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环境工程硕士论文 >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适用性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3 共800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适用性研究

  3.1引言

  在现代城市高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作为一种修复效果好、修复时间短的修复技术[14],非常适合重金属污染场地开发的实际需要,如今已在国外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运用较多的淋洗剂包括水、无机酸(如HC1、HN03等)、有机酸(梓檬酸、乙酸、草酸等)、盐类物质(如CaCl2、NaCl等)、人工合成螯合剂(如EDTA、DPTA等)以及表面活性剂(如人工合成的十二烧基扩酸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酸类物质及整合剂。

  近年来,国外污染场地的实际修复过程中,很多都用到了人工合成螯合剂EDTA。Wasay等人[37]用EDTA对电池污染场地进行淋洗修复,发现EDTA对Pb的去除率远远大于对Cu、Cd、Ni、Zn等重金属的去除率,当EDTA浓度为0.2mol/L,淋洗12h时,对铅的去除率最大,达99%,其中,对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的去除快于氧化物结合态。Palma等人用EDTA对人工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发现Cu的去除率与液土比及EDTA与Cu的摩尔比显着相关,当液土比为12.5,EDTA/Cu为12.5时,Cu的去除率可达80?90%。

  而国内淋洗修复技术的现场实践经验还很少,多集中于实验室关于淋洗剂的研究,其中研究较多的为有机酸溶液及表面活性剂等有机酸尤其是天然有机酸,如梓檬酸,因其价格便宜、可生化性强、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诸多有利因素,应用前景十分广阔[53]。甘文君等用O.lmol/L的梓檬酸对电镀厂污染土壤进行振荡淋洗修复,结果表明液土比为10:1,淋洗时间为6h时,对Cu、Cr、Ni、Z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26.3%、25.7%、33.0%和21.6%。李丹丹等对络渔污染场地用梓檬酸进行淋洗修复,发现当梓檬酸浓度为O.5mol/L、土水比为1:20、反应24h淋洗2次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佳的淋洗效果,Cr的去除率可达82.8%。

  因此,本章研究针对铜、镍污染的待试土壤,从几种常见的淋洗剂中蹄选出1-2种淋洗效果较好的淋洗剂,然后确定他们的最佳淋洗条件及不同组合的淋洗效果,旨在为今后的现场运用提供基础参数。

  3.2材料与方法

  3.2.1实验设计

  3.2.1.1淋洗剂的筛选

  用去离子水、O.lmol/L的乙二胺四乙酸纳盐溶液(下文简称EDTA)、0.1mol/L的乙酸溶液、O.lmol/L的草酸溶液、O.lmol/L的梓檬酸溶液、O.lmol/L的腐殖酸溶液共6种淋洗剂,在相同的条件下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振荡淋洗,然后比较分析其淋洗效果。

  具体操作步骤为:称取3g待试土壤于50rnL离心管中,按液土比液):W(土)]为10:1的比例加入30mL待用的5种淋洗剂,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常温下以160r/min振荡淋洗6h,再以5000r/niin的条件离心15分钟收集上清液,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计算分析其去除效率,选择1?2种淋洗剂进行后续实验。

  3.2.1.2最佳淋洗浓度的确定

  根据3.2.1筛选出的淋洗剂,将其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如梓檬酸为O.Olmol/L、0.05 mol/L> O.lmol/L、0.2 mol/L、0.5 mol/L 共 5 个浓度,EDTA 为0.01 mol/L、0.03 mol/L、0.05 mol/L> 0.08 mol/L、0.1 mol/L 共 5 个浓度。在相同条件下对待测土壤进行振荡淋洗,然后比较分析其淋洗效果,确定最佳淋洗浓度进行后续实验。

  具体操作步骤同3.2.1.1。

  3.2.1.3最佳淋洗时间的确定

  根据3.2.1和3.2.2确定的最佳淋洗剂和最佳淋洗浓度,设置一系列时间点进行取样分析,如 0.5h、Ih、2h、4h、6h、8h、lOh、12h、18h、24h 共 10 个时间点。然后分析不同时间的淋洗效果,确定最佳淋洗时间进行后续实验。

  具体操作步骤为:取3g待试土壤于50mL离心管中,按液土比为10:1的比例加入30mL待用的淋洗剂,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各处理同时幵始振荡,振荡条件同3.2.1.1。在设计时间点进行取样,于5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保存待测。待所有样品全部取得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 )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

  3.2.1.4最佳淋洗次数的确定

  通过以上实验确定最佳淋洗剂、最佳淋洗浓度、最佳淋洗时间后,设置1?5次淋洗实验,比较分析每次淋洗对重金属的去除率,确定最佳淋洗次数后进行后续实验。

  具体操作步骤为:取3g待试土壤于50mL离心管中,按液土比为10:1的比例加入30mL待用的淋洗剂,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淋洗步骤同3.2.1.1。离心取上清液后继续加入等量的相同的淋洗剂,继续淋洗取上清待测,总共淋洗5次。待所有样品全部取得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

  3.2.1.5组合淋洗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确定待用淋洗剂的最佳淋洗参数后,再设置一系列组合淋洗实验,通过分析不同组合的淋洗效果,同淋洗次数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一种最佳的淋洗方案作为实际工程的备选方案。

  具体操作步骤为:取3g待试土壤于50mL离心管中,按液土比为10:1的比例加入30mL待用淋洗剂之一,按其最佳淋洗参数进行淋洗,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淋洗实验步骤同3.2.1.1,离心后取上清待测。然后再按10:1的液土比加入另一种待用淋洗剂,也按其最佳淋洗参数淋洗,取上清待测。另外,改变两种淋洗剂的淋洗顺序,同以上操作设置第二种组合实验。最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组合的淋洗效果。

  3.2.2数据处理与统计

  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重金属的去除量及去除率,具体公式如下:铜的去除量=铜的测定浓度X稀释倍数X淋洗液体积铜的去除率=铜的去除量/淋洗前土样中铜的含量><100%镜的去除量=镍的测定浓度X稀释倍数X淋洗液体积镍的去除率=镍的去除量/淋洗前土样中镍的含量xlOO%。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相关图表的绘制。

  3.3结果与分析

  3.3.1不同淋洗剂对淋洗效果的影晌

  不同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量见表3-1,由此表可见,O.lmol/L的EDTA对铜和镇的去除量均为最大,而O.lmol/L的草酸对两种重金属的去除量均为最小。6种淋洗剂对铜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EDTA>梓檬酸>腐殖酸> 乙酸>去离子水>草酸,去除量分别为 1023mg/kg、854mg/kg> 845mg/kg、593mg/kg、277mg/kg及182mg/kg,对镜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EDTA>腐殖酸〉梓檬酸>乙酸〉去离子水>草酸,去除量分别为2538mg/kg、2148mg/kg、2074mg/kg、1783mg/kg、1304mg/kg 及 759.47mg/kg。

  论文摘要

  图3-1是这6种淋洗剂对土壤中铜镍两种重金属去除率的比较,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EDTA、梓檬酸、腐殖酸对铜和操的去除率都非常的好,均达到了 50%以上,而乙酸、去离子水和草酸对两种重金属的去除率相对较差,均小于50%。

  其中,EDTA对铜键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71.72%和70.29%;然后是梓檬酸和腐殖酸,梓檬酸对铜的去除率为59.83%,略优于腐殖酸对铜的去除率59.20%,而腐殖酸对镜的去除率为59.49%,优于梓檬酸对镍的去除率57.44%;其次是乙酸,对铜镜的去除率分别为41.57%和49.37%;再是去离子水,对铜镍的去除率分别为19.40%和36.11%;最后是草酸,其淋洗效果最差,分别为12.79%和21.03%。

  论文摘要

  不同淋洗剂对土壤中铜镍的淋洗效果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淋洗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基质和重金属等的作用机制不同。EDTA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比较好,是因为它是一种很强的螯合剂,能够与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非常稳定的螯合物,并能促进土壤颗粒中的重金属解吸,从而增强其去除能力。梓檬酸、腐殖酸、乙酸、草酸都是天然有机酸,均易被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它们对重金属的去除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酸性物质,通过降低土壤环境的pH而促进重金属解吸,也可以是通过自身的整合络合作用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行檬酸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强可能是因为其酸性较强,可以电离出3个H+,形成3个配位官能团,外加一个羟基,可以视情况形成多个五元整环立体配位结构,从而其配位作用非常强。而草酸的酸性强于梓檬酸,但其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较差,可能原因是草酸与溶液中的铜镇反应生成了沉淀,不易溶于水。

  腐殖酸对重金属的淋洗效果也非常好,作用机制跟梓檬酸大致无异,但其本身较难溶于水,操作比较复杂,且价格偏贵,不建议采用。

  综上,结合国内外研宄现状及本实验研究结论,采用EDTA和梓檬酸继续下一步的实验。

  3.3.2淋洗浓度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实际工作中运用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需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现场的条件,确定所采用淋洗剂的淋洗浓度。本实验选取不同浓度的EDTA和梓檬酸对待试土壤进行淋洗,淋洗结果统计见表3-2。

  论文摘要

  图3-2是不同浓度的EDTA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如图所示,随着EDTA浓度的增加,铜镍的去除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对镜的去除率略大于对铜的去除率。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重金属的去除率迅速上升,在高浓度范围内,重金属的去除率随淋洗剂浓度的增加缓慢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当EDTA浓度为0.05mol/L时,铜镍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9.99%和70.29%,根据实验结果,铜去除量为748.85mg/kg,镇去除量为1903.80mg/kg。低浓度范围内,随EDTA浓度的增加,重金属的解吸量逐渐增多,与EDTA的螯合反应较为完全,因此其去除率呈增加趋势;而当EDTA增加到0.05mol/L时,土壤中的铜键两种重金属得到了最大量的解吸,反应达到最佳状态,铜镍的去除率也达到最大;此时随着EDTA浓度的继续增加,重金属的去除率开始逐渐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土壤基质中其他阳离子如Fe、Ca、IC等均发生了大量的解吸,其与EDTA的螯合竞争能力显着高于铜键两种重金属离子,也有可能是EDTA与土壤胶体的相互作用强于EDTA与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致使EDTA被大量地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

  论文摘要

  不同浓度的梓檬酸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率比较如图3-3所示。随着梓檬酸浓度的增加,重金属的去除率呈增加趋势。当梓檬酸浓度位于较低范围内时,由于梓檬酸的含量较低,吸附较弱的重金属未全部解吸,与梓檬酸的螯合反应比较完全,因此重金属的去除率随梓檬酸浓度变大迅速增加;由于土壤中镍的浓度高于铜,故镍的去除率高于铜的去除率。而当梓檬酸浓度较高时,由于吸附较弱的重金属几乎全部解吸,反应近乎平衡,而吸附较强的重金属解吸较慢,因此两种重金属去除量的增加趋势渐缓;而铜与梓檬酸的螯合能力强于镜,不易发生逆向反应再被土壤颗粒吸附,因此表现为铜的去除率高于镍的去除率。由图可知,当梓檬酸浓度为0.2mol/L时,铜镍的去除率分别达60.07%和57.97%,随浓度继续增加,去除效果变化不显着,因此可认为0.2mol/L为梓檬酸的最佳淋洗浓度。

  根据计算结果,该条件下铜镍的去除量分别达642.70mg/kg和1570.15mg/kg。

  论文摘要

  3.3.3淋洗时间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淋洗时间是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在实际修复工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通过进行不同的淋洗时间梯度实验,可以确定最佳的淋洗时间,以加强淋洗剂的利用效率。该部分实验结果见表3-3。

  论文摘要

  图3-4和3-5是0.05mol/L EDTA和0.2mol/L的梓檬酸在不同淋洗时间下对土壤中铜键的去除率。

  论文摘要

  0.05mol/L的EDTA对铜操的去除率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由图3-4可知,在淋洗前期,随时间的延长,铜的去除效率增加非常迅速,在8h时达到最大,去除率为70.60%,去除量为755.43mg/kg,而镜的去除率变化较为缓慢,在lOh时才达最大值,为69.17%,去除量为1873.50mg/kg。

  然后,随淋洗时间的继续增加,铜镍的去除率渐趋平缓并略有降低,其中,铜的去除率下降较慢,而操的去除率下降非常迅速,到24h时,铜的去除率变为69.60%,而媒的去除率下降到66.92%。究其原因,前期重金属的去除率增幅较大,是因为土壤颗粒表面大量弱结合态的重金属被迅速解离,反应未达平衡;中间渐趋平缓是由于结合较弱的重金属全部解离后,结合较紧密的重金属解离速度相对缓慢,反应近乎平衡;后期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EDTA的螯合能力逐渐降低,螯合离子被其他离子替代,也可能是土壤颗粒对EDTA的吸附作用增强所致。

  论文摘要

  由图3-5可知,0.2mol/L的梓檬酸对铜镍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同,在前期都缓慢的增加,后期迅速下降。其中铜的去除率始终高于镜的去除率,原因可能是因为梓檬酸与铜的螯合作用大于镍,后者易发生逆向反应再次被土壤颗粒吸附。在8h时,梓檬酸对铜镜的去除率同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1.74%和57.96%,由实验结果计算可知,铜的去除量为660.60mg/kg,镜的去除量为1569.83mg/kg。究其原因,淋洗初期重金属去除率的增加,同样是因为土壤颗粒表面弱结合态的重金属离子解离速度由快变慢所致;后期梓檬酸对铜镍的去除率下降非常快,到24h时,铜镍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 7.21%和6.94%,可能原因同样是因为梓檬酸的螯合能力变弱,土壤对校檬酸的吸附作用增强所致。

  3.3.4淋洗次数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淋洗次数也是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林洗次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液土比的变化。通过不同次数的淋洗实验,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淋洗批次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表3-4是本实验的结果统计。

  论文摘要

  图3-6和3-7分别表示两种淋洗剂在5次淋洗情况下对铜镍的去除率。

 论文摘要

  由图3-6可知,两种淋洗剂对铜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淋洗,分别为73.21%和69.79%,其中第一次淋洗的去除率远远大于其他四次淋洗。梓檬酸第一次淋洗对铜的去除效率低于EDTA,第二次的去除率大于EDTA。具体看来,0.05mol/L的EDTA 5次淋洗对铜的去除率分别为68.08%、5.13%、0.69%、0.57%和0.46%;0.2mol/L的梓檬酸5次淋洗对铜的去除率分别为60.27%、9.52%、2.98%> 1.72%、1.04%。可见虽然梓檬酸第一次淋洗对铜的去除率低于EDTA,但由于其后4次淋洗对铜的去除率之和大于EDTA,致使5次淋洗梓檬酸的效果优于EDTA。

 论文摘要

  两种淋洗剂5次淋洗对镇的去除率反映在图3-7中。由图可知,0.05mol/L的EDTA第一次淋洗及其5次淋洗对镍的去除率之和均大于O.2mol/L的梓檬酸,而EDTA后4次淋洗的效果没有梓檬酸好。具体看来,0.05mol/L的EDTA 5次淋洗对镍的去除率分别为 67.03%、3.37%、0.33%、0.09%、0.07%;而 0.2mol/L的梓檬酸5次淋洗对镇的去除率分别为56.97%、8.95%、2.26%、0.70%、0.63%。

  可见,两种淋洗剂对镜的去除也主要集中在前两次淋洗,EDTA和梓檬酸分别为70.40%和 65.92%。

  根据3.3.6中两种淋洗剂对各形态的去除量分析,可知第一次淋洗铜的去除量大的原因是因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猛氧化物结合态均被大量的去除,去除率均在60%以上,键的去除量大的原因是因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被大量的去除,去除率均在70%以上。

  3.3.5不同淋洗组合对淋洗效果的影响

  本实验在确定最佳淋洗剂、最佳淋洗浓度、最佳淋洗时间的基础上,将选取的两种淋洗剂进行先后搭配,以考察他们的组合淋洗效果。实验结果见表3-5。

  论文摘要

  图3-8和图3-9分别表示两种组合淋洗情况下对铜和镜的去除率。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由图3-8可知,先用O.2mol/L的梓檬酸淋洗,再用0.05mol/L的mDTA淋洗,对铜的去除率与先EDTA再梓檬酸的组合对铜的去除率相当。其中,前者对铜的去除率合计为79.65%,梓檬酸和EDTA分别为64.34%和15.31%,后者对铜的去除率合计为79.22%,EDTA和梓檬酸分别为73.17%和6.06%。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无论是第一次淋洗还是第二次淋洗,0.05mol/L的EDTA对铜的去除率均大于0.2mol/L的梓檬酸。

  论文摘要

  两种淋洗组合对摸的去除率如图3-9所示,其表现特征与铜相似。其中,先梓檬酸再EDTA的淋洗组合对镇的去除率为73.36%,先EDTA再梓檬酸的淋洗组合对镜的去除率为73.07%。前一种组合中,梓檬酸和EDTA对镇的去除率分别为59.14%和14.22%,后一种组合中,EDTA和梓檬酸对镍的去除率分别为69.69%和3.37%。无论是第一次淋洗还是第二次淋洗,0.05mol/L的EDTA对镇的去除率均大于O.2mol/L的梓檬酸。

  考虑到EDTA对土壤基质的破坏及其高残留不易降解等原因,建议采取先用0.05mol/L的EDTA洗lOh再用0.2mol/L的梓檬酸洗8h的淋洗顺序,该条件下对铜镍的去除率可分别达79.22%和73.07%。

  3.3.6重金属去除形态的分析

  对0.2mol/L的梓檬酸和0.05mol/L的EDTA分别洗1次和5次后的沉淀进行形态分析,以探知淋洗剂对土壤中铜镍的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见表3-6。

 论文摘要

  由结果可知,洗1次时,梓檬酸对铜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84.98%、94.16%、67.42%、39.29%和34.18%,对镜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86.89%、77.69%> 32.54%、39.83%和17.64%; EDTA对铜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96.07%、96.27%S 83.28%、30.75%和44.35%,对镜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98.80%、92.09%、38.20%、31.05%和26.40%。洗5次时,梓檬酸对铜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98.15%、98.55%、87.20%、58.04%和41.37%,对镇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 99.40%、96.41%、65.98%、64.07%和 23.56%;而 EDTA 对铜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99.18%、97.98%、84.34%、31.82%和45.10%,对媒的五种形态的去除率分别为99.83%、96.57%、47.43%、61.65%和26.92%。通过计算各形态在去除量中的比例,其去除量几乎都表现为可交换态〉残渔态〉碳酸盐结合态>铁猛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这跟土壤中重金属原始形态的含量相关。

  分析四种淋洗条件下对铜的五种形态的相对去除率,如图3-10。可见,在四种淋洗情况下,梓檬酸和EDTA对铜的主要去除形态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猛氧化物结合态,去除率均在60%以上,而对有机态和残澄态的去除率普遍较低。仔细观察可发现,四种淋洗情况下,梓檬酸对可交换态的去除率均弱于EDTA;而对碳酸盐结合态和铁猛氧化物结合态的去除率均表现为洗一次时弱于EDTA,洗五次时优于EDTA;对有机态的去除率均表现为梓檬酸优于EDTA;对残渔态的去除率均表现为EDTA优于梓檬酸。

  论文摘要

  图3-11是四种淋洗情况下对镍的相对去除率。由图可知,四种淋洗条件下,对键的主要去除形态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去除率均在70%以上,其次是铁猛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去除率在30%?70%之间,最后是残澄态,去除率最低,在30%以下。其中对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四种淋洗均表现为EDTA优于梓檬酸;有机结合态的去除率表现为梓檬酸优于EDTA;而对于铁猛氧化物结合态,在洗1次时,EDTA优于梓檬酸,洗5次时,梓檬酸优于 EDTA。

  3.4本章小结

  (1)用O.lmol/L的EDTA、乙酸、草酸、梓檬酸、腐殖酸及去离子水等六种淋洗剂对待试土壤进行淋洗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对铜的淋洗效率由大到小为EDTA〉梓檬酸>腐殖酸〉乙酸>去离子水〉草酸,对镜的淋洗效率由大到小为EDTA>腐殖酸>梓檬酸〉乙酸>去离子水〉草酸。其中EDTA对铜镇的去除率分别为71.72%和70.29%,梓檬酸对铜镍的去除率分别为59.83%和57.44%。

  (2)通过不同淋洗浓度对淋洗效果的影响分析,0.05mol/L的EDTA对铜镍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748.85mg/kg和1903.80mg/kg,去除率分别为69.99%和70.29%。而梓檬酸的最佳淋洗浓度为0.2mol/L,对铜的去除量为642.70mg/kg,去除率为60.07%,对键的去除量为1570.15mg/kg,去除率为57.97%。

  (3)通过在不同的淋洗时间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0.05mol/L的EDTA对铜的最佳淋洗时间为8h,去除量为755.43mg/kg,去除率为70.60%;对镇的最佳淋洗时间为lOh,去除量为1873.50mg/kg,去除率为69.17%。而O.2mol/L的梓檬酸对铜镍的最佳淋洗时间均为8h,去除量分别为660.60mg/kg和1569.83mg/kg,去除率分别为 61.74%和 57.96%。

  (4)由不同淋洗次数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实验可知,0.05mol/L的EDTA和O.2mol/L的梓檬酸对铜镍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前两次淋洗,其中第一次淋洗的淋洗效率远大于第二次淋洗。具体为:EDTA第一次淋洗对铜镜的去除率分别为68.08%和67.03%,第二次淋洗对铜镇的去除率分别为5.13%和3.37%;梓檬酸第一次淋洗对铜镇的去除率分别为60.27%和56.97%,第二次淋洗对铜镍的去除率分别为9.52%和8.95%。两次淋洗EDTA对铜镍的去除率分别为73.21%和70.40%,优于梓檬酸分别为69.79%和65.92%。

  (5)将0.05mol/L的EDTA和0.2mol/L的梓檬酸进行先后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先用梓檬酸再用EDTA淋洗的组合对铜镍的去除率同先用EDTA再用梓檬酸的组合相当,其中前者对铜镍的去除率分别为79.65%和73.36%,后者对铜镍的去除率分别为79.22%和73.07%,两种组合对铜镍的去除率均优于分别用两种淋洗剂淋洗两次对铜镇的去除率。考虑到EDTA的难降解性,建议采用先用0.05mol/L的EDTA淋洗lOh,再用0.2mol/L的梓檬酸淋洗8h的淋洗顺序对该污染土壤进行淋洗。

  (6)通过分析铜镍五种形态的去除量,几乎均表现为可交换态〉残澄态〉碳酸盐结合态〉铁猛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这跟土壤中重金属原始形态的含量相关。另外,梓檬酸和EDTA对铜的主要去除形态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猛氧化物结合态,去除率均在60%以上,而对有机态和残渣态的去除率普遍较低。对镜的主要去除形态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去除率均在70%以上,其次是铁猛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去除率在30%~70%之间,最后是残渔态,去除率最低,在30%以下。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环境工程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