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这一语指出了历史学习的价值。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即历史思维能力, 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历史发展过程、 评价历史客体,能够认识过去、分析现在、预见未来。
这正是新课改下历史学科的重要学习目标。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那么,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 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改善师生关系
教学并不是一个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参与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所进行的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互动。 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传统教学中,师生对立,教师是主体,只是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机械灌输, 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在学生头脑中的只不过是生硬而肤浅的史实,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探究。 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 要用自身的激情来唤起学生的激情,彻底改变以往管理与被管理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拥有真诚、信任、理解与和谐,这样才能使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也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挥、自由表达,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历史学科记录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具有一定的过去性,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使得学生学起来觉得教学枯燥无味, 无非就是记与背。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参与度低,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那些枯燥的没有生命的历史史实转换成逼真的图片与画面、动听的音频与真实的场景。 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活力与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中, 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加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 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才能让学生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如此方能让学生透过丰富的表象来达到对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本质认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影视剧信息、 历史资料以及航海路线图等,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掌握相关信息,并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的讲述,学会运用提问艺术,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以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将学生带入思维与学习的最佳的状态。 这样更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 方法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 对教学内容有全面而细致的把握,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 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的。 因此,脱离学生的教学只能是机械的灌输。 而只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 才能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 才能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使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更具针对性与探索性,更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思考与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考与思维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来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具有批判与质疑精神,能够勇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运用历史比较教学法
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将看似没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等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通过比较来发现其本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全面掌握,能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打乱教材的教学顺序,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与分析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将秦朝与隋朝的灭亡原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朝代灭亡的共性就是沉重的赋税、严酷的法律、对劳动人民的严厉压迫。 又如,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联系起来,先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扬国威,其路线之长,规模之大,都反映出当时在世界航行史上的领先地位;再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在掠夺东方财富,再通过分析船队的规模与路结得出当时西方的航海落后于东方。两相对比,就可以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虽然目的不尽相同,但都具有重要意义,那就是加强了世界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 这样通过比较分析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思维,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只有将情感教育放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而改进问题,使情感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历史教学。作为教师,必须中重视情感教育,树立起强烈的情感意识,在积极教学中探索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将情感教育转变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我的经验告诉我,历史教学效率不高一直是广大历史教师最为头疼的事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改革的积极开展,使得历史教学也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适应国家教育形式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大胆...
鸦片战争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但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在讲述这一问题时往往一语概之,如清政府组织抵抗很不力或清王朝政治腐败等。教师通常采用客观原因(外部原因)+主观原因(内部原因)+根本原因的模式,同时又将主观原因分解为政治+经济+...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应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应将我国的教育基本国情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如何将德育渗...
进入21世纪,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创新,人类也步入到了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影像、动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存储量大、形象逼真、生动直观等优点,因此逐渐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各类纠纷也开始趋向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而证据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中学历史课,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
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成功事业的前提是兴趣,中学生学习阶段兴趣占主导作用,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自身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的约束,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学习历史知识,获取更多的体会和感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而是让他们了解历史,认同民族传统文化,增加爱国情感,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