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职农科类专业职教队伍培养问题探析
【第一章】中职农科类师范生能力提升探究绪论
【第二章】中职农科类师范生培养研究的概述
【第三章】中职农科类专业师资需求分析
【4.1】本科院校农科类专业师资培养状况分析
【4.2】基地农科类中职师资培养案例分析
【4.3】基地农科类职教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中等职业学校农科类专业师资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中职农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等职业学校农科类专业师资培养的建议
5.1 分析农科类专业教师职业活动,制定职教师范生培养标准
从农业职业岗位出发,分析当代农业工作任务,明确教师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经营目标与经营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机械的推广、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规模效益的加大,使得农业生产中一些工作任务发生了变化。现代农业发展扩充了已有的工作任务的范围,如"选育品种"一项工作任务,如今变为"植物专用品种选育"和"作物工厂化育苗"两项;此外,还增添了许多新兴的农业生产工作任务,比如"设施环境观测与调控"、"设施综合利用"等。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经营目标与经营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立足现代农业发展视角,进行行业企业专家实践研讨会,概括总结当代农业生产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有利于认清农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清晰中职农科类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指导农科类专业职教师范生培养与发展。
除了清楚农业生产工作任务、掌握现代农业技能外,关注教师职业活动的进行,也是提升师资素质、规范专业建设的重要步骤。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活动一般包括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学生指导、学校管理、职业发展、公共关系。
分析农科专业教师教学岗和管理岗的工作任务,明确其完成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提高职教师范生对教学岗位的认知能力,使培养的师资针对性更强。除了清楚农业生产工作任务、掌握现代农业技能外,关注教师职业活动的进行,也是提升师范生教学素质、规范专业建设的重要步骤。通过大量调研发现,中职学校教师一般包括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学生指导、学校管理、职业发展、公共关系等职业活动,各活动的重要性、难度、频率不一。总之,制定教师培养标准需要深入一线进行大量调研,或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从岗位需求分析开始,进一步明确中职农科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不断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探寻合理的培养模式。
5.2 增加农科类专业吸引力,完善职技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思想逐步发展,与现代化发展联系紧密的经济学类及工学类专业相比,农学类专业(特别是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农科类专业)失去了 20 世纪中后期的特色与活力。面对发展与挑战,应立足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以区域特点及学校特色为基础,逐步融合现代化生物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对学校现有农科类专业,可以扩大外延口径、扎实专业内涵、融合优势专业,逐步改造传统农科类专业,增加教育教学活力;对学校未有专业,应面向地区支柱产业需求,结合第三产业,着眼农业产业链的深入发展,及时开展实践专家研讨会,开设区域经济需要的新兴农科类专业,提高专业招生吸引力。
增加农科类专业吸引力,首先应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及中职农科类专业目录进行专业调整。与现代化发展联系紧密的经济学类及工学类专业相比,农学类专业(特别是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农科类专业)失去了 20 世纪中后期的特色与活力,增加专业吸引力应立足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以区域特点及学校特色为基础,逐步融合现代化生物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其次,针对2010 年中职农科类专业目录进行调整,覆盖中职新增专业,更突出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得农科类专业职教师范生从师面更广,间接增加专业吸引力。
此外,明确培养基地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逐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职教师资培养的定向性,有利于系统科学培养农科类专业职教师范生专业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增加专业吸引力。职教师资的培养具有特殊性,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也不能单一套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特定专业培养的独特性和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因此,不同高校不同农科类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统一,需要各校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特点确定。例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农作物(包括蔬菜)生产、植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繁育经营、农业植物的工厂化生产与管理及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农业科学、植物生物技术的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5.3 实施"校-校""校-企"多元合作,提高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
"双师型"师资的比例是衡量学校师资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64],教师得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初中级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农科类专业师范方向培养的不仅是合格的职教教师,也应该是优秀的农艺师、园艺师、植保工等。提高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更需要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农业行业企业的参与。
采用多种办学方式,争取多方参与,有利于职教师范生的培养。实施校校合作,一方面与中职学校合作,使师范生有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有利于学生加快职业认识、熟练专业教学方法、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与其它中高职及本科院校合作,共享实验基地与实验设备,节省学校有效用地与资金,利于研究合作与创新。实施校企合作,主要培养学生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实践技能,利于师范生清晰农业生产典型工作任务、掌握农业行业发展前沿,还为培养基地实现产学研铺垫平台。
5.4 以岗位标准为目标,改革培养评价体系
农科类专业师范方向主要培养中高职农科职教师资,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其评价体系应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培养评价体系更能有效衡量"教师+技师"的双重培养目标的落实与反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改革培养评价体系,应结合农业行业标准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专业课程与教学实习的考核标准。以考核能力、技能为主,采取"实践考核+试卷考核"及其它多种考核方式;鼓励农业专家、中高职教师、培养基地教师、师范生等多方加入课程评价考核。专业实践课程考核应以校外实训基地、农业企业等为主;专业教学课程考核应以中高职学校、培养基地微格教室等为主。实践考核的地点应尽可能接近真实工作环境。课程考核结果应采取分数、等级、描述等多种方式表示。以岗位标准为目标,改革培养评价体系,为培养模式多元化探索提供及时、科学的反馈。
4.3培养基地农科类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培养基地农科类专业师范生培养现状及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如专业设置较合理、硬件设施较全面、师资结构较好、办学模式多样等。当然,也可以看出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
社会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会计专业学员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就业机会。然而在机遇面前,同样专业的高职学员和本科学员相比未必均等,高职学员和本科学员相比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于高职会计专业学员的学习时问一般是三年,比本科少一年,虽然...
第二章中职农科类专业师资培养研究的概述2.1相关概念界定2.1.1农科类专业2004年至2014年,国家以三农为主题发布了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
4.2培养基地农科类职教师资培养案例分析4.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类职教师资培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学院于1999年成为全国首批20个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承担着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工作。学校利用自身产学研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
参考文献:[1]郑敏贤,宁永红。中职农科类专业学生数量变化分析及发展建议[J].职教论坛,2014(6):23-27.[2]陈选能。实现师资来源多元化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9-11-10(10)。[3]陈祝林,徐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我国非常重视农业人才培养问题,1982至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农业建设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出指示。现如今,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农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初中级农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国...
第四章我国中职农科类专业师资培养现状纵观我国中职农科类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的发展历程,现如今以普通高等学校及其下设二级学院、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主要正规培养方式。因此,选取全国范围内20所职教师资培养基地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调查我国农...
第三章中职农科类专业师资需求分析3.1现代农业发展对中职农科类职教师资的需求3.1.1现代农业发展特点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发展影响着我国第一产业建设走向,关系着无数相关工作者的努力...
摘要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备良好专业素质与从教素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的关键。培养基地农科类专业师范生作为农科职教师资的主体,其培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大批初中级农业建设人才的成长。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年鉴,实证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