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唐五代词体创作中民间歌曲的作用探析
【引言】古代民间歌曲对词体的促进意义引言
【第一章】民间歌曲概述
【2.1】现存唐五代民间歌曲基本情况
【2.2】唐五代民间歌曲的时代特点
【2.3】唐五代民间歌曲与唐教坊、梨园关系
【第三章】唐五代民间歌曲对词体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唐五代民间歌曲对词调形成的影响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 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先秦散文、两汉大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流传下来众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在不同时期取得如此多样辉煌的成就,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便是民间歌曲。
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唐五代民间歌曲与对词体创作的影响。《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教坊记》《乐府杂录》《碧鸡漫志》《梦溪笔谈》《词源》等古代文献资料对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有所涉及。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拓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敦煌曲辞为代表的民间歌曲研究随着敦煌莫高窟经文洞的发现、出土,敦煌学成为时下研究的重大课题,跻身为显学。敦煌出土的文献对于研究唐五代的歌曲尤其是民间歌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民间文艺的发展而言,在宋代市民阶层日益成长的社会中,说唱伎艺非常盛行,虽云社会经济使然,但其文学形式应有一定的基础作为依据,才能发展为宋代比较成熟的说唱形式;而唐代旧有的资料,却不足以见此形式之渊源。敦煌材料的发现,不但补足了这段缺陷,也说明了宋元以来说唱文学的传统来源,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①在研究敦煌曲辞的文献资料中,以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和任半塘的《敦煌曲初探》、《敦煌歌辞总编》等成就最着。在《敦煌曲子词集》中,作者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 158 首。它将现有的敦煌残卷进行整理归类,在一定时期之内成为了研究此类学科的工具书。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曲初探》一书在王本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曲辞的考证、校订,除此之外更是结合这些保留下来的曲子词对唐五代时期的社会文化风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987 年任半塘先生又整理出版《敦煌歌辞总编》,分为七卷以及补遗一卷。对于这些保留下来的曲辞,作者从情感把握、曲辞炼字、声韵以及抄写情况都做了全面而系统地论述。
关于敦煌曲子词的单篇论文有:孙其芳的《敦煌词研究述评》、澄之的《敦煌词和唐宋词的同异》、刘尊明的《敦煌歌辞、敦煌词、民间词与文人词之考辨》、《唐五代敦煌民间词的文化蕴含》、《敦煌边塞词:唐五代的西部歌谣》、洪豆豆的《唐五代民间词在敦煌的传播》、路成文的《敦煌民间咏物词简论》、李谦怡的《我国音乐文学的瑰宝--评敦煌曲子词》、李珺的《浅论敦煌曲子词中的文化习俗》、汤君的《敦煌曲子词地域文化研究》、金贤珠《敦煌民间词之文人词化过程》等。
孙其芳的《敦煌词研究述评》对敦煌词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研究:“(一)关于敦煌词的整理校勘,(二)关于敦煌词的名称之争,(三)对于曲调与曲词产生年代的考订,(四)对于曲词内容与艺术性的研究,(五)关于敦煌词其他方面的研究”①这一研究从总体上归纳出了敦煌词的全貌。刘尊明的《唐五代敦煌民间词的文化蕴含》一文中从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敦煌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这对认识敦煌民间歌曲起到了进一步深化的作用。《敦煌边塞词:唐五代的西部歌谣》中对敦煌边塞词进行了考证与整理,成为研究唐五代民间歌曲的重要材料。
其二、民间歌曲与燕乐关系研究燕乐有狭义燕乐与广义燕乐之分。狭义燕乐指唐代十部乐中所设的第一部,与清商乐、胡乐等并列。广义的燕乐则是按照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说法:唐代十部乐总称为燕乐。“燕”通“宴”字,燕乐即宴乐,是宴会时所奏之乐,包括燕乐、清商乐以及胡乐。
燕乐是词曲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词曲学专着,多有论及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有如下:
专着有:刘崇德《燕乐新说》、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刘尧民《词与音乐》、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等。
单篇论文着作有:刘尊明《隋唐燕乐繁荣的文化机制》、刘崇德《燕乐声乐化与词的产生》、岳珍《关于“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的再思考》、战化军《论唐代燕乐与民间乐曲的关系及词的产生》、梁旭艳《从隋唐五代燕乐与曲子词、声诗的关系论词的起源》、胡遂、习毅《论唐宋词与燕乐之关系》等。
其三、民间歌曲与词调关系研究王灼的《碧鸡漫志》阐述了部分词调与音乐的关系,可以说是人们有意识去研究民间歌曲与词调关系理论的开始。近现代一些音乐大家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阐述和研究,如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金文达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等。相比较而言,文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更深入,这方面的着作有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刘尧民的《词与音乐》、施议对的《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以及前面提到的任半塘的《敦煌曲初探》、《敦煌歌辞总编》等。这些着作都肯定了民间歌曲对词调的重要意义,尤其在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中关于“词调来源”一节更是明确将民间歌曲列为词调来源之一。
单篇的论文着述有:刘大先《唐宋词的音乐性概谈》、施议对《长度句合乐歌词的产生与发展》、张毅《关于词乐与词律的研究》、余毅恒《“词”与音乐》、谢桃坊《音乐文学与律词问题》、田玉琪《大陆十多年来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述评》、傅雪漪《试谈词调音乐》、程杰《论词所体现的音乐艺术精神》、龙建国《论词的音乐文学优势》、鄢化志《论词与音乐的融合》、刘少坤《唐代音乐观念的变化和词体的兴起》、韩波《从“敦煌曲子词”到“唐五代文人词”词体审美风格之嬗变》等。余毅恒《“词”与音乐》一文指出:词的乐曲形式变化多样,但一个重要来源便是民间歌曲。傅雪漪的《试谈词调音乐》以详实的材料证明民间歌曲是词调音乐的来源之一。
从以往唐五代民间歌曲的研究来看,虽然已经成果非常丰富,但在对唐五代民间歌曲的总体整理与研究尚有不足,如唐五代具体有多少民间曲调,对词体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人词调在民间流行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都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本论文试图努力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考据法、例证法、比较法等进行研究。
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最主要的着作形式,但它并不只限于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的范围,好的诗话在此基础之上还反映出作者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王夫之的《姜斋诗话》正是如此耐人解读并令人青睐。它是一部着名的文学理论着作,是清代...
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史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三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绝大部分是男性作家以男性视角构建的形象,因而这些女性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带着男性自身对女性的要求。那么这些男性作家作为一个创作者,同时是一个男性,他们的立场究竟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分析这些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了解...
《聊斋志异》为古代小说巅峰之作,作者将其中男子塑造为情痴、朋友、清官、孝子、儒生、商人、僧侣等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内涵,寄喻了作者矛盾的仕途观念,憧憬向往男女的美好爱情等。一、矛盾的仕途观念(一)科举为上的思想文化观...
花木兰,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千百年来,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木兰的事迹除了文学、艺术作品外,还散见于地理志、县志、府志等历史事实含量较高的文献中。目前,关于木兰故里,众说纷纭,除毫州外,还有虞城、黄陂、完县、...
史诗作为一种宏大叙事的方法与观念,一直被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所推崇,并具体地应用到了新时期文学的创作中去,2多年历史小说的最显着的艺术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是对史诗体式的追求.[1]新时期的古代历史题材小说由于其叙述的历史时间的久远以及历史空间的广阔,...
茶文化不仅深层次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并成为古代文学创作的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对古典文学的影响, 探析茶文化与各种古典文学的结合形态。...
古代文学作为文化的显性代表, 尝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体现始终是学术讨论的重点内容。...
“靠天吃饭”的日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敏感,自从日本古代文学出现的那一刻,自然万物便成为日本作家写作的对象,作品的“生态”特质也随处可见。...
一.文艺作品中的花木兰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里,花木兰是一个英雄,她的一生是个传奇。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先后出现过多种以花木兰为题材的戏剧、歌舞剧、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文学作品《木兰辞》以浪漫抒情的华章,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