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

探讨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关联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2-10 共2832字
论文摘要

  椎间盘退变后相邻终板、终板下骨质的 MRI 信号改变被称为 Modic 改变,De Roos et al(1987 年)首先报道腰椎 MRI 上的这一改变。Ross et al(1989年)报道颈椎也存在 Modic 改变,Mann et al发现颈椎 ModicⅡ型改变居多,多发于 C5 ~ 6、C6 ~ 7节段,并且在突出椎间盘的相邻终板更有可能发生 Modic改变,这可能与颈椎退变存在相关性,但目前笔者尚未检索到颈椎 Modic 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选取 78 例 Modic 改变患者的颈椎退行性疾病进行分析,以探讨颈椎 Modic 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对 2013 年 3 月 ~ 2013 年 7 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行颈椎 MRI 检查的 1 350 例患者的MRI 图像进行分析,由两名观察员各自独立对颈椎Modic 改变进行分型,共发现 78 例患者存在颈椎Modic 改变,男 34 例,女 44 例,年龄 38 ~ 82(59. 9 ±10. 2)岁。另由两名脊柱研究方向的骨科医师分别对 78 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问诊及体征检查,以判断患者颈椎退行性疾病程度。

  1. 2 颈椎 Modic 改变分型 根据 Modic 分型法[2 - 3]分为 3 型:Ⅰ型(纤维组织增加型)MRI 表现为: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 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Ⅱ型(骨髓组织脂肪增加型)MRI 表现为: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Ⅲ型(骨质硬化型)MRI 表现为:T1加权像及 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1. 3 颈椎退行性疾病程度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将患者颈椎退行性疾病分为 3 个类型:① 轻度:颈部不适伴有疼痛,酸胀,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小;②中度:轻度颈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肢体麻木,肌力减退,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有一定影响;③重度:中度颈椎退行性疾病伴有损伤平面出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1. 4 MRI 检查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超导型1. 5T 磁共振成像仪,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成像。矢状位椎间盘 T1与 T2加权均扫描 9 个层面,层厚 5. 00mm,层距 6. 25 mm。

  1.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78 例患者共 87 个节段。 Modic Ⅱ 型 74 例(5. 48%),其中7 例存在2 个节段 Modic 改变;Mod-icⅠ型 2 例(0. 15% );混合型 2 例(0. 15% ),分别为ModicⅠ、Ⅱ型和 ModicⅡ、Ⅲ型。颈椎 Modic 改变类型及发生节段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78 例患者中,30 例(38. 5% ) 诊断为轻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6 例(33. 3%)诊断为中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2 例(28. 2%)诊断为重度颈椎退行性疾病。

  3 种退行性疾病程度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 典型病例病例 1,女,62 岁,颈部疼痛 20 年,加重伴牵及双下肢 3d 就诊,颈椎 ModicⅡ型改变。查体:颈椎棘突棘旁广泛压痛( + ),叩击痛( + ),双侧霍夫曼征( + )。右上肢皮肤感觉减退,深反射亢进。见图1。

  病例 2,男,53 岁,颈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行走不便 15 年就诊,颈椎 ModicⅡ型改变。查体:深反射亢进,双侧霍夫曼征( + ),双手手指感觉减退,双侧髌阵挛、踝阵挛阳性。见图 2。

  病例 3,男,56 岁,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 8 年就诊,颈椎 ModicⅠ型改变。查体:C5 ~ 7棘后压痛(+),右侧霍夫曼征( + ),右侧深反射亢进,右手3 ~ 5 手指及背侧皮肤感觉减退。见图 3。

  病例 4,女,50 岁,颈部不适 5 年,加重 3 个月就诊,颈椎 Modic Ⅱ 型改变。查体: C6 ~ 7棘后压痛( + ),压颈试验( + ),双侧臂丛牵拉试验( + )。见图 4。

  4 讨论

  4. 1 颈椎 Modic 改变的好发类型及节段 Mann etal对 500 例 50 岁以上的患者进行颈部 MRI 检查,发现 ModicⅡ型改变居多,多发于 C5 ~ 6、C6 ~ 7节段,并且在突出椎间盘的相邻终板更有可能发生 Modic改变。国内研究也有同样的报道。而 Peterson etal研究认为,颈椎 Modic 改变的发生类型与腰椎相似,以Ⅰ型最多,并且好发于 C5 ~ 6节段。Matsumo-to et al对 223 例无症状的健康志愿者进行 10 年的长期随访,发现颈椎 Modic 改变的发生率由最初的 4. 5%上升至 13. 9%;初次检查 60%的颈椎 Mod-ic 改变发生在 C5 ~ 6节段,10 年后34. 1%发生在 C5 ~ 6节段,31. 7%发生在 C6 ~ 7节段;初始阶段Ⅰ型 Modic改变居多,经 10 年长期随访后,Ⅰ型 Modic 改变可消失或发展成Ⅱ型,Ⅱ型 Modic 改变亦可发展成Ⅰ型,颈椎 Modic 改变以Ⅱ型居多。

  本研究中,颈椎 Modic 改变患者平均年龄接近60 岁,以Ⅱ型改变居多,多发生于 C5 ~ 6、C6 ~ 7节段,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符合,发生在突出颈椎间盘相邻终板的 Modic 改变对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程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但仍需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4. 2 颈椎 Modic 改变与疼痛 王新伟 等通过对颈椎退行性疾病伴 Modic 改变和不伴有 Modic 改变患者轴性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发现伴有 Modic 改变患者轴性疼痛发生率高,其中Ⅰ型改变显着,其次为Ⅱ型。Matsumoto et al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伴有Modic 改变的患者多有上肢麻木或疼痛症状,但没有颈部疼痛或肩膀僵硬症状,在颈椎 Modic 改变从Ⅰ型发展为Ⅱ的过程中,患者疼痛症状减轻,这与Thompson et al的研究结果相符合。研究认为ModicⅠ型改变为不稳定期,与疼痛关系密切,而Ⅱ型改变是 Modic 改变稳定期,患者疼痛可缓解。

  Kpetal报道,疼痛与 ModicⅠ型改变的面积无关,而与 Modic 改变的类型相关。

  4. 3 颈椎 Modic 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50 岁以上是颈椎 Modic 改变的好发年龄阶段,其发生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间盘节段及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之间存在关联,颈椎 Modic 改变多发生与退变的颈椎间盘上下终板。有研究报道脊髓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 Modic 改变发生率为 16. 9%。Matsu-moto et al对 133 例颈椎过度屈伸损伤的患者和223 例健康志愿者颈椎 Modic 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11 年长期随访研究,发现颈椎损伤与 Modic 改变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Modic 改变更可能是由于退变而不是病理性的颈椎过度屈伸损伤引起。对于颈椎Modic 改变的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较少,研究样本小,了解不够深入,尚有待进行长期大样本量的研究论证。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颈椎退行性疾病表现,但颈椎退行性疾病发生程度与颈椎 Modic 改变无明显关系,基于目前的临床研究水平不足,尚不能很好地阐明颈椎 Modic 改变的发生发展,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和长期随访,对颈椎 Modic 改变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ann E,Peterson C K,Hodler J. Degenerative marrow(modic)changes on cervical sp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s: prev-alence,inter-and intra-examiner reliability and link to disc hernia-tion[J]. Spine,2011,36(14) :1081 - 1085.
  [2] Modic M T,Steinberg P M,Ross J S,et al. Degenerative diskdisease: assessment of changes in vertebral body marrow with MRimaging[J]. Radiology,1988,166(1):193 - 199.
  [3] Modic M T,Masaryk T J,Ross J S,et al. Imaging of degenerativedisk disease[J]. Radiology,1988,168(1):177 - 18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骨伤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