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是正在进行的历史。 ”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已发生过的人物与事件,而是要借助教学手段来再现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进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而历史具有过去性与不可重建性,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会对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产生很大的困难。 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教材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将枯燥无味,只能陷入空洞的说教式教学。 而运用再现历史教学法则可以将那些已经发生的事件与场景直观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 这样的教学更具趣味性,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教学更具形象性,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规律性认知寓于直观的历史事物与场景之中,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更能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采用再现历史教学法正是推动历史教学改革,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再现历史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带动学生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认知行为与思维状态,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成败。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对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与活动更为感兴趣。 历史教材以文字形式呈现,相对来说枯燥无味, 尤其是以往教师采用机械的照本宣科,将原本生动活泼,富有生命活力的历史课上成枯燥的材料阅读课, 让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 学生自然就会觉得历史学科索然无味,最终对历史学科失去了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一件繁重的任务, 学生苦不堪言,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只会滋长消极对抗情绪。 而采用历史再现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 来将枯燥而静止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立体式多维画面,所带给学生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将学生带入一个多维的画面之中, 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认知活动。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插图、 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等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增强教学的画面感,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展开富有兴趣而主动的历史学习。
二、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强化学生历史体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往往时空跨度大, 这一点并不能在文字中很好地表现出来。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记忆这些零散的文字片断,而并没有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学生的认知处于肤浅的记忆层次, 而没有深入地揭示历史过程、挖掘历史规律,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可以将历史画面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历史的重演中让学生置身其中,亲其感受,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 从而达到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教学“红军长征”一课时,由于学生的认识较为肤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图片、 视频资料等, 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长征之艰辛。 这样,学生也可以从背景、路线、意义等方面来深入了解, 从而达到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三、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有效突出重难点问题
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而之所以是重点是在某一模块、某一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其他知识的关键;之所以是难点就在于针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广大历史教师所最为关注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就必须要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采用再现教学法可以在学生与历史之间架起桥梁,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殿堂,亲身去体验,去感受,用心去思考,这样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历史事件的规律性认知。 如在学习“贞观之治”时,如果只是枯燥而单一地进行文字材料的讲述, 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记忆这些史实资料,教学枯燥无味,不仅不能突出重难点, 相反还会让学生因此而心生厌倦与反感,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考,更好地突出重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与演示功能, 从影视剧中截取相关的视频资料,并收录教材所配备的相关插图。 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来制作直观形象立体的历史课件,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大唐胜境,让学生用眼睛来观察,用耳朵来聆听,用心来思考。 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展开分析与思考, 进而对贞观之治有一个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会比较与分析。 这同样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四、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历史学科又是一门特殊学科,在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上具有特殊优势。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只有让学生了解历史, 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素养。
历史再现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历史画面, 这样的学习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身临其境,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 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讲解文字教材与教材插图, 学生并不能深刻感受到鸦片战争所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与耻辱, 那么也就无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丝毫涟漪。 此时,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截取影视剧《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亲临现场,让学生亲眼目睹八国联军烧杀掠夺的恶行, 目睹万园之园这座世界文化瑰宝在熊熊大火中毁于一旦。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现圆明园前后图片对比,让学生在辉煌与遗迹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样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 可以让学生铭记历史,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树立振兴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
总之,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只是单一而枯燥地来呈现历史信息,而是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历史再现教学, 将历史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历史知识与人文素养等的全面发展。
只有将情感教育放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而改进问题,使情感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历史教学。作为教师,必须中重视情感教育,树立起强烈的情感意识,在积极教学中探索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将情感教育转变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我的经验告诉我,历史教学效率不高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改革的积极开展,使得历史教学也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适应国家教育形式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大胆...
鸦片战争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但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在讲述这一问题时往往一语概之,如清政府组织抵抗很不力或清王朝政治腐败等。教师通常采用客观原因(外部原因)+主观原因(内部原因)+根本原因的模式,同时又将主观原因分解为政治+经济+...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应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应将我国的教育基本国情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如何将德育渗...
进入21世纪,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创新,人类也步入到了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影像、动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存储量大、形象逼真、生动直观等优点,因此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各类纠纷也开始趋向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而证据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中学历史课,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
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成功事业的前提是兴趣,中学生学习阶段兴趣占主导作用,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自身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的约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学习历史知识,获取更多的体会和感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是让他们了解历史,认同民族传统文化,增加爱国情感,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