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语言学基本理论概述
作为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与语言学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语言的产生、理解、习得的心理机制与心理过程.心理语言学有其自身的研究主体,一般指的是与大脑思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研究语言记忆、也可以是研究心理反应在语言运用中产生的意义.关于外界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乔姆斯基的概念是"语言习得的机制".人类这个特殊的物种具有高超的语言学习天赋,并且可以自行地收集、整合某些信息,将其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总之,心理语言学是一种行为的实践,是动机与目的结合之后的一种表达,这种表达可以通过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口头形式.
同时,心理语言学也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关注个体学习语言的内在能力.Humboldt 对语言的种类分类做过研究,特别考察了语言学中的心理因素.他认为语言既是一个体系、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语言是人的机体的一种智能;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五十年代以后,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心理学,即行为主义,它强调了解输入(刺激)和输出(反应)的关系,强调了解他们是怎样形成联系的.在该理论的影响下,英语学习者被置于一定的英语环境中,希望学习者能够在不断的语言刺激和反应中来"塑造"他们英语表达的习惯.六十年代以后,心理语言学家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了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必须通过观察语言来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要运用语言的外部形式去说明心理学的结论.七十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转换生成语法的模式难以解释听话人和说话人在语言使用中的规则或表达式.更多的心理语言学家主张通过实验去探索符合实际的"心理模型".因此,心理语言学家鼓励英语教学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条件和学习要求.
二、英语教学中语言学理论实践阐释
大学以培育人材为目的,人才以是否具有实践应用能力为衡量标准.21 世纪之后的高等教育,突出了应用性与时代性,但应用性代表的不仅仅具有操作能力.英语教学属于应用性学科,其教学特点也围绕"应用"而展开.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由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简单人才培养目的为主.甚至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把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了考级和应试方面,重视学生的学科技能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方面的关怀,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味追求记忆,导致学生成为复读机或者记忆天使.长时间的语言锻炼行为,使得英语专业学生厌倦了这种表述,因此这种简单粗暴的学习模式,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表达语言的能力,但在另一方面却扼杀了学生在后续发展(毕业后)的兴趣和冲劲.由于国际化发展存在社会经济局部性,更多地英语毕业生没有在此专业基础上进行就业,大多数的初次就业率不是很理想,即便初次就业,但由于枯燥和难以胜任导致最后跳槽.从就业情形反推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练习不足之处,可以分析到一种宽松、积极的外部环境会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换言之,运用语言学理论指导英语教学是一条有效的实践探索之路.
三、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指导作用
心理语言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被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众所周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客体是人与语言,英语教学的研究客体是教学过程,对象同样也是人与语言.从研究客体来看,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心理语言学自存在之日起,就在影响着英语教学,为英语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各阶段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理论的基本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该派主要认为行为是刺激与反应的结果,即行为是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他们认为环境就是刺激,行为的是有机体受到环境刺激之后产生的反应.同理,按照行为主义学的观点,学习行为就是教学课堂刺激产生的反应.将行为主义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实际上就要求英语学习者掌握、塑造学习方法,创设一种学习环境,来适应英语教学.
同时,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不间断性和反复性,即要求学习者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程序来达到掌握行为的目的.这种训练方式针对技术类或者工具类和英语初学者而言,无可厚非,但若长期应用于高等教育课堂,难免显得生硬难堪.扩大思维来考虑,如果将这种理论应用到军队或者集体化的流水作业中,效果相应地会增加,但高等教育课堂不是流水线,英语专业学生更不是标准化商品.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低级学习阶段,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适用于英语教学,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却存在偏差和误区.
(二)"归因理论"对英语教学的不良影响
归因理论是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归因论假设人是有理性的,并且有一种理解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就依据各种信息线索对所发生的事情或行为结果进行判断,分析行为变化的原因,从而达到理解、预测、操纵和控制客观世界的目的.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需要由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心理语言学探索了英语教学的成败与学习者的动机密切相关.一些学者认为,小孩要与父母或他人进行交流就必须要掌握语言,因此他们有着最为实际的学习动机去习得母语.目前语言学家分析总结了英语学习的动机为:结为一体的学习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工具性学习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结为一体的学习动机一般为了解某国语言.工具性学习动机为通过某种测试.通过大量的实践比对,培养结为一体的学习动机能更好的帮助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英语.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归因理论,指导学生发现不足,使其不断进步.了解学生的归因状况,对教师来说,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预测学生情感和动机倾向,增强学生认知和自控能力.教师应该尊重个性,科学评价,强化教师的导向性.所以此种理论适用于高等教育阶段,而不适用于低级学习阶段.
(三)"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教学的有利影响
输入假设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是克拉申(Krashen. S.D.)在其着作中进行阐述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一.情感过滤学说主要论述的情感变化的作用.换言之,情感变化与英语语言的习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情感过滤说由焦虑、动机和自信三要素构成,放置在英语教学中,得出的结论是焦虑层次越低,英语语言习得就越好,动机更高,英语掌握更好,自信越强,英语掌握越好.根据情感过滤假说,这种比较式的理论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影响较大.习得者若情感状态不佳,容易出现情感障碍甚至是智力上的暂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较少的语料输入量也就影响了进一步的语言习得.
如果他们焦虑、采取了守势态度或没有动机,他们可能会理解此种输入,但这样的输入不会进入"语言习得机制".克拉申认为自然习得学会英语的主要方法是在学习者甚至是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充足的语料输入.如果学习者的情感过滤低,同时输入大于其目前的语言能力,那么语言就会被自然习得.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减少焦虑,多鼓励,少批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加强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正面影响.
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忽视其心理因素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有思想、有感情的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的主要特征,因此心理情感因素一定会在其学习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扮演心理学家的角色,全面掌握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各种心理因素,耐心的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有效的激发他们求知好学的内因,从而保证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虽然我国学者就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均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但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笔者去思考.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育者主动筛选各种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哪一种理论在某个阶段是真正适合英语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学.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5(1).
[2]薛燕华,刘桂琴.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基础[J].兵团教学学院学报,2004(1).
[3]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一、引言心理词库(mentallexicon)的概念由特雷斯曼(A.M.Treisman)于1960年首先提出。目前,该理论已经成为心理语言学和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心理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大脑储存的词汇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语义节点联系在一起的。每个掌...
1.引言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特别重视英语语言学的发展。根据2005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语语言学是高校必须开设的极其重要的课程之一。语言学本身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不可忽视它的地位,...
1引言语言经济学(EconomicsofLanguage)是指从经济学的角度,用经济学的方法和手段思考并解决语言本身和语言习得中存在和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语言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为:⑴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⑵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对英语应用人才的人力资本需求增加,大学英语教育目的和经济意义也发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评价和英语教育人才的优化配置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效益评价体系,而作为教育经济学的分支,语言经济学的兴起,突破了...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兼顾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因此《课程...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既包括语言知识又包括文化知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大...
一、教育部考试招生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2013年12月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改革举措包括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改革统一高考等。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最醒目之处在于: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构建于多层次环境中的一复杂过程,诸如:社会背景、语言环境、个性特点、课堂环境等。其中,心理环境是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外部因素。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在认知、行为表现、情感等方面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
1.社会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别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必修的科目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运能力为主,但是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这方面仍然有着很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