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管理重在经营,经营重在决策,决策重在信息。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管理的重心在于信息这个结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个结论已经为管理者所普遍接受。管理者借助与管理相关的各类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以此来指导经营方向,提高管理效率。
会计报告正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和政府管理机构这些信息使用者获得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其中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向企业内部的使用者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向企业的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长期以来,学术界和企业管理者似乎更重视对财务报告的研究及应用,所以财务报告得到丰富和完善,理论研究也得到长足发展,而管理会计报告方面的理论研究则相对较少。但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更加关注企业的运营指标、未来的投资机会以及预测的财务状况,企业管理者仅依靠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过去的、已发生的财务信息做出决策是远远不够的,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管理者想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同时借助财务及与经营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报告正是整合了这两类信息的报告,因此在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报告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 A 公司的会计工作处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时期,管理会计工作尚不完善,A 公司应用的管理会计报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根据 A 公司各层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现有的管理会计报告进行调整、补充和分类,以满足 A 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报告在 A 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1.1.2 研究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管理会计报告方面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研究不足,制约着会计学的发展,严重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与决策控制。因此,对管理会计报告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弥补财务报告的不足,有利于拓宽基于经营管理的财务分析及内部控制的范畴,并对完善管理会计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将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研究应用到 A 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对提升 A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从会计报告系统角度看,对内管理会计报告是对外财务报告的有利补充。管理会计报告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弥补了外部财务报告滞后性、单调性的缺陷。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由于管理会计报告是构成管理会计框架的重要部分,因此完善管理会计报告对完善管理会计框架具有重要意义[2].从内部控制层面看,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正好满足两种模式对信息的需求,管理会计报告是传递企业内部信息的重要渠道,完善管理会计报告是满足企业信息需求的关键。完善管理会计报告对于完善现有的会计报告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2)实践意义
A 公司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目的是根据公司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公司各管理层的需求,通过设计符合公司需要的管理会计报告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去,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控制效果。因此对 A 公司管理会计报告的研究有利于提高 A 公司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同时管理会计报告的信息多元性使得其有利于 A 公司内部资源的整合,管理会计报告中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既包括日常信息又包括决策信息,既涉及企业运作过程的信息,又涉及经营管理效果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将各种信息归纳反馈,最大限度的优化了 A 公司的经营管理。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管理会计报告理论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国外学者一直在结合企业实践的需要对管理会计报告进行不断的创新。
在国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经过萌芽、产生、停滞、复兴四个阶段,与各阶段管理会计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报告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执行效率的管理会计报告。十九世纪 80 年代开始,管理会计处于萌芽阶段,由于泰罗制的产生,人们开始关注科学管理,泰罗制下的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成本标准、实际成本计算、成本差异分析以及奖惩报告[3],泰罗制强调通过科学的成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与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关注的是执行效率,主要是通过业绩报告对规定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和控制,通过将效率执行情况与成本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纠正不足,挖掘执行潜力,从而使公司的各项工作都按照总体控制目标执行,保证执行效率。
第二阶段是决策型的管理会计报告[4].二十世纪 50 年起管理会计处于产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得到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升行业竞争力紧靠科学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因此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是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的目标。与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相对应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要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密切相关。由于企业的经营涉及各个领域,相关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的收集、分类、整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必须引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完善管理会计报告的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因此运筹学被应用到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工作中,通过数量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形成决策型的管理会计报告,帮助管理者进行最优决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霍普伍的《会计和管理行为》、米勒的《现代管理会计》等着作。
第三阶段为遗失的管理会计报告[5].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极为缓慢,甚至可以形容为停滞不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证券市场等加强了对内部信息的披露,加之很多企业的股权逐渐转入更多小股东的手中,能够为企业外部投资者提供相关信息的企业对外财务报告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者更关注财务会计工作,而逐渐忽视了管理会计工作。因此与这一阶段管理会计对应的管理会计报告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成为了遗失的管理会计报告。
第四阶段是复兴的管理会计报告[6],管理会计报告与全面战略管理相结合。这一阶段为二十世纪 80 年代至今。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得到继续发展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托马斯约翰逊编着的《相关性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一书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会计界对停滞不前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7],另一方面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管理会计进入到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学科与管理会计理论相互渗透、交叉影响,极大的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和传递速度的要求也更高,这些都促进了管理会计报告的复兴与发展[8].
1.2.2 国内研究综述
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研究而言,我国管理会计报告理论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报告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外的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管理者希望通过会计报告掌握更多的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这些需求使得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研究。
我国早期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以翻译和整理西方管理会计教材和相关资料为主。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得到深化发展,劳秦汉(1995)在《论管理会计》中介绍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对象理论、原则理论、程序方法理论等[9].
这些为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孟焰(1997)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则进一步具体细化了管理会计理论,明确了管理会计的原则、目标、对象、会计假设、会计本质和要素等[10].张先治(2003)在《会计相关性与会4计报告变革》中提出会计相关性要求会计报告应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 .
财务会计报告需要改进,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创新,并探讨了管理会计报告的四个系统,即资本经营报告系统、资产经营报告系统、商品经营报告系统和生产经营报告系统[11].这一理论研究成果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其后,更多学者开始对管理会计报告进行理论研究,丁岚(2003)在《内部报告体系的构建》中阐述了管理会计报告与管理控制系统的关系,明确了管理会计报告在管理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并将管理会计报告应用到预算管理中去[12].王月晗(2006)在《基于内部报告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研究》中,选择了新的研究角度,融合了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相关理论与管理会计报告理论,并将管理会计报告引入到业绩评价报告体系中去[13].吕雪峰(2006)从决策控制角度对管理会计报告进行研究,认为通过编制预算报告等管理会计报告对未来进行规划,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经营决策信息,更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控制和评价[14].王玉红(2010)则将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更系统的分类,以基于决策的报告和基于控制的报告为核心,构建出管理会计报告的两大体系[15].唐瑞明(2012)将与战略管理密切相关的平衡记分卡与管理会计报告相结合,认为二者相结合会提高管理会计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6].唐亚军(2014)等则对管理会计报告呈报格式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提出多种形式呈报管理会计报告会提升管理会计信息的交互性,进而可以提高管理会计报告的决策价值[17].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本文主要对管理会计报告在 A 公司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管理会计报告应用情况,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者的需求优化设计 A 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并为管理会计报告在 A 公司的应用建立保障措施,从而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报在 A 公司的作用,为 A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全文共分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阐述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阐述管理会计报告的相关理论。包括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目标与功能。
第三部分,总结归纳 A 公司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现状,并对管理会计报告在 A 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分析 A 公司各层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设计出相应的管理会计报告。
第五部分,为了将优化设计后的管理会计报告在 A 公司得到更好的应用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