选择该策略,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就必须在损失发生时,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来置换受损的资产,满足责任要求的赔偿。
4.风险检查和风险评价。由于风险管理过程是动态的,风险在不断变化,新的风险不断产生,加之企业做出的决策有时是错误的,因此,在风险管理决策贯彻执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这些错误,并能在它们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对其进行纠正。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估公式为:
若效益比值小于 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若效益比值大于 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可取,使得效益比值达到最大的风险处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5.X商业银行2012年-2013年的信用风险管理分析X商业银行成立于1987年,由香港招商局依法按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已经上市,该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招商局轮胎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在北京注册成立,该公司的母公司是招商局集...
2.3、Z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2.3.1、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农发行信贷风险是在各种风险当中的最主要风险,它关系到Z农发行的资产质量,与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关联密切。制定考核指标考核、评价农发行的信贷风险,及早发现问题规避风险,以便于农发行更...
第2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2.1企业风险概述风险的概念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19世纪提出的,认为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产生的,经营者承担了风险才获取相应的收入,收入是风险的报酬。20世纪初期IIA强调风险的损失观,风险对目标的实现是有阻碍性的,...
2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2.1相关理论基础2.1.1贷款承诺理论多年以来,贷款承诺问题一直备受国外银行关注,在Duan和Yoon看来,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条件,贷款承诺最好以分合约的身份发挥其作用[29].借款人可以购买贷款承诺,以此证明和提高自身投资...
3PF银行太原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分析3.1太原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总体而言,2013年在山西太原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银行经营环境出现较大紧缩。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运行复杂,在第一季度有所恢复,预计第二季度之后有所回升,伴随着新的形势、财政空...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城市地铁工程项目建设都已经进入到高峰期。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及发展速度都是比较快的,但是经常会因为各种意外情况而影响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性,导致事故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地铁工程施工工期,同...
大数据(BigData)一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就有人提出了大数据概念。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做出预言:大数据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当下,大数据成为信息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概念之一。...
2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分析2.1风险管理的理论基...
摘要农发行是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服务三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落后的市场环境的问题,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为了确保农发行,控制农发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为农发行面临的重...
对俄贸易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诸多风险,是制约贸易规模进一步上升的消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性地提高对俄贸易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其企业竞争力,成为了促进双边贸易规模进一步提升的可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