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寒暄元话语、导入元话语及指令元话语语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7 共65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初级汉语会话课中的课堂元话语的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元话语概述
  【第三章】课堂元话语与初级会话课元话语
  【4.1 - 4.3】寒暄元话语、导入元话语及指令元话语语
  【4.4 - 4.6】提问元话语、修复元话语及反馈元话语
  【第五章】会话课教学常用话轮标志
  【第六章】课堂元话语实施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汉语国际教学中课堂元话语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会话课课堂元话语的基本构成

  本章从功能的角度将课堂元话语进行分类,定点在初级会话课上,例证以教材《初级汉语口语(上册)》为依据。
  
  4.1 寒暄元话语

  4.1.1 宣暄元话语的功能

  课堂寒暄语是课堂元话语的一种。"让学生喜欢上我,喜欢我的课堂,对我所任教的课程感兴趣"是许多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一。寒暄是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相互促进情感的一种形式,往往带有随意性,伴随亲切感。教师对于学生的寒暄及问候功能主要有如下三点:

  1. 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让学生喜欢上汉语是传播汉语的最理想目标之一。不同国家间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或多或少受到价值观的迁移影响。所以,基于尊重对方价值观、信仰、习俗等的寒暄与问候,能够很好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建立起师生间亦师亦友的亲切关系。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寒暄一般可以作为教学活动开始前的预热,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汉语的情境。寒暄带有随意性,学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汉语畅所欲言,说得不标准、不正确都不是很重要。一般来说,教师可以用心理解到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并且进行较顺当的交流,这就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对于会话课课堂,学生敢说、有自信表达自我非常重要。

  3. 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秩序。有时候,学生乖乖坐着,可思绪完全不在课堂,教师抛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讲台下只有寥寥几个声音稀稀拉拉的回应。这样的会话课课堂,学生不可能吸收到新的知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不时用轻松、幽默、委婉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将会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有自信,话语输出量增大,学习效率自然也高。

  4.1.2 寒暄中的教师作为

  1. 亲切而富有爱心

  教师要有一颗对学生真诚相待的心,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以鼓励为主。寒暄需要教师亲切的态度、对学生切实关心的心态、鼓励学生进入或维持学习状态的情感等。寒暄语要注意利用合适的语境信息,课内外事件、天气、节假日、学生活动等都可作为话题。学生是交际中的一方,故寒暄语应尽量贴近学生,使学生感到有交流的空间并体会到教师的关爱。有些教师对寒暄缺乏其功能和要求的认识,例如教师过于严肃、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式千篇一律等,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公平而关照全体

  教师在寒暄时,通常以学生整体或个别学生作为对象。很多时候是整体与个体结合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在选择个别学生进行寒暄交际时,要注意公平性,照顾到害羞的学生、犯过错误的学生、曾经不经意被冷落的学生、汉语水平不好的学生。

  3. 体察而尊重学生

  在寒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体察学生的心情,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遇到某个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请该同学谈论不开心的话题。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隐私,尽量不要询问学生家庭或感情方面比较深入的问题。


  4.1.3 寒暄元话语的表现形式

  寒暄可用在课堂教学环节前、中、后任意位置。

  开场的寒暄元话语一般有:

  同学们,早上好/下午好。

  吃早饭了吗

  今天热吗

  中午睡觉了吗

  昨天晚上几点睡的

  今天早上几点起的

  那么晚睡觉,你在做什么写作业吗

  明天是佛统节/圣诞节/中秋节/周末,对吗

  上节课是孙老师的课还是李老师的课

  明天是星期六,你们去哪儿

  开场元话语主要传达问候、询问等功能,营造轻松的氛围,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渐入学习状态。

  课中寒暄元话语,以教师关心为主,如:

  你们累吗

  今天上了几小时的课

  加油!

  要休息吗

  这些问候有着积极的意义,促进了师生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当教师在问学生累不累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大声喊累、很累之类的话,这给了学生一个宣泄的出口,释放不断吸取新知的压力,让学生继续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结束阶段的寒暄元话语,可以用:

  祝你们周末愉快!

  下周再见。

  下课了,可以去吃饭了。

  4.2 导入元话语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适教学气氛,切入新知识,衔接旧知识。

  导入语应该充分展示情、趣、疑。

  "情"在于教师要有激情,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导入语可以给整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特别是在会话课中,这种氛围对于教与学的高效率、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等至关重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如临其境,以情促学,以情促教。

  "趣"与学生的兴趣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的导入。"趣"只是导入语的一部分特征,并不是每堂课教师的导入方式都要以趣味为调。"趣"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技巧。

  "疑"就是设置疑问。通过问题导入新课,给学生一个心理上准备的时间,启动学生的汉语思考模式。"疑"可以是参考性的,也可以是展示性的;可以检查学生对旧知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旧知组织表达。巧设疑问是教学的高境界,参考"输入假设"理论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关于"疑"的话语可以有与新知相关的略高于学生理解范围的成分,从而实现自然的导入。

  结合情、趣、疑三方面的特性,本文把导入语细分为直接导入、质疑导入、情境导入。出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局限、教学效率、对外汉语教学活泼、生动原则的考虑,导入部分经常会用到教学辅助工具,如具体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在这里,我们只谈论话语方面。

  4.2.1 直接导入元话语

  直接导入比较朴实,一般没有展示"趣"的部分。直接导入就是直接了当让学生明白教师下一步要做什么,提前有心理准备,然后积极配合。通常直接导入可分为承前式导入和启后式导入两种情况。承前式导入是以复习旧课为导入点,经常会用下如下话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几)课,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到哪儿啦

  我们上节课讲的是什么谁来说说

  启后式导入是以直接切入新课为导入点,例如教师采用这样的元话语: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多少)页,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几)课。

  今天我们学习……你们喜欢旅游吗中国有很多旅游景点,今天老师介绍给你们。

  4.2.2 质疑导入元话语

  质疑导入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疑问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要充分考虑它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做到目的突出、有的放矢,要串联旧知识,不超出学生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范围。如果第一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不知所云、无从回答,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击退学生的学习热情。

  像学习第九课"我去邮局寄信",教师可以手拿一封信问学生:

  同学们,老师写了一封信要寄给爸爸妈妈,他们在中国,老师要去哪儿寄信呢

  学生相对于在国外的汉语教师来说是"东道主"的身份,教师以实际问题向学生求助,很好地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强烈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像学习第十三课"请问,去动物园怎么走"教学重点是问路,教师可以就学校附近比较典型的具体路线向学生发问。例如:

  老师想去 LOTUS 买东西,不知道 LOTUS 在哪儿,谁可以告诉老师

  像学习第十八课"我在学习书法呢",教师可以先问不同的学生:

  你在做什么

  再由个体到整体,问:

  我们在做什么

  还可以借助图片避免学生由于课堂环境的局限,表达过于单一,问学生:

  他/她(们)在做什么

  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4.2.3 情境导入元话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语言使用场景的记忆。

  情境导入是让学生更自然地置身于一个具体的目的语环境中,营造亲切的交际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情境有虚实之别,所以,情境导入有两种情况:创造情境导入和实际情境导入。创造情境导入不能信口开河,毫无根据。虚的情境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基本了解为基础,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常识。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室的实际环境等进行情境构建。

  像学习第十一课"您贵姓"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

  你们在中国留学,要认识新的朋友。认识新朋友的时候要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像学习第十二课"一个星期有多少节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即实际情境导入:

  我们上会话课,一个星期五小时,你们还有什么课上几个小时那一个星期一共多少小时

  像学习第二十课"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今天热吗……今天热还是昨天热……对,今天比昨天热一点儿。但我们今天要学的不是热,是冷。冷,要,穿大衣,对吧。

  4.3 指令元话语语

  4.3.1 指令元话语的定义

  1. 对指令元话语的界定

  指令元话语是课堂元话语的一种,是课堂上教师使用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某事的元话语。从功能上看,指令元话语的使用是组织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指令元话语可以引发学生的行为,控制课堂纪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下达任务、实施教学。

  2. 言语行为理论与指令元话语

  指令是言语行为的一种。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指令语这种言语行为的施为意图是指说话人不同程度地试图指使听话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在会话课堂上,教师指令语是让学生去做某事、完成某个任务或改变某个行为等,符合言语行为理论"以言成事"的主张。

  Searle(1969)对言语行为作了分类,区分了直接言语行为与间接言语行为。直接言语行为即"直说",指语言结构和实施行为有直接关系。间接言语行为是指某一言语行为不仅表达该类行为的实施用意,还表达了其他类行为的实施用意。

  3. 中介理论与指令元话语

  中介理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维果茨基是社会互动理论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中介作用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中心概念。维果茨基(1978)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言语互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支持、推动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达到一个比独自学习更高的认知水平。

  教师指令语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中介者,使用语言这种符号"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支持。

  4.3.2 指令元话语的效率问题

  指令元话语连接着每个教学环节。在对外汉语会话课课堂中,汉语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语言本来就是需要学习的内容。由于学习者为汉语初级水平或更低水平的外国学生,这就注定了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指令语要经历从少到多、从简到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合理、恰当的课堂指令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相反,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不自觉地发出指向性不明、过于复杂、无效的指令。这些指令会让学生感到困惑、无法理解或费解其意,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各项任务,还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而整堂课的效率也较低。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无效指令语的情况: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玩"一个比划一个猜"的游戏。教师说: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我要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个同学看得到图片,一个同学看不到,看得到的同学比划图片上是什么,但不能说是什么,看不到的同学猜。

  随后,该教师请上来两位学生,但这两位学生呆立在讲台上不知所措。原因很显然,学生不理解教师发出的指令语,导致这一游戏环节无效且费时,同时挫伤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指令语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发出的一种目的性的元话语,必须具有有效性。教师必须合理地运用指令语来调控和组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教学效率达到最高。一定程度上说,教师指令语质量是教师本身专业素质的缩影,能够恰当用好课堂指令语的教师通常具有个人魅力,其课堂一定是具个人特色的课堂。

  4.3.3 直接指令元话语与间接指令元话语

  1和间接指令元话语,主要用来引发学生行为、控制课堂纪律、实施教学活动。

  1. 直接指令元话语

  直接指令元话语的特点是话语结构和实施行为之间有直接的关系。直接指令元话语可分为四类:简单祈使句、"我们一起+V"、情态类指令语、解释活动规则的较长指令。初级汉语会话课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简单祈使句有:

  (1)同学们好!现在上课。

  (2)请坐。

  (3)请看黑板。

  (4)请听我/老师发音。

  (5)请听我/老师说。

  (6)请跟我/老师说。

  (7)请跟我/老师读。

  (8)请再听/读/说一遍。

  (9)现在听写。

  (10)下节课听写第…课的生词。

  (11)请打开书,翻到第____页。

  (12)请读课文,要大声朗读。

  (13)请举手回答问题。

  (14)请注意。

  (15)请安静。

  (16)请不要说话了。

  (17)下面分角色表演。

  (18)请说完整的句子。

  (19)请再想想。

  (20)有什么问题吗请提问。

  (21)现在布置作业。

  (22)预习新课,复习旧课。

  (23)请看一下语法注释。

  (24)请把作业交给我。

  (25)下课。

  简单祈使句是简明扼要、果断有力,多用"请"字,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从细节坚持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邦的魅力,也体现教师对和谐课堂氛围的用心经营与构建。以上列举的这类指令语是组织课堂工作的重要元话语,具有规范性、确定性、常用性等特点。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相处中,这些指令语被经常用到,已经成为师生间沟通的默契。

  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点名具体的学生来回答,如"李明月,你来回答".

  这类点名回答也属于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简单祈使句。教师一般会要求汉语水平比较好、值得信赖的同学回答问题,如果随意点那些汉语基础不太好或性情内向、害羞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回答得不太顺利,这样有可能会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我们一起+V"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集体下令常用到的句型。用"我们"不用"你们"是教师将学生和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体现了教师良好的教学心态和积极的教学态度。这样的小变化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热情。"V"即将要实施的言语行为,例如:

  我们一起学习生词。

  我们一起读一遍课文。

  学习生词、读课文就是教师对学生下达的学习指令。

  情态类指定语一般含有情态动词,语气较强硬,传达出必须做、最好做某事的言外之意。情态具有主观性,表明了说话人的观点与态度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初级会话课中出现的情态动词比较少,以"可以"、"要"、"一定"为主。如"不懂可以问老师,没关系"(含有最好做某事的意思)、"作业要在星期五之前送到老师办公室"(含有必须做某事的意思)等。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根据会话课教学任务的需求设计一些诸如分角色表演、情境对话、小组讨论、语言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固然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与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增强生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如果对活动的具体要求及规则解释不清,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困扰,影响课堂进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挫伤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使用伴有解释的较长指令。这种伴有解释的指令不能冗长、难懂,所用的词汇与句式大多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主。教师下达这类指令时,应做到语速缓慢,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进行必要的重复及翻译。

  

  2.间接指令元话语

  当一个言语行为不仅表达该行为的实施用意,还表达其他言语行为的实施用意时,它是间接言语行为。从句子形式上看,间接指令元话语有三种表现形式:陈述句、请求式疑问句、"陈述句+附加问句".间接指令元话语语气委婉,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

  "第一部分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陈述句既宣告第一部分已结束,又示意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如果没有问题就要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也就是说,这句话表达了不只一个实施用意,是间接指令语的一种。"李明月,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是请求式疑问句,也属于间接指令语。

  与上文所描述的"李明月,你来回答"这个简单祈使句相比,语气更委婉,缓解了李明月同学在执行指令时的紧张,如果李明月同学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可能更有利于该同学对问题的表达。

  "陈述句+附加问句"这一结构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或为了强调,学生只需要作出简单回答甚至不做出回答,指令效果相对较弱。附加问句一般有:

  可以吗

  好吗

  理解吗

  明白了吗

  课堂中,教师作为主导,教师的话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会影响学生的语言习得。所以,教师在发布指令时,应该根据当下的话语环境和不同的学生个性,调整指令的方式和语气,用不同的言语行为方式达到言语行为目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