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50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陕西古村落旅游景观规划探究 
【第一章】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绪论 
【第二章】特色古村落景观营建技术及理论探讨 
【第三章】党家村古村落资源概况 
【第四章】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 
【第五章】党家村景观资源规划利用 
【第六章】党家村古村落景区的旅游开发 
【结语/参考文献】古村落景观规划与开发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成为热点旅游景区,关于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也进入热忱化状态。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古建筑资源、聚落景观受到强烈开发,面对高强度的开发,古村落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开发体制不够健全,很难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合理的开发将不能够保证古村镇发展的永续性。因而探讨党家村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有利于保证村落长期稳定的发展,主要包括党家村古建筑现状、绿化环境、游客管理中心、交通状况、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并指出制约党家村发展的因素。

  4.1 党家村现状分析

  4.1.1 党家村古建筑现状

  党家村共有古民居 125 户,包括私人四合院和公共展览馆,其中四合院民居分为四大级,同时一、二级又分别分为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及二级乙等;其中展览馆共 9 家,包括党家祠堂、贾家祠堂、民俗馆、党蒙故居、书画馆等以供游人参观的景点,其种类及数量如表 4-1 所示。

  一级、二级古建筑地域特色鲜明,从院落布局,建筑装饰、材料、风格等方面都展示了党家村的时代特征,此类建筑多为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筑建而成的,是党家村最珍贵的地域资源精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三级、四级古建筑特色感稍弱,甚至有部分建筑与韩城当地普通四合院外形相近,这不仅不利于党家村古建筑特色氛围的保持,甚至会让部分韩城当地的游客产生疑惑,降低党家村在他们心中的年代感和古朴性。

  4.1.2 党家村绿化现状

  党家村绿化景观多受到城乡绿化模式的影响,致使其绿化建设出现偏离,部分区域绿化现状已打破了村落原始风貌、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形成较为城市化的乡村绿化景观。经调查统计,村落中绿化植物共 46 种,隶属 26 科 38 属,其组成如表 4-2 所示。

  其中,乡土树种共有 17 种,外来树种共有 29 种;经济树种 8 种,共 112 株,绿化树种 38 种,共 1902 株;古树共有 12 株,其中石榴 4 株,国槐 5 株,皂荚 2 株。对比常绿乔灌木、经济树种与绿化树种、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三方面,结果如图 4-1 所示。

  通过对党家村植物组成及景观特点的调查,探索出村落绿化建设存在 4 方面问题。

  4.1.2.1 乡土树种逐渐消失

  党家村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比例相当,约占植物总种类的 45%,多集中分布在河道周边、庭院周围,而在旅游管理区及通往老村的坡道两侧乡土树种应用匮乏。且关中地区“四大金刚”乡土植物--椿、榆、楸、槐中(褚泓阳 1997),除了槐树被很好应用外,其余均未被重视,楸树甚至没有出现,对乡土植物的不重视导致古村落植物景观乡土特色的减少甚至消失。

  4.1.2.2 经济树种少,缺少乡村氛围

  通过分析党家村经济植物与绿化植物的树木数量比为 1:17 可知,绿化植物已成为党家村植物的主体,占据明显优势,而经济植物则成为辅助。经资料查阅可知,经济林木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创造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优美乡村生态系统有着积极的作用(折小园等 2014)。因此,长此以往,经济林木的逐渐弱化将导致党家村丧失乡村氛围,不利于其原真性的保持。

  4.1.2.3 大树应用少,缺乏沧桑感

  党家村历史悠久,村落本应是巷道幽静,古树环绕,然而部分古树在村庄建设中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花灌木、外来小乔木等。大量古树,如香椿、垂柳、构树等因地形限制,生长在壕沟内或河道周边杂草堆中,极大地浪费了古树资源,导致村落缺乏沧桑感。

  4.1.2.4 植物造景手法简单

  党家村植物景观的营造然相对简单,多数地方的植物配置只是单纯的植物组合,尤其是旅游管理区的绿化,植物散乱栽植,没有从平面构图进行考虑,形成三五成群的配置方式。植物搭配随意性强,在植物景观上没有达到艺术和美学的景观要求。

  4.1.3 游客管理中心现状

  党家村近几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量增长速度较快,在旅游高峰期阶段,停车场等游客管理区域已无法满足需要。党家村的游客管理中心设置乡村路的一侧,在旅游高峰期很难保证交通的顺畅。其中:服务中心设有生态停车场 100 个、游客医疗服务室(40m2)、售票中心(18m2)、餐饮住宿区(40 m2)、导游服务区(18m2)。目前的游客管理中心存在一些问题(如图 4-3 至 4-6):一,部分办公建筑面积相对较小,多为新型的农村建筑,与党家村明清青灰色调的建筑风格相背离;二,广场铺装简易、道牙施工粗糙、草坪地段地皮裸露;三,与游客服务中心不远的区域是个大型垃圾场,造成党家村景区的气味污染。而且它毗邻着从党家村通往梁代村的乡村路,非常影响景观视觉;四,缺乏公共卫生间及景区风光展示牌;五,游客中心部分办公建筑安排不合理,尤其是售票中心与导游服务工作室相距较远,这给游客造成了很多不便。

  4.1.4 旅游交通现状

  4.1.4.1 旅游交通建设薄弱

  前往党家村游玩的游客中,40%自驾而来,30%乘坐城乡公交到路口行走至目的地,30%选择租车前往。通过交流,他们中间很多游客提出党家村的路线不好找,来往很不方便等说法;党家村缺少旅游专线,致使党家村游客量流失严重,同时车辆运行不规范,游客经常会收到黑车拉客的困扰,想坐又怕不安全,不坐又没有简捷的交通方式,导致游客经常会感觉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车票价位也得不到正规合理的解释。

  4.1.4.2 周边道路系统不合理

  一方面,从 108 国道进入党家村的乡村路宽约 5m,不方便相向而来的车辆通过。通往与党家村古村落距离较近的梁代村古墓遗址的道路随处可见拉货大车,对道路的碾压非常严重,造成现有道路坑坑洼洼,不利于保证交通的畅通。另一方面,而且就目前梁代村通往党家村的道路路线来看,绕路较多,这样不仅浪费去往梁代村古墓遗址游客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目的地的寻找。

  4.1.4.3 村落内部的道路系统

  党家村的旅游线路和其余的巷道的交通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村落内部的旅游线路美观性强、干净整洁,符合党家村建村铺装、排水、防御等功能的宗旨;其余的交通巷道因常年无人打理,杂草甚至掩埋整个路面,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行。沿着游览路线基本只能观赏到村落整体的 1/2,需要重新改善周边巷道的交通状况,才能保证游人观赏的完整性。

  4.1.5 河道景观现状分析

  泌水河是一条东西走向、西北高东南低的自然水体,它位于党家村古村落老村的南侧。由于党家村旅游发展的进程较慢,河道周边还未开发,导致河道周边景观效果较差,且因所处位置比较隐蔽,很少有游客知道泌水河的存在。河道周边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一,河道两侧地势不平,忽高忽低,随处可见村民堆放的生活垃圾,有损视觉效果,很不利于后期河道周边环境的打造;二,河道两侧的植被没有经过统一规划,植被类型单一,无人管理,出现杂草丛生、道路被淹没等萧条景象,直接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和视觉景观;三,泌水河的上空架起的石桥,仅 1.2m 宽,两侧没有扶手,桥面没有休整,雨天之后,泥泞难行,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行走功能。因此,对河道周边的景观进行规划与开发不仅有利于丰富党家村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可增加党家村悠然自得的田园野趣。

  4.2 党家村发展的制约因素

  4.2.1 保护力度不够

  党家村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建设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因前几年政府部门的不重视、投入少、参与力度弱的原因,致使党家村的保护系统不够完善。因缺乏展业人才,党家村很难与西安地区发达的旅游业接轨,一直孤立无援,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对于党家村的保护体系缺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国家针对历史文化名村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对古村落的保护并没有明确的保护规则(任俊卿2012),导致党家村的保护与开发存在较大矛盾,开发商借此加快了对古村落地域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另一方面党家村缺少整体的保护及改善体现,使得村落内原有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部分公共设施已经消失,有的逐渐荒废。如,村内的私塾仅剩党家村小学一处、祠堂及庙宇逐渐荒废并受到人们的嫌弃,如果不加以改正,党家村仅有的特色资源终将逃脱不了被抛弃、被铲除的命运。

  4.2.2 同类型景点的竞争压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类似于党家村旅游性质的古村落景区琳琅满目。一方面,山西省与陕西省毗邻,是古村落的聚居地,其中发展成熟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与党家村的旅游性质相似,这给党家村古村落的发展造成较大的省外威胁,让其在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上多了一份阻碍,因此,党家村必须开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摆脱成熟古村落的笼罩。另一方面,陕西省政府着力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不同旅游品牌,目前省内涌现了一批新的古村落旅游景点,关中地区礼泉袁家村、户县东韩村;陕北富商大院中的化觉巷 125 号、北院门 144 号民宅、榆林的姜氏庄园;陕南古镇的汉中上元观古镇、三元镇,商洛的白浪镇、漫川古镇等(郑芬丽 2008)。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增多虽给来陕西旅游的游客提供了较多的机会,但一定程度上对党家村构成了威胁,增加了其旅游发展的压力。

  4.2.3 景观类型单一

  党家村人文旅游资源虽丰富,但目前开发的可供游玩观赏的景点偏古偏专,这对消遣休闲的游客吸引力较弱,致使此类游客望而却步,成为党家村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王帆等 2009)。景区的展示内容仅限于古民居和少量陈猎物,开放的展览馆、祠堂、文星阁、惜字楼等公共设施,游客获得游玩感受的方式仅来源于静态陈列物及导游的解说,不能满足游客娱乐放松的游玩目的。党家村的不仅景观类型简单,而且缺少自然田园风光,游客部分体现古村落民俗的景观没有被挖掘,游客难以理解党家村的文化内涵。现有的旅游资源不能满足游客的游玩需求,导致游客在党家村游览停留的时间长达半天,花费较少,平均 60 元,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4.2.4 旅游设施不健全

  韩城市以煤矿为主要的经济来源(马婷婷 2011),地方政府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性不高,力度较小,导致党家村虽一直立志改善村落环境并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总因资金缺乏而导致改善效率低,成效差的结果。目前党家村的旅游设施存在一些问题:

  一,沿途缺少景区指引标志牌,这给游客的游玩造成很大困惑,让游客因找不着目的地感到不舒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游客游览的积极性;二,经调查,很多游客指出党家村的食宿服务不规范、接待能力有限、匮乏公共空间、公共绿地,无法满足他们暂停休憩的功能,让他们很难在此长时间驻足。总之,党家村的旅游配套服务设十分缺乏,游客对党家村总体印象不好,影响了党家村的知名度。

  4.2.5 现代元素对党家村的冲击

  党家村已经历了近 700 年的历史沧桑,其村落环境及古建筑等都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风、霜、雨、雪等自然因素对其古建筑造成的损害外,最重要的还是来自村民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

  4.2.5.1 村民外出打工,村内缺乏维护人员

  因村内年轻人出外打工使得党家村成为“空心村”(李林洁等 2012),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古建筑的维护力,加剧了古建筑的老化;村落周边的农田无人看管,种植的庄稼基本已被杂草埋没,沟内乔木散乱生长,杂草丛生,在某些区域毫无景观可言4.2.5.2 现代元素对村容村貌的影响

  在对部分古建筑及公共设施修缮翻新过程中,人们不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选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其进行修缮,导致经修缮翻新的惜字楼、古建筑墙体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现代化侵蚀,形成了不伦不类的古村落景观。同时,在巷道中经常会出现“农家乐”“中国移动”等亮色调的标志物出现,使得党家村青灰色调为主色调的现象受到强烈冲击,严重影响了党家村古村落的古朴沧桑感,形成了极强的新旧违和感。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党家村还有很多,长此以往,党家村终将被现代元素同化,成为毫无特色的普通的古民居。

  4.2.5.3 新修建筑逐渐增多,影响古村落的整体风格

  村民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使得古建筑周边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在原有的125 座古建筑周围新修了现代化建筑 200 多户,严重影响古建筑在村落中的比例,致使古村落中古建筑的存在感急剧降低。古建筑的青砖青瓦与新建筑的白墙红瓦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之间没有绿化缓冲带,融为一体,给党家村的沧桑古朴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4.2.5.4 绿化建设趋向于城镇绿化

  党家村的绿化建设正在发展阶段,停车场、园路两侧、部分村内集散区域等已经专业绿化指导的区域多受到城乡绿化的常规模式的诱导,逐渐向城市园林绿化风格靠近。在绿化建设过程多引入外来树种特征明显的树种,过量的外来树种对乡土树种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并对党家村古村落原始地域风貌造成了极强的冲击,导致古村落绿化建设渐渐失去昔日的乡村风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