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
4.1 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原则
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构建具有整体创新性,绿色建筑产业链中的企业,从产品生产,企业间合作及产品在企业间流通都需进行信息、物质及资金的交流交换,从而使得绿色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直接、广泛、真实的信息,加速物质流、资金流的流动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金使用率。为此,绿色建筑产业链地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
4.1.1 可操作性原则
绿色建筑产业链地构建要以现有的传统建筑产业链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围绕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对传统建筑产业链的整合、延伸、升级、改造。例如,传统的建筑产业链中不涉及建筑垃圾处理和建筑物废弃物回收,建筑垃圾随意丢弃填埋,人们也只是将建筑物的废旧钢筋和塑料进行废品买卖,没有对一些玻璃,建筑废渣进行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也不环保,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资源材料的有效合理利用,绿色建筑产业链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产生效益。另外,绿色建筑产业链地构建还要根据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传统建筑产业链已形成的“脉络”以及良好的产业关联,引入补链,构建完整可操作的绿色建筑产业链。
4.1.2 合竞原则
在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构建单一地通过产业关联、业务来往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企业间达成恰当的合作意愿,比如通过设立产业联盟、产业集群等产业链合作组织,跟企业间进行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产品交流,增强彼此的对外竞争力。另外,绿色建筑产业链要得到持久积极地发展,必须通过企业之间公平积极竞争,竞争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是创造价值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竞争,企业才能成长,内部专业化程度才会提高。合作与竞争相辅相成,从而有利于绿色建筑产业链整体的构建发展。
4.1.3 动态性和开放性原则
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成功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据调查,我国绿色建筑截止到 2013 年全国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已经达到 700 多个,而这700 多个绿色建筑里面只有 10%通过运营认证,其余 90%都只是拿到设计评价标识,运营阶段都不达标甚至干脆没有进行绿色建筑的真正运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绿色运营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我国“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目标是 10 亿万平方米,其运营形式也并不乐观,此时绿色建筑产业链就要将其节点上的绿色设计和施工等重点环节转移到绿色建筑的运营,加大绿色建筑运营实现正真的绿色建筑。另外,随着市场和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的指引,绿色建筑产业链也是要紧随其后,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同时,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汲取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等等适合其发展理念和模式,从而逐步实现飞跃,带来更多地效益。
4.1.4 市场驱动与政府指引相结合的原则
良好的绿色建筑产业链的运行即需要市场的自发驱动调节也需要政府的引导。首先,要发挥市场的驱动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各企业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竞争者,他们为了利益不断互相追逐,这种互相的追逐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和生产运营方式的不断改进。
其次,政府要适当引导,我国自开始发展绿色建筑至今,政府各种引导不断,如 2012年的政府补贴,2013 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 1 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和近期国务院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引导。但是政府在绿色建筑发展方向、产业要素流动及绿色建筑产业链环的节点组合与整合等问题上应放宽政策,交由市场自发调节完成。
4.2 基于循环经济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构建
4.2.1 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
(1)传统建筑产业链
产业链是由处于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的企业,通过技术、经济或社会法律关系链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生产服务协作体系。企业是产业链的基础,产业是提供相近产品或服务以及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之间的集合。企业或者产品构成产业链的节点,产业链节点之间的联系与驱动靠的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此经济利益关系通过买卖交易或者其他方式联系在一起,构成产业链条。
传统的建筑产业中不涉及建筑垃圾处理和建筑物废弃物回收,建筑垃圾随意丢弃填埋,人们也只是将建筑物的废旧钢筋和塑料进行废品买卖,没有对一些玻璃,建筑废渣进行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也不环保,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资源材料的有效合理利用。
建筑物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就对建筑物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没有系统的考虑,图纸设计中也没有绿色建筑专篇,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取时没有注意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只是一味的追逐利益最大化,导致在建筑物报废阶段报废品不能重新资源化。因此,一般建筑产业形成了一条“资源——产品——垃圾”的直线性传统建筑产业链(如图 4-1 所示),没有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1】
(2)绿色建筑产业链
绿色建筑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就意味着,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要满足国家标准中的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等的规则要求。具体就是从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发挥就地取材的地域优势,使用绿色环保产品、绿色技术,在运营管理阶段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无污染、对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地再循环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和资源浪费。
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涉及到绿色环保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生产,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施工、物业运营管理以及建筑物的报废拆除,材料的回收利用等,基于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绿色建筑产业可以构建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如图 4-2 所示)。绿色建筑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绿色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施工阶段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为建筑物报废,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即循环经济原则中的“资源化(Recycle)”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绿色物业管理是绿色建筑施工完后,物业公司对建筑的正常运营进行的管理活动,从循环经济的“再利用(Reuse)”原则角度,绿色物业管理要加强房屋保修,中水系统的维护,垃圾分类回收等使绿色建筑使用年限加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些产业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设计成了一条关于绿色建筑的完整的“产业链” 环(如图 4-2 所示)。经济活动在此产业链上不断循环往复,经济利益是产业链的驱动力,产业链上下游不断进行着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达到了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的最优化。【2】
(3)绿色建筑产业链与传统建筑产业链比较分析
1)首先,针对的产品不同。绿色建筑产业链是围绕绿色建筑的咨询、规划、设计、建材、施工、运营、回收利用等设计的,在此产业链中各商家的核心目标是自己中间环节提供的产品确保最后绿色建筑的达标;而传统建筑产业链的最终产品是传统建筑,该建筑不遵循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的理念,运行耗费资源巨大,产生过多浪费,而且人们在其内部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不舒适。最后建筑物使用年限到期,报废拆除时又会产生巨大的建筑垃圾,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环境也得到了严重污染,违背现今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态理念。
2)其次,链条结构不同。通过比较图 4-1 和图 4-2 可以得出:绿色建筑产业链条是一个基于循环经济的无限循环产业链环。一方面,图 4-2 中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材料的利用,物业管理等基于的核心理念是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另外,图4-2 正是比图 4-1 多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从而使建筑产业链形成循环闭合性产业链条,而图 1 中传统建筑产业链以传统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单一线性产业链条,不遵循循环往复的生态理念。另一方面,绿色建筑产业链环中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是形成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资源——产品——资源”的封闭式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绿色建筑产业链环的循环运行模式是单一线性还是无限往复循环。
3)再次,绿色建筑产业链具有明显的价值增值作用。绿色建筑产业链条各种效益明显,首先是社会生态效益,绿色建材的使用,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建筑物报废回收等等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考虑了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带来显而易见的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时还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即价值的增值,换言之,就是市场前景良好,商家盈利空间大,契合消费者的承受范围。
4.2.2 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的博弈分析
传统的建筑产业链是单向线性的产业链条如上图 4-1 所示,是典型的“原材料——生产——使用”的开放式线性链条形式,没有考虑废弃物回收利用,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再对上图 4-2 进行比较分析,建筑原材料不仅包含传统原材料还包括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理后的再生原材料,该产业链转变成了“原材料——生产——使用——再生利用”的闭式链环,使整个产业链更加丰富化,这样引导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发展,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总结出无论传统建筑产业链还是绿色建筑产业链涉及主体代表都有政府、企业和客户,实际上客户对物质和环境的消费并不必然的推动物质减量化发展,因此客户对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发展构建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同样,企业只有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会考虑代际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反,政府作为集体利益的维护者,应充分发挥其理性作用,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充分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激励或者惩罚企业,从而实现资源材料的再生利用,促进绿色建筑产业链环(如图 4-2)的形成。
(1)博弈分析的基本假设为了更好地分析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1)绿色建筑产业链中的企业具有有限理性特征,不能完全对外部信息进行掌握,决策时会存在失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可能出现企业最优决策远离最优方案。
2)企业所具有的理性层次属于慢速学习类型,而不是快速学习类型。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开展建筑废弃物经过加工重新利用其材料的意识仍然较差。
3)由于企业各自独立进行生产决策,因此我们将其博弈关系定义为同时决策、反复进行的静态博弈。
(2)静态博弈分析绿色建筑产业链与传统建筑产业链的明显区别在于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故本节重点分析此环节上垃圾回收利用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的博弈关系。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是构建绿色建筑闭口产业链,实现建筑废物再生循环利用的关键。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合作行为表现为将施工过程中和建筑物报废拆除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为建材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提供给建材生产企业使用。但由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加工处理废弃物的过程需要消耗资源,也可能需要新增设备和技术投资,设单位投资成本为b 。因此,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另一个选择是不合作,即采用粗放的方式填埋、焚烧垃圾,支付成本c 。而建材生产企业的合作行为表现为购买经由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它需要支付采购成本a ,否则视为不合作,将从原有途径获得原材料,投入为d。【3】
根据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的不同策略选择时支付的相对大小,表4-1 中的博弈会有不同的均衡,但惟有(合作,合作)这一纳什均衡才能维持绿色建筑闭口产业链环的正常运转,从而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因此,我们只关心实现(合作,合作)均衡需满足的条件。由表 4-1 看出,实现均衡条件为: a - b>-c,其经济意义为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收益a需要大于其增量成本( )b - c,同时 a < d,即建材生产企业从废弃物处置企业处的采购成本a需低于原有途径的采购成本。满足上述两点,需要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将其增量成本控制在极其小的范围内,使再生利用的原材料价格低于建材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
(3)复制动态进化博弈分析设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所占比例为:x( 0 ≤ x ≤1),则选择不合作策略的企业所占的比例为 1 -x。企业间的复制动态进化模型及推导过程如下:
对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来说,选择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4】
经静态博弈分析知道,为实现绿色建筑产业链循环经济的目标,达成合作的前提是a > b-c,故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相位变化如图 4-3。【5】
况,并最终稳定在 x =0,即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会最终消失。这些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合作策略的消失主要原因是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比例不充分,很难在企业群体中起到示范和被效仿的作用,由于企业群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清楚了解对方的成本状况,所以会认为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是不经济的,这种观念阻碍了其他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对合作策略的选择。
同理,对于建材生产企业来说,选择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6-7】
对于建材生产企业而言,只要 a < d,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购入原材料都是经济可行的。无论最开始x落入(0,1)区间的任何一点处,只要有合作型的建材生产企业出现,其复制动态就会最终收敛于 x =1处。
从上述分析得知,该复制动态结果为所有建材生产企业均将演进为合作型企业,这是因为只要建材企业的供应链是有利可图的,它就会采用由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的原材料,而在企业群体中,只要有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出现,其采购行为容易被其他企业观测,故示范和效仿效应立即产生,建材生产企业最终全都转化为合作型企业,但是这演进过程基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定价。
(4)政府行为对进化博弈的影响基于企业的“慢速学习”理性特征的假设,运用进化博弈复制动态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的演化路径,可以看出企业将自发逐渐转化为合作型企业,但是这主要取决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增量成本及原材料定价,再无政府干预下,较难达成上述的演进路径,故引入政府补助、环境污染惩罚,考察其对企业动态演化路径的影响,以便绿色建筑产业链的顺利构建。
1)引入政府补助的影响引入政府补助,假设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补助为s,给予采用由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建材生产企业的补助为t ,则表 4-1 的支付矩阵将发生变化,见表 4-2。【8-9】
此时分两种情况, t ≤ a-d和 t < a-d,如图 4-6 所示。当 t ≤ a-d,政府对建材生产企业的补助已经大于其采购所增加的成本,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所有建材生产企业都会最终演进为合作型企业。当 t < a-d,即政府的补助还不足以完成弥补建材生产企业的增量成本,由图 4-6(2)可以看到,企业会以adt-的概率演进为合作型企业,但仍有部分企业拒绝合作。【10】
综上可以看出,在引入政府补助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都更加倾向演进为合作型企业,且补助额度的高低影响了企业的增量成本和原材料定价,对企业的演进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2)引入环境污染惩罚的影响采用环境污染惩罚措施,与政府补助的效应是相同的,采取的方式确是相反的,政府补助是对采用循环再生的企业进行经济支持,而环境污染惩罚则是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经济制裁,对采用粗放式处置建筑废弃物的企业给予罚款m,此时支付矩阵如表4-3 所示。【11】
从图 4-7 看出,当合作型企业进入(ab -c-m,1)区间,将以概率(1ab -c-am- )向合作型企业演进,这一概率大于引入环境污染惩罚前的概率(1ab -c- ),说明环境污染惩罚措施确实对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向合作型企业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4.3 本章小结
本章节主要对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构建进行了详细规划和阐述。首先,在构建绿色建筑产业链之前笔者充分考虑了构建此产业链的原则,分别从可操作性原则,合竟原则,动态和开放性原则,市场驱动与政府指引相结合的原则四方面总结归纳,确保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其次,依据循环经济理念,结合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模式设计了闭环绿色建筑产业链,并将其与传统建筑产业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是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模式。最后,通过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主体的进化博弈分析得出,企业主体的合作行为取决于进行建筑物再生利用的增量成本,依靠企业主体的自发行为较难实现合作均衡,故引入政府主体行为,发现在政府补助和环境污染惩罚措施下,企业主体向合作均衡演进的概率增大,故政府主体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绿色建材闭环产业链影响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好其调控作用,制定恰当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支持,使绿色建筑产业向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
第1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研究的背景要致富先修路,公路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的标志。随着1988年10月31日我国大陆修建的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的通车,经过25年的努力,我国高速公路...
第二章国际上的监理实践建设监理(在国际上的统称)是由许多学科、众多专业共同架构而成的一个技术密集且智能化的组织。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国外的监理咨询机构看作为一个具有高智能人才或者有着智能型服务性的企业。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里,特别是在英国...
第5章结论与展望本文以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住宅产业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分析房地产企业面向住宅产业化亟需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创新的从住宅产业链角度对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进行选择,同时通过对国内典型房地产...
第一章关于工程监理的概述我国的工程监理如果从其主要属性来说,大体上可作如下表述:所谓工程监理,是对工程建设有关活动的监理,这是一项目标性很明确的具体行为,它包括视察、检查、评价、控制等从旁纠偏,督促目标实现等一系列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性监督...
本文将基于三次咖啡浪潮的发展,详细分析这三次咖啡浪潮下的咖啡厅空间设计的异同,由表及里、从历史性和共时性即纵向和横向的同时对比,探究出三代咖啡浪潮下的文化特性...
2工程合同管理架构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内容繁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架构,理清管理思路,理顺合同关系,强化合同责任,从而使整个工程顺利实施。2.1建立合同管理架构的必要性及其在...
第5章结论与展望5.1结论传统的河道护岸主要考虑的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主要以防洪、排涝和蓄水为主要目的,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石、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结构。传统的护岸结构因采用刚性材料衬砌,不...
第2章三网融合研究概述2.1产业融合理论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融合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Rosenberg最早开展对产业融合的研究。[29]周振华(2002)指出:产业融合就是产业边界的扩大或者收缩,并且这一变化的发生是基于数字融合。[30]产业融...
第3章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综述3.1工程项目管理概述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行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管理要素(成本、质量、进度、安全)中任何一个控制不好,都会影响到企业及项目的成败,它与规划设计、营销策划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是三足鼎力的...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规模逐年扩大,但目前仍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能耗过高、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建筑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与相对落后的管理与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