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本文讨论的对象是以下( 1) 中的黑体部分:
( 1) a. 不过,我记得自己已经被说服了呀,怎么现在却有点动摇了呢?
b. 看来,今天的这顿午饭一定又像昨晚的晚饭一样,被免了。
c. 说实在的,我已经没有丝毫的激动了,我已经完全摆脱了,仿佛从地心深处回到了地球表面上来。
d. 总而言之,我的所有的疑点都被叔叔一一解答清楚了。
从学界已有的文献看,有的称以上这些语言现象为元话语( Metadiscourse) ,有的称之为插入语( parenthesis) .元话语、插入语作为语言学术语,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定义,但是形式、意义和功能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元话语是引导读者对基本话语进行组织、评价、解释和对命题信息做出反映的一套机制。
元话语除包括模糊语( 如也许、大概、差不多等) 这种人际成分、态度标记语( 如说实在话、老实说、令人遗憾的是等) 和对话特征( 如见图 1、见上表等)外,还包括各种篇章组织特征( 例如标题、间隔、连接成分) ( 《现代语言学词典》,2000) .黄伯荣、廖序东( 2002) ,胡裕树( 2004) 等学者认为插入语是指插在句子里的某个副词、短语或小句,在句法上不作句子的成分,也不和句子中的其它成分发生结构关系。
插入语在句中有时是对一句话做附加解释、说明或总结; 有时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 有时起强调的作用,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 有时为了照顾听话者或读者的面子,缓和语气; 还可以起转移话题或说明事由的作用; 也可以承上启下,使句子衔接得更紧密一些。按照这两个定义,“元话语”和“插入语”从形式上都是插入到句子或者篇章中,以使句意严密化,并通过这些成分来表现说话者的态度,并有助于听话者理解或评估所言内容。
近年来,学者们对元话语和插入语给予的关注还是比较多的,也有一些硕士、博士论文( 冉永平2000,司红霞 2009,邱闯仙 2010,刘丽艳 2011,李秀明 2011) 以此为选题,对这两个领域分别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这跟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的兴起相关,使上世纪初以来占支配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主张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这些语言学派都强调,语言不仅客观地表达话语的命题,还要表达作者/说者的对话 语 的 评 价 和 态 度。我 们 还 注 意 到 刘 华 丽( 2013) 、张洋( 2010) 对插入语和话语标记,李佐文( 2001) 、高竞怡( 2010) 等对元话语和话语标记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关于插入语和元话语的对比研究的文章。从形式上看,这样的词语可以是连词( 如例 1“不过”表转折的词) 、短语( 如例“看来”表推测) 或小句( 如例 1“总而言之”) ,这些词的共同特点是不影响命题的真假,它们在话语中起语用作用,或者说是表达人际和语篇意义,起衔接作用,都表达言者的主观性。究竟应如何看这两个术语,我们试着在本文做一分析。
2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 1 形式上
从形式上看,元话语和的插入语都是一种插入成分,它们都以插入语的形式出现,位置灵活。它们都不表达指称和命题意义,本身不给话语增添新内容,主要体现发话意图。元话语/插入语在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中都是大量存在的,它们也都有明显的书写特征,如逗号、破折号、括号等。如:
( 2) “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样的文字出自于鲁迅之手,那叫大手笔。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您也要写这样的文字,那就是狗屁不通或者画蛇添足的病句了。
( 3) 是的,现在打球确实很困难,但我想说的是,我对 15 -16 赛季仍然充满了期待。
例( 2) 、( 3) 中的“话又说回来”、“我想说的是”并不表达概念意义,只有程序意义( procedural mean-ing) ,从形式上是可省略的,但从表达话语意义的角度看,语义上是不能缼省的。如果将它们省略,会明显有损于话语整体意义的表达,听起来非常生硬。
元话语/插入语依托的对象、研究的范围、研究的目的不同。插入语研究是一种句法结构的静态研究,基本上以句子为研究对象,但插入语子句和主句没有明显的句法关系,因此并不会和主句一起形成一个句法单位。插入语是在传统的句法研究范围内进行的,着眼于那些穿插在句子结构之间的简短的词语( 副词、连词、介词短语、子句等) ,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句法成分进行分析; 而元话语研究是一种对言语行为的动态研究,以语篇单位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那些穿插在句子结构之间简短的词语,还可以指一个小句,一个完整的句子,甚至一个句群,从语用认知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交际主体认知思维的外在体现,以引导读者组织、解释、评价基本话语,并对命题信息做出反映。
2. 2 语义、语用方面
从语义、语用方面看,插入语/元话语虽在句法上和主句上没有联系,但插入语在线性轴上插入的位置是被严格限制的。如果没有插入语/元话语,听者就不能直接接收特定的含义,或许会从预定的路径上偏离。插入语/元话语被看作是一种有益的选择,以保证最佳关联。
插入语/元话语还可以作为一种修改言语行为的方式,言者可以用来作为表明意图以缓和语气手段,这样可以使一些不受欢迎的言辞变得柔和一些,对听者来说也可减少一些刺激和敌意的言语行为。
如( 4) 中的“说句玩笑话”:( 4) “说句玩笑话,新版唐僧才是去取经的,老版唐僧更像是被娶的。新《西游记》尽可能还原真实,让大家看到一个内心坚强的唐僧。”( 聂远、吴樾亮相哈尔滨: 新版《西游记》“嘎嘎好看”)“说句玩笑话”消解了话语的刺激意义,一部电视剧到底好看不好看,不是演员说了算,“说句玩笑话”也就起到了缓和语气的作用。Grice( 1989) 认为,说话人使用这类词语可以话语的命题加以评说,引导听话人对话语前后语义关系进行识别,从而加深对话语的理解。
从语用方面看,这类词语的作用是语用的,它们的核心意义是程序性的,对话语的命题意义没有影响,可以使言者所讲出的话或者写出来的话更有礼貌一些,表现言语行为,使听话人或者读者听起来语气更和缓一些,更容易接受。
元话语与插入语不同的是,元话语中有些词语,如表顺序的词,第一、第二……; 此外、此前; 首先、然后等这些词,虽能使话语表述层次更清晰,但并不具有语义、语用方面的作用。
2. 3 功能上
从功能上看,元话语和的插入语都具有修辞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Crismore( 1989) 从修辞和语用的角度出发,认为元话语关心的是听者/读者,元话语的出现受制于具体的修辞语境。修辞艺术,近来已成为语篇分析和书面交际研究的一个主要概念( 杨信彰: 2008) .韩礼德( 1994) 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元话语/插入语时被广泛运用。
元话语/插入语具有的人际功能,能让作者/言者向所言内容投射自己的兴趣、观点和评价,并向读者/听者表达自己对命题信息的态度,以引导读者理解和接受语篇信息。元话语/插入语具有的语篇功能,可以将话语衔接起来,更加连贯表达作者/言者的命题意义。如:( 5) 我尊重权威,但是我反对专制主义。
例( 5) 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是“我尊重权威”;一个是“我反对专制主义”,“但是”的使用,把两个命题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句子的语义前后也更加连贯,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另外元话语/插入语都具有主观性,如下例:
( 6) 说心里话,我已开始被教授的论据给说动了。
( 7) 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拿下这场比赛。
“说心里话”不仅表明说话人的真实想法,而且起到强调的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表明说话人对命题的内容的态度。这些成分对话语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它们都实施着各自的言语行为,都具有主观性。
主观性是部分元话语和插入语的区别性特征,但篇章中的一些连接成分,如起始时间、先后时间连接成分就不在插入语的范围,但是它们属于元话语,它们以事实为取向,是客观的,如( 8) 中的“此前”:
( 8) 人人快递进军送餐领域,此前曾被叫停。
这样的词语还有“事前”、“事先”、“后来”、“此后”等等,表明事件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具有主观性。
付晓丽( 2012) 认为元话语跟我国传统语法的“独立成分”的概念有密切联系。邢欣( 2013) 进一步提出,处于句首位置的独立成分基本都包括在元话语中。我们在上文的分析中也认为元话语的外延要比插入语大一些。
3 关于元话语、插入语和话语标记的比较
汉语的话语标记( Discourse Markers) 研究是当前语言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Fraser( 1990) 认为话语标记是个语用标记,标示话语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句法层面的连词、副词、介词短语都可以充当话语标记,如“和”、“但是”、“此外”、“然而”、“好”、“毕竟”等。除此之外,像称呼语、感叹词、评述性类词语都不属于话语标记。可以说,话语标记在形式上也是插入到话语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把话语标记和元话语一样,都看成一种插入成分。同时,有的插入语/元话语也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如例( 5) 提到的“但是”,但并不是所有的插入语/元话语能成为话语标记。
李心释( 2008) 认为话语标记在结构上具有不可分析性( analytic failure) 特征,一般认为是由于语义弱化带来的结果,或者是语法化的元话语/插入语。李佐文( 2001) 也认为话语标记和元话语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术语,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固定程度的不同。话语标记几乎是封闭性的,语法化了的,可以说是功能词,如副词和连词所占的比例要高一些,主要的功能是连接语篇的;而元话语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新的词或短语随时都有可能加入进来,它的范围要宽泛得多,除了表示句子之间语义关系的标记语外,还包括表明发话者态度的成分,各种篇章组织特征的连接成分,以及称呼语、感叹词等等。
参考文献:
[1] Blakemore,D.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Oxford: Blackwell,1987.
[2] Blakemore,D.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 Oxford:Blackwell,1992.
[3] Crismore,A. Talking with readers: 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M]. New York: Peter lang,1989.
[4] Fraser,B. Pragmatic markers[J]. Pragmatics,Vol. 6.No. 2,1996: 400 - 402.
[5] Fraser,B. 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 Journal ofPragmatics.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 ( 31 ) : 931 -952.
[6] Goutsos,Dionysis. Modeling discourse topic[M]. New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orwood,1997.
[7] Hyland,Ken. Persuasion and context: The pragmatics ofcacademic metadiscourse [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 30) : 435 - 452.
[8] Grice,H. 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M]. Cam-bridge: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9] J Lyons,Semantics,2vols[M].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0] Schiffrin,D. 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1] ( 英) 戴维·克里斯特尔。 现代语言词典[M]. 沈家煊,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12] 冯光武。 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 季刊) ,2004( 2) :24 -31.
4.4提问元话语提问元话语是最典型、出现频率最大的课堂元话语。提问是促进第二语言学习的直接教学手段。一个成功的课堂离不开问与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一直在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潜能,从而提...
6课堂元话语实施策略课堂元话语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服务,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获取新知、巩固旧识、提高水平。6.1创造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学生的课堂话语权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具有与教师进行积极主动对...
结语本文总结了前人对元话语(metadiscourse)各方面的研究,从元话语这一全新的角度去探讨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表达非课文内容的话语,即课堂元话语。由于课堂元话语的目的在于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应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接受能力等相匹配,所以本文将研究范...
1引言1.1选题原因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举世瞩目,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汉语的输出是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喜爱中国的载体。在这种大形势下,汉语国际教学应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变得更加成熟,又通过实践检验理论,使理论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汉语国...
现代汉语“V起来”构式具有多义性和多种表达功能。根据“V起来”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可分为谓语位置的“V起来”、谓语前位置的“V起来”和主语前位置的“V起来”。...
摘要根据元话语的性质与概念,本文将研究视角投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汉语初级会话课的课堂元话语。课堂元话语是教师所使用的表达非课文内容的话语,包括课堂组织、管理的话语,前后教学内容的承接、启发、转折、推进、反复、发问等的衔接话语,引发学生参与课...
4会话课课堂元话语的基本构成本章从功能的角度将课堂元话语进行分类,定点在初级会话课上,例证以教材《初级汉语口语(上册)》为依据。4.1寒暄元话语4.1.1宣暄元话语的功能课堂寒暄语是课堂元话语的一种。让学生喜欢上我,喜欢我的课堂,对我所任教...
本文对刘姥姥的话语含义进行了深刻分析, 并以语用原则为基础, 可以得出刘姥姥的话语多符合礼貌原则, 其中主要运用了话语礼貌原则中的慷慨准则和赞誉准则。在现实生活中, 说话、与人交际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所以我们也可以借鉴刘姥姥的说话技巧, 在生活中做...
3课堂元话语与初级会话课元话语3.1课堂元话语的性质1.课堂元话语定义课堂元话语是教师所使用的表达非课文内容的话语,包括课堂组织、管理的话语,前后教学内容的承接、启发、转折、递进、反复、发问等的衔接话语,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做出反馈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