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提道:“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这是学习历史这门课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学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要以古鉴今。如果没有形成对历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
现实教学中,尤其在农村学校,历史课往往被讲授成一个由时间、人物杂揉的混合体,在教师的严格督促下死记硬背是他们对历史课的基本认识。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仅仅是支离破碎的历史概念。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不仅记忆历史知识,还要达到“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全面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培养学生整体性、系统性的历史观,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养成整体性的思维方法,感受历史进程的波澜壮阔。
宋代史家郑樵认为,历史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后代之事与前代相联系,如长江大河一样,不能把它截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使他们能够从一个整体的层面上感知历史,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呢?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首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强调时间,如朝代建立和灭亡的年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等,让学生注意历史朝代的先后次序、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会看历史年表,鼓励学生复习时动手制作历史年表,深化学生对时间年代的记忆。现行教科书是以时间为顺序来编写的,把握住时间,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条整合历史知识的线索。而一定的历史事件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发生的,这就涉及历史空间概念。
其次,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时空承载着历史事件,在讲述历史事件过程中,地点、时间和人物是重要的三个要素。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尤其在讲授战争史时,这个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地图册或者历史挂图,找出主要参战国家的地理方位、接壤邻国等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几条战线和几次重大战役的所处的大概位置。这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史实,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历史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构建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稗益的。
再次,在讲解和分析历史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邹寸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比如在讨论“秦国最后统一全国的原因旧寸,教师就可以从几方面讲解、分析:政治上,如秦国采用法家思想,商鞍变法后奖励耕织、废井田制,秦国日渐强大,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从经济上说,秦国农业的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从风俗上,秦国地近羌戎,受其影响民风票l悍,加之凭军功可以获得土地,因而秦军战斗力强。学生如再遇到如此问题,也会从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分析,这对于适应文科综合训练是有益的。
最后,注意相似的历史问题之间的比较,可选择繁荣短暂的王朝来对比,如秦朝和隋朝;可以选择有些共同之处的,比如东汉、唐朝和明朝,这几个朝代宦官专权比较严重;可以选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功过异同,也可以选择中外历史上性质相同但结果不同的历史事件,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当然,在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搜集有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整合材料,总结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点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表达的能力。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要注意:历史是严肃的,严谨的,不要把一些文学体裁的东西、道听途说的故事,影视剧拿来作为自己的证据,把戏说的成分看成历史的真相。这一点教师一定要传达给学生。如此训练,可以增强学生横向知识的联系,为培养他们整体性的历史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历史观,不仅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将情感教育放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而改进问题,使情感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历史教学。作为教师,必须中重视情感教育,树立起强烈的情感意识,在积极教学中探索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将情感教育转变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我的经验告诉我,历史教学效率不高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改革的积极开展,使得历史教学也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适应国家教育形式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大胆...
鸦片战争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但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在讲述这一问题时往往一语概之,如清政府组织抵抗很不力或清王朝政治腐败等。教师通常采用客观原因(外部原因)+主观原因(内部原因)+根本原因的模式,同时又将主观原因分解为政治+经济+...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应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应将我国的教育基本国情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如何将德育渗...
进入21世纪,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创新,人类也步入到了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影像、动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存储量大、形象逼真、生动直观等优点,因此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各类纠纷也开始趋向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而证据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中学历史课,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
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成功事业的前提是兴趣,中学生学习阶段兴趣占主导作用,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自身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的约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学习历史知识,获取更多的体会和感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是让他们了解历史,认同民族传统文化,增加爱国情感,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