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11 共566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2.1 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通常情况下,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主要是指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参与交易的双方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交易中的参与者对彼此的相关信息了解程度的差异,使得处于交易有利地位的信息拥有者往往拥有相对充分的信息,反之,处于不利地位的信息拥有者则拥有相对较少的信息。在不对称的信息影响下,交易者的优势方可能会产生信息剩余,而劣势方则会应信息的不足而退出市场。

  在 1981 年,斯蒂格利茨和威斯分别提出了均衡信贷配给模型,在信贷市场的大环境中,成为首次成功引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风险分析框架的经济学家。不对称的信息状态使得整个金融系统变得不确定性,长此以往,这种不对称的状态必将导致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及利益失衡,最终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应运而生。逆向选择即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P2P 网络借贷的借贷双方为了使交易达成,拥有信息量比较多的优势方就会利用劣缺乏信息量的劣势方的弱点使其处于不利位置,从而在P2P 平台交易的过程中优势会偏向信息优势方。道德风险则是指借贷双方在 P2P 平台上的交易达成以后,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诱惑下,借贷的一方做出有损另一方利益的行为,此时缺乏信息量的劣势方无法有效监督信息优势方的行动,从而导致劣势方蒙受损失,最终导致市场的低效。

  2.1.2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主要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指企业在面临风险时,为了将可避免的风险、损失和成本最小化,运用多种风险管理策略和技术将风险降至最低。

  风险管理是一项具有常识性及系统化的管理学科,风险发生前要预防损失、风险发生时要减轻损失、风险发生后要弥补损失。风险管理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风险管理的相关论是指在不完美的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和摩擦随处可见,这时风险管理主要是以对冲为主,同公司的自身价值息息相关,促进公司价值的增加。

  不论何种金融业态的稳定发展都是建立在内部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在金融领域不断的产生和繁衍,社会资源如何不能够得到合理配置,那么道德和市场风险就会不断沉淀。因此,完全依赖于开放的市场、多维度的管理规范标准以及风险管理自担的 P2P 行业,与其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必定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多发性。

  2.2 P2P 网络借贷平台建立的制度背景。

  2.2.1 P2P 网络借贷平台建立的背景。

  小额信贷是 P2P 网络借贷的先驱,其来源于称点对点借贷,或者个人对个人信贷。

  小额信贷概念是由 2006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教授第一次提出,指出小额信贷是将小额度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将这些资金借贷给资金需求者,而从中获利的一种商业模式。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难题之一便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其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为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结构内资源合理配置,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起到推动的作用。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特殊的经济活动,在我国备受关注,走向了历史舞台。互联网金融能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的需求,我国的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推动下快速地进入了数字智能化的崭新时代。此时的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与此同时在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下,民间资本开始涌入社会各个领域,其发展异常活跃。

  有关人士认为以该种发展模式,我国民间借贷资本规模将会在数年内超过 4 亿元。在此基础上,我国网络借贷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并为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建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支持民间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对于 P2P 网络借贷平台并没有明确的监管备案要求,只有银监会成立了普惠金融部,作为网络借贷研究处,主要工作只是负责对接P2P 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银监会仅仅制定了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基本监管标准以及监管的指导方针,P2P 行业的主要的监管仍旧来源于各省市的金融办的协助监管以及P2P 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

  2.2.2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P2P 网贷平台发展历程。

  P2P 网络借贷平台是由有资质的网站所建立的一种中介平台,融资人在 P2P 平台上发放融资标,之后由一个或多个投资人进行投标,以此向贷款人放贷。它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技术革新,它是整个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是在互联网商业为主要借贷模式下的又一里程碑。从 2005 年的第一家 P2P 平台诞生至 2015 年,在这近 10 年的时间里,P2P 网络借贷平台蓬勃而迅速的发展。

  2)P2P 网贷平台特点。

  在金融改革创新背景下产生的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不同于商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可理解为"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关系。且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这样借款者可以直接接触贷款者。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省略传统的资金中介等金融机构,提高了借贷效率和效用。P2P 网络借贷平台通过提供直接的借贷服务,在保障投资者和筹资者最大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收取相应的费用来维持自身发展。P2P 网络借贷平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为媒介,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信息加以处理,例如其能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自行匹配资金供求者之间的数量和期限;能够支持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支付系统。这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大大的节约了时间成本,使资金投资者和融资者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满足。本文阐述了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三大特点:

  (1)相较于民间借贷而言,不同于传统的民间借贷存在"吸储"放贷、非法集资等风险,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借贷双方均是点对点的模式,平台并不接触资金。不同于传统的民间借贷缺乏完善的借贷手续和风险评估,P2P 网络借贷平台不仅对借款人有严格的信用评级,而且投资人还可以分险投资,从而分散风险;不同于传统的民间借贷资金成本高,年利率一般高于 24%,而且不受法律保护,借贷平台 P2P 的利率介于 10%至 24%直接,且收到法律的保护;不同于传统的民间借贷多为现金交易,借贷平台 P2P 则利用互联网实现"足不出户"的创新模式。

  (2)对于借款人而言,借款的便捷性很高。虽然网贷平台的资金成本高于传统金融机构,但是借款人如果到一般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其会面临复杂的材料准备、严格的贷款申请条件和审批手续以及相对较长的等待时间,特别是许多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在成功申请贷款方面面临重重困难。从这一层面来看,P2P 网络借贷平台满足了筹资者对资金的需求,在民间借贷市场得到广泛认可,对传统金融结构中的市场空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从另一层面来看,传统的中小微企业创业者由于融资条件的限制,从传统的金融结构中融资是困难重重。面对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得不通过抵押、担保从民间、地下渠道来筹集资金,这种路径不仅要承担高额的利息支出,而且自身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保证。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诞生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创造了理性的融资渠道,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化和合法化,以及整体金融市场的发展都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作用。

  (3)对于投资人而言,P2P 网络借贷平台是一个好的投资理财渠道。传统金融机构融资途径往往会造成利益相关者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使投资者和融资者产生信息不对称关系,进而使资金供求双方不能够对资金风险进行合理评估,P2P 网络借贷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规避了这一风险。通过 P2P 网络借贷平台,投资人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融资者信息进行理性选择,在对借贷双发相关信息进行充分匹配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交易对象,将资金借贷风险实现最小化。此外,在收益率方面,大部分投资者在 P2P网络借贷平台上都能取得 12%以上的年收益率,远远超过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而且 P2P 网络借贷平台准入度较低,对于具有闲散资金的理财需求者来说可以进行人人参与,在社会大众中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2.3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2.3.1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模式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的资金融资模式,P2P 网络借贷平台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整个金融业的瞩目。目前,学术界对 P2P 网络借贷平台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界定,其模式也尚未完全定型。目前已经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有担保线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仅仅是一种宣传渠道,P2P 平台并没有以互联网为其运营的重心,其主要的经营是以拓展线下业务为重心,规定每位贷款人都要面谈进行线下的交流和沟通,要求贷款人当面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和个人信用证明,这种面对面的审核形式是为了保证贷款人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P2P 网络借贷平台作为第三方账户人,先行将资金借给贷款人,之后再将该债权拆分,在线下以理财产品等形式转让给投资人。该交易模式主要在线下进行,P2P 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层层审核,选择合格的贷款人,将贷款人的信息反馈到第三方账户,P2P 平台又作为第三方账户划拨款项给贷款人,此时同样通过审核的投资人可以通过 P2P 平台发布的投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在投资选择中其享有自主权。之后,贷款人会按照与 P2P 借贷平台签订的合同条款进行按期还款。投资人往往在投资后的下月便可收到相应的本金和利息,并能从 P2P 平台上明确的反应出其投资信息及收益信息。这些信息进入投资人的平台账户,投资人可以循环利用再次投资,减少的资金占用成本,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

  二是无担保线上模式。在这种模式下,P2P 网络借贷平台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平台,在互联网上扮演中介的角色,其主要职能是提供网络服务平台、制定相关细则和交易规则,以收取的服务费作为其主要的收益来源。这种模式的 P2P 平台本着不直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原则,对借贷行为和交易方式实现后的活动不再进行管理。交易方式全程采用竞标操作的方式,贷款人依据自己的资金需求情况投放借款标,在投放过程中要注明资金的用途、借款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以及贷款总金额等。在贷款过程中,网络上会实时更新贷款进度,当贷款标标满时,贷款完成,P2P 网络借贷平台系统将生成电子贷款合约,该合约上会注明该项贷款的基本信息以及还款要求。

  反正,倘若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满标,则贷款失败。由于该模式是无担保的,所以出借人的风险只能靠自己承担。也就是说一旦出现贷款人违约或者到期不还款现象,P2P 平台并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出借人的损失将由其自行承担。因而在该模式下,投资人将承担比其他模式更大的投资风险。

  三是有担保线上模式。在该种模式下,P2P 网络借贷平台不再单纯扮演纯中介角色,其作为债权转移人、债务担保人以及贷款利率的制定人,对客户的进行信用评分并据此确定借款利率,平台的主要管理中心集中在贷款成功后资金的管理上。与前两种运营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在该模式下进行交易,通常 P2P 平台自身有权从多个贷款申请者中择优选择出匹配的贷款人,且有权依据贷款人的信用评级来制定相应的利率标准,而不是以竞标的方式完成。P2P 平台作为债务担保人,必须对投资人的资金承担担保责任,如遇到贷款人逾期还款或者违约的情况时,由 P2P 平台以其收取的担保费向投资人支付。

  四是助学模式。顾名思义,助学即是帮助学生,学生群体是 P2P 网络借贷无法忽视的群体,由于大部分学生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其消费或投资需求。面对不同消费需求的大学生,P2P 网络借贷平台将提供一项低利率的贷款形式,为广大的学生群体提供了便利,有效解决了学生的资金难问题。通过经营该模式 P2P 网络借贷平台将从三个方面获利:一是中间服务费;二是一些培训教育机构合作实现的培训学费提成;三是广告公司在平台上设置广告专栏,平台收取的广告费。

  2.3.2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程序分析。

  对于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可以借助于风险管理理论来进行。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目标即是实现风险最小化以及管理成本最小化,通过分析风险管理的具体程序来选择有效、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尽可能防范风险。P2P 平台借鉴风险管理的基本的流程,依次按照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估、选择风险管理方法、效果评估五大程序步骤,对风险进行严密的控制,从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形成、损失的发生。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的程序,是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完成好这一步,才能为之后的几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风险识别过程中,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者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掌握,在归纳总结以往的风险形成因素以及风险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监测、筛选和判断 P2P 平台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这些风险往往是潜在的、不易发现的。P2P 平台的管理者能否有效的识别风险,决定了风险管理对策能否准确选择。

  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风险管理的第二步,其在风险识别之后进行,首先应分类整理 P2P 网络借贷平台数据资料库中有代表性的用户信息及其相关的数据资料,然后通过概率统计的运算方法,准确计算出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生自身风险的概率以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量。根据 P2P 网络借贷平台已知的因素、相关历史数据并联系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来计算风险事故可能产生的概率。要想为 P2P 网络借贷平台管理者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有必要有效而准确的进行风险估测。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建立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潜在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具体损失程度,进行数量上的有效评估,从而确定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承受能力。只有 P2P 平台在经营过程中进行正确、有效的风险评估,才能在风险事故发生时,选择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有效且有目的性的风险管理。这是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4)选择风险管理方法。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一般情况下,风险问题由 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多项的内控手段来避免和解决。P2P 网络借贷平台自身可以通过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避免、风险转嫁等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将风险事故发生后的损失范围尽可能的缩小或将损失程度降低。

  5)效果评估。

  风险管理的收尾程序即是效果评估,这一步同样重要,不容忽视。其主要是在运用了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后,衡量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整体管理目标与风险管理目标是否相一致,是否真正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平台最大安全保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