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从认知视角探究汉语所属关系中光杆名词指称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08 共5293字
论文摘要

  汉语的指称系统强调其中的定指与不定指。从古至今,在汉语中指称系统的分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以陈平的一篇名为《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的文章为代表,因为该文章对名词性成分做出了比较合理与系统的分类,为后来研究者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依据。对于指称义的认知研究,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指称系统中的几个概念。所谓“指称(reference)”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语言表达形式(只要有名词性成分)与所指对象具有相关联性。
  这不是语言表达本身指称的,而是说话者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借助于词汇的方式对某种对象指称的,这时听话者在理解过程中设想其所指对象。(陈俊和,2009)这里所说的名词性成分(一般用NP表示)首先可以根据是否指称实体而分为有指(referential)和无指(non-referential)。有指名词的指称可以根据是指称一类实体还是指称一类中的部分同类事物中辨识出所指称的个体而分为定指(definite)与不定指(indefinite)两类,也可以称为有定和无定。(董秀芳,2010)本文主要针对汉语所属关系中光杆名词指称义,从认知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光杆名词(bare noun)是指不包含限定成分(determiner)的名词性成分。(董秀芳,2010)一般情况下光杆名词都表示类指,不论是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是最无标记的。它是一切指称义的基础,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光杆名词也可以起到定指作用。比如在所属关系中,这一最无标记的名词性成分却能指称特定的事物,达到定指的效果。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与人类的认知系统紧密相连。

  1 以往的研究成果

  以往的研究大部分都只限于对光杆名词类指义的研究,因为类指是光杆名词最本质的功能。陈平曾在他的文章中给类指(又叫“通指”)下了一个定义: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整个一类事物,该名词性成分是通指(类指)。(陈平,1987)通指在本质上是从特征上指称一类事物。只要某一名词性成分的所指不被理解为个体或部分成员,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名词性成分是通指的。(高顺全,2004)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类指的核心语义是非个体性,即[-个体]。在汉语这种没有单复数名词之分的语言中,光杆名词本身的性质就如同英语中的不可数名词,只有加上量词等指称成分之后才能获得个体性。因此,以上解释就会让后来的学者不约而同的认为:用没有个体性的光杆名词短语表示类指最符合汉语的类型特点。陈俊和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一般认为光杆普通名词指事物的一种类,所以大多情况下汉语的光杆普通名词具有“无定泛指”用法。(陈俊和,2009)刘丹青也总结了“光杆名词短语类指普遍性假说”:一切名词性单位中,其不带指称标记的NP都具有类指的指称义。但NP前面有指示词(指量短语)、数量短语等指称标记时,光杆NP的类指义就被其他指称义覆盖;当NP前面没有其他指称标记时,NP就作为类指成分出现。光杆名词假如表达类指义外的指称义,则理解为其他指称标记的省略或零形式标记。(刘丹青,2002)然而,在经历了这么多讨论和研究之后,当光杆名词的类指义日臻成熟的同时,殊不知我们却把光杆名词的另一种指称义——定指忽略了。该文就从认知角度入手,从所属关系方面研究光杆名词的定指。

  2 案例分析

  2.1 新语言现象的发现

  本文选取中国着名作家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光杆名词指称义进行定量分析。从古至今,汉语的光杆名词都可以表达定指和类指。(董秀芳,2010)其类指义是大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此就不再冗述。
  并且其定指义在以往的文章中大都只涉及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指称的照应,从而发现光杆名词的定指义。例如“我的车子出了毛病,离合器失灵了。”在该例句中,“离合器”是一个光杆名词,但却有定指作用,该作用就是上下文语境赋予的。类似这种由上下文语境赋予光杆名词定指义的的例子还有很多。
  除此以外,在《河边的错误》这篇小说中,还有另外一种有趣的现象:光杆名词的所属关系定指义。以下是从该篇小说中摘出的几个例句:
  ① 她慢慢移动脚步,将鹅群重又赶入河中。
  ② 这时么四婆婆感到身后有脚步走来的声音。
  ③ 这时他看到前面那人回头望了他一下,随即又快速地扭了回去。
  在这三个例句中,加点字虽然都是光杆名词,但却都是定指义。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们会很容易的明白它们所指称或归属的事物,但是这一认知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仅仅靠上下文语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大脑和心智对这一指称过程的认知理解。

  2.2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认知基础

  经统计发现,余华的这篇小说中共出现名词3011处,其中光杆名词有1685处,而出现在表示定指的所属关系中的光杆名词有254处,占所有光杆名词的15%。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是这一统计充分证明了光杆名词在所属关系中的定指作用。
  所属关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核心概念,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都认为所属关系反映出了原型效应,具体的各种所属意义都是通过隐喻或转喻机制从所属关系的原型扩展而来的。(李福印:108)Taylor(1996:340)利用原型理论归纳出了所属关系构式的八大基本属性,如:“典型的所属者是一个特指的人”,“典型的所属物是一个无生命的实体,是具体的事物,而非抽象的东西”,“典型的所属关系具有专有性,所属物只有一个所属者,而所属者则可有许多所属物”,“典型的所属关系具有长期性,以年月来计算,而不以分秒来计算”,等等。结合Taylor等人研究成果,Langacker(1999:176-177)在认知语法框架内提出了三类所属关系原型:占有关系(ownership)、亲族关系(kinship)以及部分/整体关系(part/whole relation)。这些专家学者为所属关系的认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对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3 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认知解读

  尽管以上专家的总结和概括给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仍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本文所要谈论的问题。这些总结和概括只是从英语的角度或短语的角度来分析所属关系,却没有将这一现象放在句子和篇章的大环境中去,更没有具体到光杆名词的所属关系。例如上面提到的《河边的错误》一文中的三个例句,如果运用Taylor和Langacker的理论就无法得到完全合理且具有说服力的解释。Langacker所提到的三类所属关系原型中的部分/整体关系与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仍需进一步的补充和研究。从对语料的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笔者从每一点出发,对它们进行了论证。
  首先,我们研究的是汉语的语言现象,这一点是与Taylor和Langacker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暂且假设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是存在于没有名词单复数词形变化的语言(如汉语)或单数名词前不必加限定修饰词的语言中的一种指称关系。汉语符合上述假设。日语中,名词也没有单复数之分,单数名词前也不必加限定修饰词,因此应该满足该假设。而日语中存在的诸如“彼は首を横に振った。”这样的句子也确实印证了这个假设的有效性:该句中的“首”是光杆名词,但却具有所属关系定指义。
  其次,通过对上述《河边的错误》整篇语料文章的光杆名词进行定量分析以后,发现光杆名词既具有类指功能,也具有定指功能。其中表示定指的光杆名词又分为两类:所属关系的定指;上下文指称照应的定指。在所属关系的256处定指中,有236处都是具有生命的事物来充当所属者,例如:“那时父亲正在打麻将,他看到父亲的朋友都朝着他嘻嘻地笑。”“他弯腰捡了起来用手帕包好放进了口袋。”等等。另一小部分则是无生命的事物充当所属者,但这样的所属者都有一个特点:即该所属者在上下文语境中也可找到有生命的事物充当其上层所属者,例如:“他们非常好奇,便悄悄走到窗前。”此处“窗”的所属者是“屋子”,是一个无生命的事物,而“屋子”的所属者却是文中的“疯子”,是个有生命的事物。那么第二条假设即:所属者大部分是有生命的事物,一小部分是无生命的,但这些无生命的所属者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其上层所属者。
  第三点发现是关于对谓语动词的类型限制。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且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如:抬、举等),不能是抽象动词(如:渴望、期待等)。也正是对谓语动词的如此限制,也就要求不论所属物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在该所属关系构式中必须是光杆名词,也就是说需要该光杆名词表示一些有具体所指的事物。如果谓语动词是抽象动词的话,后面的光杆名词就很有可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笼统的、无具体所指的名词,如“梦想”“希望”“成功”等等,这些词虽然是光杆名词,却无法帮助整个构式起到定指义的作用,因此不能将这类现象归纳到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范畴内。试比较以下两个例句:
  马哲看了他一会,然后点点头就走了。他期待成功。
  第一句中的“头”具有所属关系定指义,在这里专指“马哲的头”;而第二句中的“成功”若理解成使某人达到某种境界或水平,可能会更加合适且易于读者或听者接受,如果解释成“他的成功”未免有些牵强。
  第四,光杆名词必须与所属者满足一定的相关条件:光杆名词必须是充当所属者生理上的(如:头、手等)或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如:妻子/钱等)或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如:所属者所在的空间位置)一部分。否则该名词可以是定指,也可以是不定指,并且即使是定指,也只是由上下文语境提供的定指义。
  满足上述条件的例子在语料篇章中也可以分别找到,列举如下:
  ①据说她把钱藏在胸口,从不离身。(所属者生理上的一部分)②他只是感到心里空荡荡的,所以他竟没听到妻子走进来的脚步声。(所属者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一部分)③据说她把钱藏在胸口,从不离身。(所属者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一部分)④十分钟后,他已经走进了镇上的派出所。刚才的那个民警正坐在门口。(所属者所在空间位置的一部分)最后,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这一结构既可以是独立的句子,也可以充当从句成分。做独立句子的例子上面已经列举很多了,在这里不再举例说明,主要看一下做从句成分的例子。
  如:①如果发卡不丢,你就不会来说这些了?(让步状语从句)②孩子点着头,很兴奋地朝他走了过去。(伴随状语从句)③马哲正要转身走的时候,那孩子突然叫了起来。(时间状语从句)一直以来,光杆名词的类指和定指都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话题,但是光杆名词所属关系的定指义却相对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以上是笔者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并归纳出的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五点基本属性。作者认为正是有了这些内在属性,读者或听者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了一套解读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机制体系。所以,在接触到了包含该特点的句子之后,只要满足这一机制体系的所有条件,读者或听者就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解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从上述例句中得到文本的正确意义,从而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

  3 结论

  本文从发现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这一现象,到选取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作为研究语料,最后从Taylor和Langacker提出的原型理论出发,结合Taylor提出的所属关系构式的八大基本属性,归纳并总结出了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五点基本属性:第一,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是存在于没有名词单复数词形变化的语言(如汉语)或单数名词前不必加限定修饰词的语言中的一种指称关系;第二,所属者大部分是有生命的事物,另一小部分无生命的所属者可以从上下文找到其上层所属者;第三,光杆名词所属关系构式中的谓语必须是及物动词,且必须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不能是抽象动词;第四,光杆名词必须是充当所属者生理上的(如:头、手等)或社会/财产关系方面的(如:妻子/钱等)或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如:
  所属者所在的空间位置)一部分;第五,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这一结构既可以是独立的句子,也可以做从句成分。这五点基本属性构成了人们大脑中解读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认知机制体系,在读者或听者遇到包含这类特点句子的时候,就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所指和意图。我们可以用图1来表示具体的解读过程。
  论文摘要
  名词的指称义研究一直到现在还是学者们研究与讨论的热门话题,究竟如何划分指称义,如何确定各类名词的指称义,语言学界依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该文只是对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一个初步探索,对于该定指义的界定和区分还没有十分清晰的规定,例如:如何区分某一光杆名词到底是由上下文语境构成的定指,还是由所属关系构成的定指。
  因此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讨论。并且本文只是选取了有限的语料作为研究对象,关于其定指义的具体理论基础和基本属性还需更多的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Langacker,Ronald 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0.
  [2] Taylor,John.Possessive in English: An Exploration in Cognitive Grammar[M].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6.
  [3] 陈俊和.试论现代汉语指称分类系统[J].兰州学刊,2009(3):165-171.
  [4] 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2):81-92.
  [5] 董秀芳.汉语光杆名词指称特性的历时演变[J].语言研究,2010(1):11-20.
  [6] 高顺全. 试论汉语通指的表达方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14-21.
  [7]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5):411-42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