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

山西漆器及工艺流程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7-03-20 共710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3 山西漆器及工艺流程。

  我省是生产漆工艺制品的主要产区之一,我省生产的漆工艺制品,归纳到《髹饰录》中的门类也很少,按现生产状况可归纳四类产品,一、《髹饰录》描金第六中:描金、漆画、描金罩漆。产品多出自平遥、晋中一带。二、《髹饰录》填嵌第七中:螺钿漆器,产于晋南、稷山、临猗一带。三、《髹饰录》堆起第九:我省平遥县生产的堆鼓罩漆产品可勉强列入此处,《髹饰录》中的传统工艺是漆灰堆起,而平遥县的堆鼓漆器是用胶堆,底层工艺有所改变,但表面绘饰基本一样。四、《髹饰录》雕镂第十中的剔犀工艺,我省新绛县生产的剔犀云雕漆器刻漆(款彩)列入此项。五、在《髹饰录》斒斓第十二中在太原市金漆镶嵌厂生产的骨石镶嵌(八宝嵌)可列入此中。在《髹饰录》中 14 大门类一百多个种类,我省只占了五个门类,八个种类的漆器产品。

  平遥县的推光漆器描金彩绘,推鼓罩漆,明金彩绘,新绛县生产的剔犀云雕,刻绘(款彩)漆器,也叫刻漆,北方人称之为刻绘,南方人称之为款彩。山西平遥县还有一种工艺较擦色彩绘,作为山西漆艺土生土长的一种工艺现很少有做。除此以外稷山软螺钿镶嵌及太原金漆镶嵌等特色工艺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4.3.1 平遥县的推光漆器工艺流程。

  4.3.1.1 描金彩绘。

  平遥的描金彩绘装饰工艺,从明代开始丰富起来,描金彩绘也分好几种,有一种就是用天然大漆勾线、线描然后再贴金,有的叫平金开黑,就是平面贴金,然后开黑线。民国前期传统的描金彩绘不像现在的上色,它是按照纹样落稿后涂彩、开黑线、勾线、贴金等工序,还有堆鼓罩漆,拿桐油跟生漆调到一起成为熟漆罩出来的。

  描金彩绘的工艺主要由细勾描金、块面描金、彩金象、泥银髹画、贴金装饰、印金装饰、箔画七部分组成。细勾描金是用鼠毛做的勾勒笔描金线,要求用笔均匀,健而有力。块面描金是用块面平涂的方法描绘出花纹轮廓,然后用金线将纹理勾描出来,彩金是用不同色彩的金粉描绘花纹,然后将花纹描金线。泥银髹画是把因当做白色颜料与桐油或漆调和描绘,银泥髹画可以调制各种明丽的浅色,敷色要薄而透明。贴金装饰是在漆胎上拷贝纹样并以金地漆描纹,待其快干时贴金。印金装饰又分丝网印金和皮子印金两种,其中皮子印金适合成批生产,但缺乏笔描的艺术效果。箔画也属于描金髹画,在红漆地上先用箔底漆画花纹,在未干前贴上金箔,这样就在朱漆地上留下了金色的花纹。

  4.3.1.2 推鼓罩漆。

  堆鼓罩漆为平遥传统髹漆工艺,从明代开始发展起来,堆鼓实际上叫堆漆,其包含堆灰、堆漆、隐堆三个工艺。主要采用天然大漆作为主要材料,但是里边的填充料不一样,例如:堆灰就是使用天然大漆加之瓦灰和其他一些滑石粉等材料加入其中形成一种灰,这个叫堆灰,厚度大概在 0.3 公分左右,堆起来之后可以用刀在上边加以修饰雕刻。隐堆一般就是使用天然大漆,里边不加填充料,堆得高度并不高,厚度比较薄,但是用手摸会感觉它是鼓起来的,用眼睛观察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堆鼓就是用天然大漆里边加一些银朱,银朱有一定的厚度,它这个整体高度没有堆灰高,但是比隐堆又高一点。堆鼓罩漆就是先堆,然后贴金,最后开黑。以前堆鼓上面必须罩漆,现在则不要求。这个罩漆有的贴金箔有的贴银箔,银箔色泽白,但罩半透明的熟漆后变黄,看上去也是呈金色。

  4.3.1.3 明金彩绘。

  明金彩绘与晕金髹画技法相似,又称馊金,即先画彩后勾线,然后用厚料色漆填入线内,待其干到百分之九十时,在画好的漆板上运用金粉与彩绘相结合对其纹样进行渲染。金粉以清漆调制而成,加入适量桐油来延长晕染时间,在黑底漆板上拷贝图纸,先采用金底漆描金线,花纹绘制好后全面打上金底漆,等到干到适当程度时上金,利用色漆在花纹上进行彩绘。效果绚丽,光彩照人。

  4.3.1.4 擦色工艺。

  擦色技法是指以粉体干着髹画的装饰工艺。杨明注:"又乾著,先漆象,而后傅色料。比湿漆设色,则殊雅也。"擦色的制作工艺第一步是备胎,漆底一般为黑色。

  其次用桐油调制立德粉平涂在花纹处,最后用棉球蘸取适量的色粉轻敷在花纹的纹饰处,利用立德粉的白色属性将色粉的颜色互相调和并加以牢固。色粉敷的多少可以表现画面的浓淡程度,当然也可以利用色粉之间的重叠来表现晕染的效果。色粉彩绘的漆面有颗粒的亚光肌理,雅致含蓄。擦色工艺在山西省平遥县早期运用相当广泛,利用桐油的粘性将色粉固定于漆面上,独具特色。

  4.3.2 久负盛名的新绛剔犀云雕漆器工艺流程。

  4.3.2.1 剔犀云雕。

  雕漆在细节上分类还有一些很具体的名字,比如剔红、剔黑、剔彩、剔犀,这几个名字的第一个就是"剔",剔字更准确表达了雕漆工艺的一种状态。雕是用比加工物硬度更大的刀具对加工材料逐渐去,剔是用比较快而薄的刀具对相对比较软的材料一次性去除,所以说剔字比雕字更准确的说出了雕漆技法的一个特点。剔红是雕漆这项工艺美术的代表性的一种技艺,红色作为主要的艺术形式色彩,其次是黑色,与红色交替的有一定的云纹图案的是剔犀,实际上剔红、剔黑、剔犀在雕刻技艺与图案上区别不大,唯有颜色不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剔犀。由于红层与黑层交替形成的一种雕刻断面,形成非常美丽的红黑线效果。剔犀采用如意纹、回文、云纹、灵芝纹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类属于比较简洁的艺术形式。山西的剔犀云雕一般要髹漆 10 层,5 红5 黑,每层红色一般要漆 10 道,黑层一般也是 10 到左右。"仰瓦"和"峻深"是剔犀的两种主要修饰技法,分别以浅 V 与深 V 作区分。两种技法的凹斜面根据刀刻程度显露不同的色漆层纹理。

  4.3.2.2 刻灰。

  刻漆这个古老技艺源于明代,又被称为款彩,是在漆器的灰胎上,按照画稿勾勒出图像的轮廓雕刻花纹,有阴刻和阳刻两种,然后根据勾勒的线条铲去多余的漆面,此后着色工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对灰底进行着色,这样才能完成一幅刻漆作品。

  在款彩的基础上贴金,贴金技法在古代常被用作牌匾上面的金字,这需要先在准备贴金的灰底面刷一层大漆,待大漆八成干的时候,短时间内将金箔或银箔一张一张贴在漆面上,贴金的时候要火候恰当,动作轻快,然后用毛刷和棉布,将多余的金箔整理干净,这样大面积的金色图案或是文字就呈现出来,操作起来轻车熟路。

  4.3.3 独具特色的稷山软螺钿镶嵌。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工艺美术厂以螺钿为主,起源于新绛工艺美术厂,借着它的地理优势,两个产地进行工艺交流,相互影响,从而传承了新绛的螺钿工艺。追溯到明代,螺钿及云雕原属于江浙一带的漆艺技法,由于其工艺繁琐,作为宫廷的御用,明末清初有一个镶嵌漆器工艺家江千里,作为该时期工艺领域的顶级人物,名声海内外。

  以江千里为主要代表的螺钿风格,对明清螺钿漆器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至今。由于当时的战乱才被传到民间,一直延续传承下来。

  "'螺'与'钿'本是两类不同的材料。"螺"泛指江河湖海中的螺蚌壳,"钿"指镶嵌用的金银宝石。钮树玉《说文新附考》:"钿,宝钿,以宝饰器。"《髹饰录》以"螺钿"合用,《利用第一》"霞锦"条中,黄成说:"螺钿、老蚌、车蟞、玉珧之类,有片、有沙。天机织贝,冰蚕失文",意思是说,螺钿、老蚌、车蟞、玉珧等各种介壳,其天然光泽好似云霞、锦绣,裁切成片或研磨成粉饰于漆器,连传说中的冰蚕锦也失去了光彩。河、湖中的老蚌食用后,其壳磨切成片,是硬螺钿漆器的主要嵌饰材料。海螺蚌壳光泽绚丽,车蟞,指鲍鱼贝壳,俗称"石决明",《本草纲目》,"其壳色紫……可饰器物";玉珧,即小蚌壳:研磨以后,是软螺钿漆器的主要嵌饰材料。现在,人们把用螺钿片、沙镶嵌的文质齐平的漆器,称作'螺钿漆器'."[4]

  螺钿镶嵌根据打磨后的螺钿厚度分为软螺钿和硬螺钿两种。将薄螺片通过白醋的浸泡之后变得非常柔软,可以任意弯曲并贴置于圆形这样弧度较大的胎体表面进行装饰。因此也称为软螺钿镶嵌。当然软螺钿镶嵌的制作过程也经历了十几道完整的工艺流程,每个工艺环节都不可以出现疏忽,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首先,软螺钿镶墙的制作会用到一些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常规的漆缸、细布、漆刷以及打磨用到的规格不同的砂纸、水砂纸之外,还需要专用于螺钿的模凿、斜头刀、木锉、曲纸板等。制作的第一步,将脱胎成功的胎体进行挂灰,每道灰之后都要对其打磨,使得地胎表面平整细腻。之后根据胎体的尺寸规模来设计图案的款式及题材。通过画面内容的不同来决定选择螺钿或金银来作为主要镶嵌材料。在图案确定的基础上利用刀凿将精选备用的螺钿片裁切成点、模、钩、条等基本形。用模凿切割软螺钿部件并拼合成图,在这些已经切割好的薄螺基本形背面均匀涂上黑漆,按照图案样式小心粘贴,这个步骤可点植金丝、金片等镶嵌材料加以装饰,放置阴房阴干后反复髹漆共四遍左右,待漆干后利用水砂纸将漆面磨平磨顺,螺片会慢慢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刷一层罩面漆,漆面干固后利用植物油调制瓦灰对漆膜反复推磨,观察漆面的透亮度,最后在器物表面擦适量菜籽油,撒上面粉,在面粉将油吸干的同时轻轻擦拭干净即可。最终制作出漆面光亮、图案精致、手感滑润的软螺钿镶嵌漆器作品。

  稷山软螺钿镶嵌漆器工艺,集艺术美与观赏美于一身,将传统的螺钿镶嵌工艺与现代的艺术设计理念互相渗透,加之镶嵌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共同促进了山西漆艺文化的进步,今后将创造出更多具有收藏价值的山西地域特色漆器。

  4.3.4 金漆镶嵌---太原漆器工艺。

  在山西漆器的大家族中,金漆镶嵌则是其中的一个门类。无论是漆与金的结合。

  还是漆与颜料的结合,都属于金漆工艺。一件金漆镶嵌的设计主要由造型的设计、纹样内容的设计、用料的设计三部分组成。造型的设计要求造型美观大方,结构合理。

  设计师要画出器型的平面图,并在图纸上标明每个部分的长度,方便木工操作,设计好内容后设计者还应该标明每种纹样使用的技法颜色等。在用料的设计上就能显现出设计者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其中主要是对石料的运用,石料的材质必须与内容相吻合。所以说设计是整个步骤的灵魂核心,设计图纸的时间要比后期实际操作的时间还要长。木胎制作、髹饰漆胎、装饰都需按照图纸进行操作。其中木胎制作是第一步,传统金漆镶嵌的胎体都是木胎,沿用传统的木工技术,木工师傅首先应当读懂图纸,把图纸上标记的长度根据实体造型计算出可操作的尺寸和比例,保证每个数字的精确,根据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木料。金漆镶嵌的木胎一般选用松木,松木不容易开裂、变形,木性较为稳定。选好木料之后要根据图纸用锯、刨、凿等技法进行施工,最后按照孔眼将每个部分用胶粘和固定在一起。木胎是承载金漆镶嵌的载体,也是外在美的直接体现,要做到严丝合缝。制作好的木胎转交给漆工,对木胎髹饰。我们看到的漆器一般是黑色或红色为底,然后在上面运用不同的技法展现各种图案。首先在木胎接口处贴上纸或糊上布,用砖和猪血混合成的灰腻子刷在木胎表面,等干后再刷一遍,起到加固胎体和胎漆的目的。其次在木胎上髹涂也要一遍一遍的刷,大漆是种很特殊的材料,必须在固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干出最好的效果,放置窨房自然阴干,温度要保持在 30 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0%-80%,经过 24 小时自然阴干的漆胎颜色正,防腐效果也达到最佳。

  在历史的长河中,漆器的工艺品种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工艺角度看,漆艺早期的工艺技法主要是漆绘工艺,唐代出现了剔红,也就是雕漆,明代出现了百宝镶嵌,清代出现了立体镶嵌,如今的金漆镶嵌几乎囊括了所有技法的三分之二。装饰漆胎主要有彩绘、雕填、刻灰、镶嵌等。其中彩绘、雕填、刻灰属于金漆工艺,镶嵌属于镶嵌工艺。

  彩绘也叫彩画、描漆,它是以黑红等各色漆胎为画面,以各种色漆、金银粉为颜料,以细毛笔为工具精心描绘,细分为描金、描漆、馊金,平金几类。描金是用毛笔蘸取色漆直接描绘纹样,也被称为漆画,这类属于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生动而细腻,典雅而俊秀。描金是用金粉与漆混合颜料来描绘图案,一般用来勾外轮廓线,而馊金和平金有相似之处,馊金主要处理小型山水和人物,表现虚实分明,层次脉络清晰;而平金则是用来处理大型山水,用毛笔蘸取金胶,是金粉与大漆混合后的色漆,待漆不沾手时开始贴金,之后可用两种方法在金箔上绘画。其一是用黑漆在金箔上描绘,成为平金开黑,用这种技法表达苍劲古朴,意蕴深远。另一种就是用彩漆在金箔上描绘,称为平金开彩,尽显雍容华贵的气魄。

  雕填全称为彩漆雕填,始于汉代,将图案放到黑、红、紫各色漆胎上,用刀雕刻出图案的轮廓线,以色漆、金银粉作为颜料将纹样彩绘出来。彩绘之后再用特别的钩刀刻制出均匀细腻的纹样,等全部雕刻好后用金粉和色粉混合后的色漆均匀铺在上面,涂完后用棉布将表面残留擦掉,这样的金粉就留在勾出的纹样里,也称戗金。雕填工艺线条流畅,色彩艳美,给人高雅清新的艺术享受。雕填工艺是彩绘与雕刻的结合,要求线条粗细均匀,刀口深浅一致。雕填过程中艺人要根据材质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作品的好坏也取决于艺人对它的理解认知。

  刻灰又名刻漆或大雕填,就是将漆胎表层的大气刻掉露出里面的灰底,当然刻绘工艺对灰底有特殊的要求,漆胎灰层要略厚,软硬适中,厚度一般要刷到 3mm 左右。

  将画有相同比例的纹样用浆糊敷在漆胎上,这是为了便于制成以后方便擦掉图纸,等浆糊干后用刻刀把图案刻出来,刻灰主要用到技法有:钩、片、铲、剔,先沿着图纸上的纹样勾勒轮廓,用刀的力度要讲究深浅平稳,将轮廓内的漆层全部剔除,必要时借助铲刀将其灰地推平,在刻好的灰面上进行彩绘,颜色厚重,以灰色调为主。刻灰漆艺在颜色饱满、线条流畅的同时又别具风格,图案的颜色与漆的颜色互相衬托,庄重大方,古朴优雅。彩绘、雕填、刻灰是金漆镶嵌制作中使用金的次数最多的三种技法。

  其次,金漆镶嵌中的镶嵌工艺被称为花镶嵌,主要由平嵌和立体嵌两种。平嵌是指在漆胎表面形成平面纹样,而立体镶嵌是在漆胎的基础上形成立体造型,它是以天然软、硬质玉石及螺钿、兽骨等作为原料,以锼、磨、堆、铲、雕等技法创作各种造型,有时为烘托主题而点缀的远景、山水、昆虫、小草等一般以彩绘、锼金、描金等技法结合镶嵌工艺共同完成。有时候镶嵌工艺则是单独出现进行髹饰,制作人员拿到设计稿之后,利用锼具把石料锯下,然后用凿刀把花纹样式产出来,各种石料都准备好后放在一起对照图案用白乳胶粘贴在漆胎上,晾干后彩绘一些花草来协调画面空间,就这样金漆镶嵌作品在复杂的过程后完成。所以说,金漆镶嵌工艺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石料的材质与画面的内容结合起来,三分雕,七分磨,作为漆器行业当中具有明显艺术风格的一种漆器,艺术表达手法也是丰富多彩,层次清晰,玲珑剔透。

  4.3.5 临猗县临晋木器厂的平磨螺钿漆器。

  与山西稷山软螺钿镶嵌不同,临晋平磨螺钿漆器采用的原材料则是硬螺钿,又称厚螺钿。制作工序与选用工具都略有不同。从选材、磨片、贴稿、锼片到最后的磨显、推光,共十三道工序。手弓、手锉、切样刀、开纹刀等都是制作螺钿片的主要工具。

  第一步则是对蚌壳的筛选,选择色泽明亮质地紧密的蚌壳,除去角质层后磨成约0.5mm 厚度的平片。螺钿镶嵌的工艺首先要把坚硬的螺钿切到割成需要的图案形状,市场上并不能买到这样的工具,于是制作切割工具成为每一位艺人的必修课,有了得到心应手的工具才能切割出漂亮的图形,顽固的螺钿才能演绎成生动的作品。再利用制作好的手弓錾齿钢丝锼出相应大小的轮廓并贴于蚌片,完成贴稿锼片步骤。然后用手锉将锼好的轮廓边缘修饰整齐,完成后对照样稿紧密粘贴于灰漆上,保证缝隙连接处的均匀。接着对器物通体刮中灰,干后再刮两道细灰。等待灰干彻底,利用水砂纸轻轻磨显。由于灰的质地软,再研磨后厚度略低于螺钿,也方便后期在此厚度上进行刮灰髹漆。通过多次髹饰黑漆及磨显之后,利用开纹刀在蚌片上刻线,揩上生漆,阴干后利用发团蘸适量水和细瓦灰反复摩擦,髹漆后继续磨显,直至出现刻纹痕迹中留下的黑漆线条以及螺片样式。最后瓦灰推擦至漆膜精光便可完成。

  4.3.6 运城地区雕填漆器工艺。

  雕填的工艺流程从设计开始,木工根据漆器的器形和木料进行备料,木胎的选择很讲究,为了便于雕刻,一般采用桐木、楠木、香檀木、柏木等,车胎要质地松软,盒类则选择硬度较高的便于拼接。木料自然风干后由漆工进行第一道工序:在准备好的木胎上边刷一层生漆,在生漆未干之前粘贴麻布,干后开始上灰,其中包括底灰、中灰、面灰。用水磨将器形打磨精致后上底漆,用小刀铲去多余的漆面,直至雕刻到看到漆灰为止,花纹雕好后再运用不同的技法装饰。总言之,雕填是在面漆完成后雕刻,在雕刻处填彩,或面或轮廓线,填彩颜料采用清漆与金粉调制而成,一般只采用金粉,不用银粉。整体打磨后抛光,完成作品。操作简单、装饰感强,被广泛的运用于屏风、壁画等方向。

  雕漆缘起于填漆工艺,是彩绘、填漆、戗金等髹饰技法的综合,是在经由髹涂的有一定厚度的漆面上,雕刻出立体的图案。到了明清时期,工艺的发展使艺人们不满足于雕漆,一定要在精湛的雕漆上面再鼓捣些什么。以上器物更加华贵,于是艺人们在雕漆工艺基础上又贴上翡翠,玛瑙,青石,珊瑚,珠贝,碧玉,象牙等几十种高档材料,这种称作百宝嵌。漆艺名作《髹饰录》里记载,在百宝嵌中雕漆嵌玉最为难得。

  4.3.7 代县明金罩漆彩绘工艺。

  明金罩漆彩绘与平遥堆鼓罩漆类似,在堆漆的基础上贴金,拿清漆与金粉调制的色漆进行绘制,金底漆干后用色漆进行彩绘,或者直接在漆地上直接采用金漆肌理,在其上方色漆彩绘,最后在彩绘的基础上罩一层透明漆。每种工艺技法都相同,改变以往单一的髹饰漆艺技法,如今在传统技法上变通总结,互相利用,形成适应当时社会的新技法。

  4.3.8 榆次描金彩绘工艺。

  与平遥推光漆器中的描金彩绘技法类似,均属于《髹饰录》中的"描饰"一类,讲究线条流畅,用笔生动。描绘用的漆一般选择金底漆、厚料漆或酚醛清漆等。箔画也属于描金的一种,在涂好的朱地漆面上用箔底漆画花纹,待其干到适当程度时贴上金箔,这样便在漆地上留下了金色的花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艺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