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

历史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4 共2207字
标题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这一语指出了历史学习的价值。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即历史思维能力, 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历史发展过程、 评价历史客体,能够认识过去、分析现在、预见未来。

  这正是新课改下历史学科的重要学习目标。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那么,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 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改善师生关系

  教学并不是一个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参与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所进行的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互动。 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传统教学中,师生对立,教师是主体,只是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机械灌输, 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在学生头脑中的只不过是生硬而肤浅的史实,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探究。 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 要用自身的激情来唤起学生的激情,彻底改变以往管理与被管理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拥有真诚、信任、理解与和谐,这样才能使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也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挥、自由表达,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历史学科记录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具有一定的过去性,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使得学生学起来觉得教学枯燥无味, 无非就是记与背。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参与度低,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那些枯燥的没有生命的历史史实转换成逼真的图片与画面、动听的音频与真实的场景。 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活力与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中, 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加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 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才能让学生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如此方能让学生透过丰富的表象来达到对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本质认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影视剧信息、 历史资料以及航海路线图等,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掌握相关信息,并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的讲述,学会运用提问艺术,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以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将学生带入思维与学习的最佳的状态。 这样更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 方法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 对教学内容有全面而细致的把握,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 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的。 因此,脱离学生的教学只能是机械的灌输。 而只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 才能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 才能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使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更具针对性与探索性,更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思考与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考与思维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来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具有批判与质疑精神,能够勇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运用历史比较教学法

  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将看似没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等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通过比较来发现其本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全面掌握,能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打乱教材的教学顺序,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与分析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将秦朝与隋朝的灭亡原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朝代灭亡的共性就是沉重的赋税、严酷的法律、对劳动人民的严厉压迫。 又如,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联系起来,先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扬国威,其路线之长,规模之大,都反映出当时在世界航行史上的领先地位;再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在掠夺东方财富,再通过分析船队的规模与路结得出当时西方的航海落后于东方。两相对比,就可以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虽然目的不尽相同,但都具有重要意义,那就是加强了世界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 这样通过比较分析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思维,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返回: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