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学课堂教学中, 那么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资源整合和利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在这里提几点看法,和大家共同商榷。
一、扞卫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尊重历史,多一些客观公正的信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呼唤历史真实性的回归。 正视历史,少一些偏颇误导的信息,我们要坚决维护历史的严谨性。
有一位历史教师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程朱理学》 的一课课堂教学导入时用了这样的方法:播放了一张主题是“安徽历史名人”的幻灯片,上面有几幅图片(朱熹的画像)。 然后让学生认一认,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认出来了,说是朱熹。 教师又说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朱熹吗? 在学生介绍后教师很自然地导入到本课的学习。
在本课的导入中教师利用乡土教材(安徽历史名人)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看似很完美。
但是这位教师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朱熹的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古今行政区划分的差异。这样对历史史实的模糊,不重视历史的严谨性,会误导学生的。
建议:1.认真甄别和筛选材料,要去伪存真;2.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对比和核实;3.尽量少用有争议的史实和结论;4. 遵循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则。
二、把握历史的整体性和客观性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不可断章取义,顾此失彼,那是违背历史本质的。 我们不能误解历史,更不能歪曲历史。历史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分析,才能还原历史。尤其是我们历史教师更要在学生中传授客观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史观。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课后学习延伸“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断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亚里士多德对女子的评价与孔子同出一辙。 他说:‘男人生来就属于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请回答:为何同处于同一时代,但相隔万里,彼此隔绝文明中的两大思想家,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如此的接近? ”题目的意思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就是认为孔子说春秋时期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历史真相真是如此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原句是出自《论语·阳货》。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孔子离开了卫国之后,想起卫国公妻子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事,就发出了上面的感慨。
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 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知道, 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所以我们不能就字面的意思去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建议:1.要全面、深入了解所选信息来龙去脉;2.资料要经得起推敲和斟酌,切忌一知半解;3.坚持历史辩证的观点去审视材料。
三、材料选择的人文性和时代性
“人文性”和“时代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历史教育更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历史知识,应该在历史中充分认识其深层的文化思想和历史回音,把传授知识与历史的“人文性”和“时代性”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
建议:1.科学的选择和处置历史素材,深入挖掘历史内涵;2.材料选择要多样化,有思想性、感染性;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
四、课堂使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把教材中抽象、乏味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身,能够产生极其丰富感官效果,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以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但是材料使用不当,那也只是一种流于形式。
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教学时, 有位教师选取了朱元璋的不同形象的画像做为材料进行教学, 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个材料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关系。
还有位教师讲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古代商业发展》 时选取的材料太文言化, 学生根本看不懂。所以很多方面是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就不太理想,更不能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建议:1.材料尽量简单、平淡,不可追求华丽、繁琐;2.材料使用更多的是要“导”出来,而不是“讲”出来;3.材料要有直观性、目的性,做到有用才用,不可乱用;4.主题和材料要统一,史与论有机结合。
五、教学评价要多元性和发展性
选择最恰当的材料, 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使学生最理想的发展。很多教师在教学即将结束时,用多媒体播放几道习题,然后由师生共同去完成,或由学生单独完成,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形式, 根本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目的。
建议:1.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要重过程轻结果,要多肯定、鼓励学生;3.注意作业的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
历史既是一门科学,历史也是一缕智慧,历史亦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真智慧的指引下, 历史科学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把科学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正确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梅宁 华.对 中国 近 现代 百年 历史 进 程 的思考———兼论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J].共产党人,2010(14).
[2]王晓 青.浅 析高中 历史 课堂 教学的 实效性[J].学周刊,2011(18).
[3]张宝 兰.关 于对中学 历史教学人文 性 的几点认识[J].中国校长,2012(4).
只有将情感教育放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而改进问题,使情感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历史教学。作为教师,必须中重视情感教育,树立起强烈的情感意识,在积极教学中探索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将情感教育转变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我的经验告诉我,历史教学效率不高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改革的积极开展,使得历史教学也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适应国家教育形式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大胆...
鸦片战争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但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在讲述这一问题时往往一语概之,如清政府组织抵抗很不力或清王朝政治腐败等。教师通常采用客观原因(外部原因)+主观原因(内部原因)+根本原因的模式,同时又将主观原因分解为政治+经济+...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应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应将我国的教育基本国情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如何将德育渗...
进入21世纪,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创新,人类也步入到了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影像、动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存储量大、形象逼真、生动直观等优点,因此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各类纠纷也开始趋向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而证据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中学历史课,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
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成功事业的前提是兴趣,中学生学习阶段兴趣占主导作用,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自身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的约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学习历史知识,获取更多的体会和感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是让他们了解历史,认同民族传统文化,增加爱国情感,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