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

刺络拔罐联合静力练习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9-13 共2753字
论文摘要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军事训练时最常见的运动伤之一,约占整个运动损伤的 8%,居关节韧带损伤的之首。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非药物疗法有冷敷、制动、针灸、理疗、推拿等疗法,均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为避免因韧带损伤后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而易于反复发生扭伤甚至骨折, 笔者通过刺络拔罐配合静力练习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以促进功能恢复并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并长期随访,经与单纯刺络拔罐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4 号院门诊部 2009 年 8 月~2013 年 8 月期间所收治的踝关节扭伤患者 71 例, 按随机排列法分为观察组 36 例和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中,男 30 例,女 6 例;年龄 18~58 岁;左踝 12 例,右踝 24 例。 对照组中,男 28 例,女 7 例;年龄 18~60 岁;左踝 10 例,右踝 25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有明显的踝部外伤史;(2)损伤后踝关节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血,伴跛行;(3)若外踝扭伤,将足做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疼痛;若内踝扭伤时,做足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疼痛;(4)X 线排除骨折。

  1.2.2 纳入标准 (1) 符合踝关节扭伤诊断标准;(2)病程在 48 h 以内;(3)治疗前未接受其他治疗。

  1.2.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2)合并严重心脑肺疾患、 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3)精神疾病或老年痴呆患者;(4)合并有皮肤溃疡或其他严重皮肤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急性期内 伤后 48 h 内。 局部常规消毒,根据患者扭伤程度,用梅花针在红肿疼痛最严重处取面积约 3~5 cm2重叩刺出血, 以出血面积大小选取 2 号或 3 号玻璃火罐拔罐, 留罐 10~15 min(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留罐时间),起罐后消毒包扎。急性期内每日 1 次,疗程 2 d。(2)急性期后一般为伤后第 3 日开始, 不予刺络放血, 只单纯拔罐,操作同前,每日 1 次,并且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静力练习。 静力练习准备材料: 自制沙袋 1.5kg,重力为 15 N;时间表 1 枚,记录练习时间。 静力练习共分为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 4 组,步骤如下:①嘱患者将沙袋绑在足背踝关节上进行固定,进行踝关节跖屈,维持 3 min;②保持踝关节背伸位,配合牵引仪器背向牵引 3 min,重力 15 N;③同方法第一步将沙袋固定于踝关节内翻位、 外翻位,维持 3 min。静力训练法注意事项:练习时,呼吸要配合动作节奏进行; 无论踝关节跖屈、 背伸、内翻、外翻练习,均应使肌纤维在练习位置上获得彻底、完全、有意识支配的收缩锻炼;静力练习时要循次渐进,每次 5 组,每日 2 次,疗程 5 d。1 个疗程(共 7 d)后,进行疗效观察。

  1.3.2 对照组 单纯采用刺络拔罐法, 治疗方法同上。 7 d 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疗效标准 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按照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如下:(1)治愈:肿胀、疼痛、压痛消失,行动自如;(2)显效:肿胀、疼痛基本消失,能正常行走,仅有轻微患处压痛;(3)有效:肿胀、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时有不适感;(4)无效:肿胀、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有一定改善,但不能正常行走,或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1.4.2 踝关节 Kofoed 评分 治疗后 2 个月后复查或随访患者,并进行踝关节 Kofoed 评分。 此评分涉及主客观两部分,包括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参照改良的 Kofoed 评分标准最后得出总分。 分为不同功能等级:85~100 分为优,75~85分为良,70~74 分为及格,低于 70 分为差。1.5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方法选用两样本比较的 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均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踝关节扭伤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2.2 两组治疗后踝关节 Kofoed 评分比较所有患者 2 月后进行门诊复查或随访, 根据评分结果分析,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表2】
论文摘要
  
  3 讨论

  踝关节承受了人体 95%以上的重量,关节结构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 踝关节周围主要由内侧副韧带、 外侧副韧带及下胫腓韧带组成。 其中外侧副韧带相对薄弱,容易损伤,故本病以内翻扭伤多见。

  踝关节扭伤为全身关节扭伤中最为常见的伤筋病症,中医学病名为“踝缝伤筋”,是由于血瘀滞于局部,经气运行受阻所致。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在行走或跑步踏在不平的地面或不慎踩空、骑车、踢球等运动不慎跌倒,使踝关节突然过度内翻或外翻而产生扭伤。 病机多为经脉受损, 血溢脉外阻碍局部气机的循行。 中医以“通则不痛”为治疗本病原则。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指出:“跌打损伤之症,专从血论”。 因此,治疗上“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原则,采用梅花针刺重叩患处皮肤出血,辅以拔罐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达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钟超英指出放血治疗就是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 同时放血形成的负压促使新鲜血液向病灶流动,稀释了致病物质的浓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并有利于损伤组织修复,可以说放血起到了“祛瘀生新”的作用。

  《诸病源侯论》云:“伤筋脉,皆是卒然致损,故血气隔绝不能周荣,所以须善按摩、导引,令其气血复也”。 静力练习是指肌肉等长收缩对抗固定阻力所做的紧张性力量练习。 静力练习在田径、 举重和健美训练中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静力练习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收缩,肌力强化、肌纤维增粗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快,减少了并发症。 钱冬晨等研究发现踝关节扭伤早期,关节活动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疼痛改善, 同时予以固定制动配合。 踝关节扭伤后静力练习时须使踝关节整体在不同的角度分别练习,以舒筋活络、气血通畅,防止发生瘢痕黏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以无痛为原则, 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静力练习,使其尽快恢复功能,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避免发展为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和骨折。

  我院门诊部通过刺络拔罐配合静力练习治疗踝关节扭伤,亦能够体现出中医骨伤治疗的“动静结合”原则,治疗方法简便,患者乐于接受,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疗效满意,值得在部队和运动队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书纳,刘晓峰,姚静静.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非药物疗法[J].河南中医,2013,3(8):1 363-1 36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9.
  [3] 钟超英.刺络放血法治疗痛症应用概况[J].广西中医药 ,2004,27(3):1-3.
  [4] 丛 林,朱镇华.静力练习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J].田径杂志,2004(9):54-55.
  [5] 周劲国.静力练习在举重的应用[J].少年体育训练,2011(3):26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骨伤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