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

滨湖区卫生应急工作实践的思考探讨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09 共3299字
论文摘要

  进入 21 世纪,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如 SARS、甲型 H1N1 流感、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指挥协调,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准备,加强监测预警,规范应急处置,创新社会动员,全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显着增强,群众健康水平有效提升,2011 年在无锡市率先创建成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区,2012 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本文结合我区卫生应急工作实践作思考探讨。

  1 主要做法

  1. 1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防治体系
  无锡市滨湖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应急防治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一是区卫生局增设了卫生应急办公室,配备了专( 兼) 职人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理等工作。二是区政府投资近 3 亿元新建了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并相继投入使用,建立了无锡市 120 急救中心城西分站,医疗救治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区政府投资 2 500 万元新建了区公共卫生大楼,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得到加强。四是全区建成 9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保障。

  1. 2 建成区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投资 200 多万元建成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数字化决策指挥系统,实现网上实时数据传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视频监控会商、计算机辅助决策、网上指挥调度和车辆 GPS 定位等,有效提升了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的科学化水平。全区所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都实行了网络直报制度,在医疗机构设立腹泻病监测哨点 6 个,在学校设立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哨点 36 个,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监测预警网络。

  1. 3 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为规范、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专家制定并印发了《滨湖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滨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32 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23 个专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初步构成了全区卫生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所有预案和技术方案都输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库。在应急预案的总体框架下,区卫生局组织制定了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112 项,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相扣的工作分配管理制度,确定相关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确保卫生应急工作流转顺畅。

  1. 4 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运转,平战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区级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库,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7支。制定了卫生应急培训工作方案,利用多种形式分批分次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和基层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开展卫生应急专业知识全员培训。区卫生局、红十字会利用市救护培训中心平台,共培训 100 名应急救护师资人员,做到培训有规划、有器材、有考核、有总结。每年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通过一系列应急演练,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积累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 5 开展卫生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为切实增强全区公众的卫生应急意识,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区以全面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技能为目标,以卫生应急救护技能和应急避险知识培训为抓手,以“五进”活动为在载体,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了卫生应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预防、避险、识别、报告、防护、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传染病的自我防范和保健意识。

  2 面临问题

  2. 1 应急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基层单位沿袭以往的工作模式,无专门的部门和专职应急管理人员统筹、规划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不够规范,应急决策效率不高,医疗救治水平不齐,卫生应急处置合作、协同程度低,应急工作成为“应付工作”。

  2. 2 应急准备还不够充分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理念还不够强,存在“重救轻防”倾向,缺乏忧患意识。部门协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健全,卫生应急演练的频度与力度不够,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尚需要检验。卫生应急工作经费不足,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不完善。

  2. 3 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完善
  各类预案和方案不能实现及时动态更新,区、镇 ( 街道) 二级预案体系没有很好衔接,横向不能到边,纵向不能到底,特别是镇 ( 街道) 编制的预案缺乏可操作性,预案培训演练缺乏统一规划、指导、监督和评估机制。

  2. 4 应急专业技术人材还储备不足
  基层缺乏对现代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缺少复合型、高素质、训练有素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应对由群体性灾害事件和恐怖事件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2. 5 社会动员参与程度还不高
  存在单纯依赖政府卫生应急倾向,企业、志愿者组织的参与程度低。社会的警觉性较差,危机教育少,公众缺少必要的防病常识,容易导致恐慌和疾病进一步传播。

  3 思考与对策

  3. 1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事件进行控制,以减少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它是一门涉及卫生部门在内的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系统科学。预防为主,准备在先,是现代应急机制与传统危机管理模式的根本区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包括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缺一不可。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将 99%的潜在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 2 推进卫生应急办事机构建设
  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长效管理机制。区卫生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科室具体负责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市九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和防控的专业技术机构,必须成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明确卫生应急工作分管领导,确定责任人。同时要明确和强化各级卫生应急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应急办公室的枢纽和协调作用。

  3. 3 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要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和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镇、街道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建设,注重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通过预案编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确保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置有措施。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预案要详细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特别是基层单位制定应急预案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等问题,同时要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方案修订,要确保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演练中检验,并在实践中、演练中不断完善。

  3. 4 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及培训演练
  我区的卫生应急队伍虽已基本形成,但力量仍比较薄弱,要完善和扩充现有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重点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和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为应急队伍配置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应急处置专业器械设施和安全防护装备,实现配置现代化和配备合理化。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开展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应急专业队伍人员每年至少集中轮训 1 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完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功能齐全,反应迅速的应急队伍体系。

  3. 5 抓好卫生应急知识宣传
  加大普及和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卫生应急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加强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规范化、经常化宣传教育。依托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学校教学中重点增加公共卫生知识教育内容,在职业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采用集中宣讲卫生应急知识的方法进行宣教。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各类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全面加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宣传力度。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关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