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地方高校新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6-06 共4448字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在整合传统专业和优势专业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新专业,新专业数量不断增加。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 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1850 个,需考察的高等学校医学类本科专业名单 6 个。
  2012 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2617 个, 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53 个。
  设置新专业已成为全国各高等学校普遍之举。 随着新专业设置,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福建三所高等院校新专业师资队伍为例,在考察新专业师资队伍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对策,借此和全国兄弟院校就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交流。

  一、新专业及其师资队伍现状

  本文所考察的三所高校位于福建省漳州、泉州和龙岩,是福建省本一和本二批次高等院校,目前每年的招生数均在 4500 人左右,专任教师总数均在 1000 人上下。

  (一)三所高校新专业设置概况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4),将毕业生未达到三届的本科专业称为新办专业。 近年来,三所地方高校新专业设置不断增加。
  三所高校新专业设置概况表
  从表 1 可以看到,截止 2013 年 8 月,三所高校新专业数都不少,分别是 21 个,16 个,15 个,新专业占本校总专业数比例分别是 31.34%,27.58%,27.78%。 新专业分布在文学、工学、教育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一级学科。 从具体专业设置来看,新专业多为应用型专业,如财务管理、广播电视编导、翻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从专业名称即可看出这些新专业的应用型属性。 这也说明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就业市场需求是我校设置新专业的原动力。对比三所院校新专业设置,还可以发现地方院校专业设置相似,学校专业设置格局雷同,缺乏个性。

  (二)三所高校新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A 大学专任教师总数是 1012 人,新专业专任教师有 203 人,新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0.05%;B大学专任教师总数是 952 人,新专业专任教师数 184 人,新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 19.32%;C 学院全校专任教师总数 877 人,新专业专任教师数 158 人,新专业专任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 18.01%。和表一三所高校新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比例 31.34%,27.58%,27.78%相比较,新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新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表
  从职称方面看,A 大学高级职称 79 人,占新专业师资总数的 38.9%;B 大学高级职称 61 人,占新专业师资总数的 33.52%;C 学院高级职称 51 人,占新专业师资总数的 32.2%。 三所高校新专业师资中讲师比重分别是 53.2%、57.14%、60.12%,中初级职称教师是新专业师资队伍的主要组成。
  从学历方面看, 三所高校新专业师资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分别是 109 人、54 人和 51 人,博士学历占新专业师资总数比较分别是 53.69%、29.67%和 32.27%,博士学历比重不断提高。 本科学历比例均在 20%左右,硕士以上学历均在 80%以上,说明三所高校中新专业师资学历层次总体较高。 这源于高校进人门槛的提高,高校专任教师招聘中博士学历一般是必备条件之一。

  大学新专业师资职称、学历结构表
 
  (三)新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三所高校师资队伍概况是新专业师资队伍总数不足,中级职称比例过大,学历层次较高。 然而,从微观上来观察和分析三所高校新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可发现新专业师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新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均衡。 从总体上看,三所高校新专业师资中高级职称比例均在 30%以上,职称结构合理。 然而,具体分析三所高校新专业师资职称结构,发现半数以上新专业正高职称教师为 0,即半数以上新专业没有教授,特别是 C 学院,三分二新专业没有教授职称。一个专业没有教授,将严重削弱整个专业的教学科研实力,消极影响新专业师资队伍梯队整合和团队凝聚力。 三所高校中大部分新专业师资队伍以中级职称专任教师为主要组成,有部分新专业甚至全部是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职称结构偏低,严重制约了新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2.新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均衡。 近年来,高校专任教师招聘硬性强调了博士学历的不可或缺,凡是进入高校任职专任教师,必须拥有博士学历证书。 得益于此,从总体上看,新专业学历层次较高,博士比重大。 然微观观察到各个新专业,有的新专业专任教师无一人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有的新专业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数比例在 10%左右,学历层次较低,很大程度制约了新专业的长远发展。
  3.新专业教师不足,师资短缺。 新专业师资短缺,这是三所高校每个新专业都面临的问题。 师资短缺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全身心都来应付教学,没有时间提高自身专业和科研水平;同时还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人才质量。
  4.新专业教师毕业于所教学专业人数少,即所学和所教专业对口的专任教师少。

  
新专业教师毕业专业统计表 
    三所高校新专业师资中毕业于所教专业的老师占新专业总师资数比例分别是 33%、26.6%和 13.2%%,专业对口教学的新专业老师少之又少。 申请或者组建新专业时,每个学校都是集中全校关联专业优势师资进行申办,一旦新专业批下来后,很多老师变成半路出家的和尚,每个老师也是边教边学。 大部分新专业教师自己还是亟待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却被赶鸭子上架地担任起新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可见新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将受极大影响。 当然,这个现象存在也有其客观原因,这些新专业也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极少,有的甚至还没有毕业生,新专业师资缺乏也是在所难免。 新专业大部分老师是从同一大类的学科专业转到新专业进行教学和科研,这些老师有相关的学科基础,对新专业充满热情,大部分老师能够比较快地接受挑战,适应新专业的教研。
 
  5.新专业师资队伍缺少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团队凝聚力不足。新专业设立之时,举全校相近专业师资进行申请。 这些相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对原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着力已久,但对新专业涉足时间较短,短时间内无法真正成为新专业的学科带头人。 没有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新专业教师之间较难形成凝聚力,很大程度影响新专业的师资团队建设。

  二、新专业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新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采取有效措施,分清轻重缓急,切实加强新专业师资队伍力量。

  (一)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补充新专业教学力量

  新专业师资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师资短缺,有的教师一人承担 3 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一周承担近 20 课时的工作量,每天忙于备课、上课和批改学生作业,没有时间进行科研。 师资短缺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依靠外聘渠道补充短缺的师资力量。 针对新专业多为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可外聘社会上企业中、服务机构中从事该行业该专业的专家补充新专业教学队伍。 企业人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短处。 学校师资管理部门对外聘的社会人士进行任教资格、对应职称级别、上岗培训、教学纪律、教学效果考核等认定和规范。 同时,也可以外聘省内和邻省外校同专业教师来本校教学,充分借用兄弟院校的资源补充自身不足。

  (二)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促进新专业协调发展

  在人才招聘中,从政策上对新专业人才引进倾斜。 有些新专业之新,不止在本校是新,在全国各高校专业设置中也是新,所以硕士点和博士点少,每年培养的人数少,而且因为设置时间较短,毕业生也少;有些新专业应用性强,学生继续深造取得更高学历的意愿不强,新专业高学历人才数量相对较少。 针对类似情况的新专业,学校可从实际出发适当降低招聘条件,比如在学历上不一定非要博士,优秀的硕士也可以招聘,不一定非要副教授,授课效果得到广泛认可的讲师也可以招聘。 同时,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对新专业倾斜。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特别是新专业建设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能够主讲主干课程的骨干教师,提高新专业科研和教学整体水平。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专业师资队伍的核心,是整个团队凝聚力所在,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引进新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以点带面,快速提升新专业的发展能力。 针对一些学术基础薄弱的新专业,学校甚至可以尝试团队引进,梯队培养,短时间内聚集人才,促进专业的整体建设。

  (三)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在引进新专业人才的同时,学校还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各种形式的在职进修。 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双倍促进新专业人才增长。 很多新专业的教师所学专业和所教所研专业不一致,大部分教师是从同一学科门类的专业师资中调配到新专业中来,亟需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学校应制定各种鼓励性政策全力支持新专业教师到外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访问学者、在职读硕、在职读博等形式的进修,加大力度支持新专业教师参加不同学校间的学术交流,甚至参加学校与企业、事业之间的实践交流及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全力支持新专业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扩大,以此提高新专业师资整体水平。 同时,在这些教师中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科带头和中青年骨干,促进新专业师资队伍梯队建设。 通过外引内培,优化新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使新专业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比例趋于合理,至少要与学校其他专业的比例(1∶3∶3)持平;力争在 3~5 年内使新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 90%以上,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 50%以上,以保证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调动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通过激励、竞争、考核等手段,充分调动新专业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第一,深化学校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 以岗位职责为核心,择优上岗,在其岗则谋其职,按岗定薪,将岗位、人和薪酬统一起来,实现人和事的最佳配合。 适当提高新专业教师岗待遇,鼓励学科门类相近的教师往新专业方向发展。 第二,职称工作实行评聘分开,以聘代评,逐步形成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待遇可升可降的合理机制。 在同等条件下,对新专业师资评聘工作进行倾斜,与其他传统专业和成熟专业相比,可适当降低新专业聘任条件或者增加新专业高级职称比例,为学校新专业的发展助力。 第三,按岗分级,制定明确可行的考核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对新专业教师作出合理评价。 考核结果作为新专业教师职务聘任、晋升、奖励、分配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公布 2011 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2012-02-14)[2013-08-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公布 2012 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2013-03-28)[2013-08-13].
  [3]孙颖,盛敏.我国高等院校新办专业:问题与对策 [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3):22-28.
  [4]刘国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改革,2010(11) :68-69.
  [5]张丽杰.普通高校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76-79.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