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和外部世界开展经济贸易交流的桥梁和中转站。21世纪初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加深,跨境投资规模开始迅速增长,区域内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这对于未来进一步拓展区域内各国在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基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视角,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深化金融合作需要探索一系列全新的发展思路。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拓展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中国与东盟国家2010-2012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927.76亿美元、3628.54亿美元、4000.93亿美元(商务部亚洲司),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东盟已经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表1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与欧盟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将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这为区域内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区域内部贸易关系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跨境投资规模的急剧攀升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拓展金融合作提供了经济基础。在“走出去”战略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快速上升趋势。尽管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下降两成,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创下878亿美元的历史记录,成为2012年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表2是2012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其中2012年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量为61亿美元,存量达到282.38亿美元。数据表明,中国企业近年来加大了对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但也体现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中国企业对新加坡的投资存量几乎占到整个东盟地区投资存量的半壁江山,在印尼、缅甸等国的投资存量也相对较大,而对文莱、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投资存量则相对较少。这种情况表明中国企业未来在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规模仍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考察近代以来全球经济秩序变迁的规律,可以发现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是主权国家之间拓展金融合作的两大经济基础。例如,欧元区产生和发展的基石就是1993年1月1日建立的欧洲统一大市场,单一货币的出现使欧元区国家改善了金融竞争环境,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增加了金融市场透明度,欧元在今天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较高国际地位的货币。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未来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跨境直接投资规模将会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这对本区域内各主权国家之间全面开展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出口商品和企业投资正逐渐遍布整个东盟地区,这为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
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正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中国商业银行在东盟国家网点密度低且不均衡
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拓展国际金融业务是我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在欧美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十分突出,我国金融企业的投资重点当前主要局限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境外分行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在东盟国家只有8家境外分行和子公司。截至2012年底,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亚洲(含港澳台)共有分行或子公司68家,而在东盟地区只有19家,仅占27.9%。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在东盟地区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越南,达到11家;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柬埔寨的机构较少,只有8家;在文莱、老挝以及缅甸三国,均未设立境外网点或者子公司,即中国商业银行在东盟地区的机构网点布局仍然处于密度很低的状况,在东盟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布也很不均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贸易往来、跨境投资、国际结算等金融领域的全面合作必将进一步拓展和推进,中国商业银行当前在东南亚的布局现状显然无法满足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未来日益增长的跨境金融活动的需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东盟国家与欧盟和北美地区处于完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地缘上十分接近,拥有极为重要的经贸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就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国际金融领域竞相争夺的大市场,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东盟国家将会逐步成为中国金融企业走向海外的桥头堡。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大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商业银行无论是海外机构数量还是海外业务占比,均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境内数据有较大差距,全球布局还远远不能达到国际先进银行全球化资产布局、整体经营的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东盟地区的网点布局目前仍不能有效覆盖所有东盟国家,依然处于对东盟国家金融市场初步进入的状态,对东盟各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挖掘和深入布局尚未真正开始,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中还不具备全面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金融市场与货币结算体系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先后爆发金融债务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契机,这也是我国金融企业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仍然是国际金融话语权缺失对于中国金融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运营的限制效应。主权国家法定货币的国际竞争力是衡量国际金融话语权的重要标志,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经济的逆境中呈现出稳步推进的局面,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RII(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持续上升,已跃升至0.87,较上一年增长了49.31%。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发展的同时,由于欧洲经济状况比美国更糟糕,使得美元再次成为最佳避险货币,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不难看出,中国与美国在货币国际化方面仍然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中的使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可以这样说,我国迄今为止尚未获得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标志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从东盟国家所处的亚太地区情况来看,目前美国正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来全面阻止亚洲国家之间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与金融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建立以来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并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该区域内部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同金融市场,区域内部的货币结算体系依然处于缺失的状态,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银行间清算、配套金融服务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2年11月发布的《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东亚更大范围的经济一体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充分展现了东亚各国加速整合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定决心。但由于RCEP成员国之间缺乏政治互信,特别是成员间因历史认知、现实领土领海争议而造成的隔膜,近年来有增无减,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政治互信和民间观感。这些非经济因素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变量因素也使RCEP的建成远非一帆风顺。可以这样说,当前我国在东南亚地区仍然无法摆脱国际金融话语权缺失的现实制约,共同金融市场与货币结算体系缺失的现状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战略设计与制度创新的欠缺
现行的国际金融秩序基本上形成于二战后的全球经济重建时期,本质上属于西方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化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不会认同这一秩序的合理性,却又不得不与生俱来地身处这个既定的、不合理的现存秩序中。从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现状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于欧美国家相继出现的金融债务危机不但缺乏果断的应急协调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为了西方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工具。在这一国际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因受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和阻挠而停滞不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合作战略设计的欠缺。东盟国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普遍出现了金融风险缺乏防范、金融包袱过重和金融监管急待重构的问题,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也长期面临着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金融法规建设滞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基于这些负面因素的限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的顶层设计上很难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双方开展国际金融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仍然很不明确,在未来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进程中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制度创新方面来看,当前双方开展的金融合作模式基本上是沿袭西方国家二战后进行国际金融合作的方式,主要立足于主权国家之间金融合作的层面,涉及国际贸易结算、跨境投资、货币互换、风险防范、金融监管等传统金融领域。在资本市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投资、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等新兴金融领域的金融合作仍然缺乏有效的制度创新。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国际金融环境等与西方发达经济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未来很难照搬过去西方国家之间开展金融合作的模式。由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不对称,对于当前西方国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某些措施与做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现实中也很难照搬实施。可以这样说,如果缺乏金融合作的制度创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未来的金融合作将难以获得预期的合作成果,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进程中很难取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很难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带来的干扰和冲击。
(四)来自本区域外部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与制约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显然能够为双方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但外部环境的干扰与制约却不容忽视。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低增长水平,发达国家原有的金融体系遭到冲击,相继陷入到不同程度的债务危机中。从最近几年的状况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需求依然疲软,世界经济复苏尚不具备新的增长点,因此经济低迷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的常态。欧美发达经济体为了刺激本国的经济复苏,相继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抬高发展中国家汇率,以外汇倾销的手段促进国内企业的出口。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屡屡动用各种经济政治手段制约和阻挠东亚地区出现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国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因受到政治对立氛围的影响而难以正常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设想在当前的政治困境中更加难以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币结算体系和共同金融监管也尚未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些外部环境的负面制约效应,使我国在区域经济秩序的重构中受到许多不必要的干扰。
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薄弱还使我们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很难掌握区域金融秩序的主导权,缺少一种根本性、全局性的金融应对策略,并给外部经济霸权势力留下很大的干预空间。21世纪初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初露端倪,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经济体选择了一种过度干预式的牵制战略,试图通过制造该区域内的适度紧张对立来尽量延缓中国的崛起,并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来强化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以遏制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维持其全球金融霸权的制度性工具,对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国际金融合作也产生着限制和阻碍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外部经济体对本区域经济秩序的过度干预导致该地区的主权国家之间出现一种国际矛盾尖锐化复杂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难以持续向前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关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未来金融合作的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在金融全球化和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全方位的金融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对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应有全新的战略思考,既要解决近期面临的现实问题,又需要长远的战略布局设计。
(一)明确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制的短期具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设计
从短期来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战略设计应该以服务本区域内的贸易结算和跨境投融资便利为具体目标,通过完善本区域内的共同金融监管体系来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同时降低区域外部的金融危机对本地区金融市场的冲击,侧重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一体化。
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战略设计应重点考虑未来国际金融秩序可能出现的变迁与重构,立足于东亚地区涌现出的区域金融新秩序与西方发达经济体控制的国际金融旧秩序的博弈,侧重于加强对未来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掌控。
从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来看,西方国家未来继续出现金融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如果不进行全面的体制改组和权力调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国家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对国际金融秩序的领导掌控能力将逐步削弱,而东亚地区出现的区域金融合作新框架在未来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建中将会发挥稳定和引领的作用。
(二)以人民币计价为基础构建共同金融市场与货币结算体系
从中国商业银行当前在东盟国家机构网点布局密度偏低并且极不均衡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共同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日益增长的经贸联系很不相称。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币结算体系的发展将会催生出本区域内统一的贸易计价货币,这也是国际贸易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中国作为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也已初现端倪。综合考虑各种地缘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的突破口是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战略选择。在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如果以人民币计价为切入点来逐步构建本区域的货币结算体系,将会培育出一个类似于欧元区的中国东盟共同金融市场。以人民币计价为基础的中国东盟共同金融市场与货币结算体系的出现,对于中国增强国际金融话语权和参与未来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建都极为有利。
(三)通过“金融外交”发挥中国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规划领导作用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大国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本区域的金融合作中应发挥规划领导作用。从当前情况来看,中国已经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此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果这项倡议能得以落实,将会促进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有可能会催生出一个统一的区域共同金融市场。中国未来还可以考虑立足于即将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规划建立一个区域内的金融合作组织,在本地区发挥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职能,同时避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对本地区金融秩序的控制和干扰。我们必须看到,未来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进程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而是属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层面的复合型问题,中国要想发挥区域金融合作的规划领导作用,必须在“顶层设计”高度重新探索和思考未来的“金融外交”发展战略。
(四)用“顶层设计”和金融企业的双向联动来推动金融合作机制的全面创新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制创新的长期目标应该是建立一套市场化、国际化的区域金融合作体系。受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东盟地区各国的金融体制在制度设计层面的差异很大,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与中国大陆地区过去的金融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原英属、美属殖民地国家的金融体系深受英美金融制度的影响,与中国香港地区的金融体系有一定的相似性;泰国和印尼的金融体制则更多地具有本国特色。本区域内各国之间金融体制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进行金融合作机制创新的极端重要性。与此同时,考虑到近期的现实经济需求,除了依靠自上而下“顶层设计”
的制度创新以外,还应增强自下而上的推动金融合作机制创新的力量。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提升本区域的各类金融企业在金融合作机制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其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微观主体作用。通过“顶层设计”和金融企业的双向联动,可以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制的全面创新带来强有力的双引擎效应,使未来诞生的金融合作机制既能适应本区域内各主权国家宏观金融体系的发展要求,又能符合本区域内各类金融企业在微观层面的现实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商务部,统计局,外汇管理局.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14.
[3]林景臻.跨国方略:商业银行全球化布局与执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96.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城投公司等作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在资本市场上十分活跃。通过发行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这些地方政府投资公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同时也扩大了当地政府债务负担。而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已...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活跃,金融行业正生机勃勃的发展,与此同时,金融企业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如果创新过程出现问题,将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要正确看待金融创新和管理,还必须加强风险规避和防范。一、新时期金融创新活...
金融危机过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投资和出口拉动力明显下降。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扩大内需战略,消费拉动GDP增长要比投资的生产推动机制更加可靠。因此,培育消费力、发展消费经济就成为扩大内需的切入点。而我国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
传统金融学认为,理性行为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要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检验。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提出了挑战,引入了心理金融学因素影响决策。...
一、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概况1、村镇银行按照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其它监管允许的银行业务,主要为县域...
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气候危机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商讨了《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的后续方案,即2012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对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
一、引言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是上海市首批重点推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是普陀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区域。园区东起长风公园,南临苏州河,北以金沙江路为界,西至真北路中环线;可规划开发的土地面积约33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作为园区金...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拓宽与延伸了传统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在金融行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言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低碳行业所蕴含的潜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带来了新的悦动点,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要求我国金融为此发展建立相应的模式,通过金融创新为低碳经济提供服务,为经济的增...
1中国金融租赁业务的潜在问题目前我国银行租赁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分为3种,首先由于我国资本融资市场的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监管政策比较谨慎。,使得资本消耗过快,受资本约束的租赁公司对资本的投入收到限制,利润也随之减少。其次我国融资渠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