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

我国存款保险差别费率的相关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2 共301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定价问题探究
  【第一章】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费率标准研究引言
  【第二章】全球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三章】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分析
  【第四章】我国主要上市银行存款保险费率模拟测算
  【第五章】我国存款保险差别费率的相关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存款保险差别费率策略的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我国存款保险差别费率的相关建议

  存款保险制度是现阶段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重要基础制度安排,必将对市场环境、银行经营、客户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

  从积极方面看,存款保险制度一是有助于建立破产保障机制,促进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之手"的作用。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经营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但银行经营的关联性和外部性很强,利益相关者众多,如果破产倒闭,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尤其存款客户涉及面极为广泛。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建立银行破产的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银行破产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一致的风险透明度计量和风险评价体系,差别化保费支出可基于各银行的风险状况差异化计量可能造成的外部风险成本,并将之"内化",减少银行的外部性影响。同时,在破产保障机制下,市场的优胜劣汰得以推进,这将切实增强对银行经营的市场约束,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高客户金融风险意识,促进客户理性选择银行,促进形成有效的基于银行信用等级差异的市场资金风险溢价。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政府隐性担保淡化,市场机制下的优胜劣汰将可能产生银行破产现象,客户将不得不面对和考虑如何在选择银行时平衡安全与收益,提高风险意识。在一家银行拥有赔付限额以上存款的客户,出于安全性考虑,可能将存款分散到不同银行,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或者风险厌恶型客户可能将存款更多集中于更安全的银行,将所有鸡蛋放在更安全的篮子。各银行因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能力差异,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通过差别化费率将产生风险价格差异,相应影响银行的存款定价,也将对客户选择产生影响。

  三是有利于推动银行业监管更趋市场化。考虑到我国国情,监管机构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行,提供了一种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减轻监管机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顾虑,促进监管手段的去行政化,如简化银行准入控制。同时,实行风险差别费率的存款保险制度自身也将可能发展成为类似于差别准备金的重要监管工具,与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成为金融监管工具箱的市场化工具选项。

  四是有利于推动银行加强管理和稳健经营。在市场机制和公平竞争下,优胜劣汰将真正成为悬在银行头上的利剑,唯有加强管理、稳健经营,审慎选择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才能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以往的管制利率保证了较为丰厚的盈利空间,利率市场化将缩窄利差,银行盈利压力加大,若选择激进的经营策略,盲目运用价格手段扩张经营,银行经营风险和破产概率将增大,市场约束将促使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将费率与银行的风险状况挂钩,进一步促进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实施稳健的经营策略。

  从不利方面看,在目前情况下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考虑的地方。一是将直接加大银行的经营成本,加重银行利润压力,在差异化费率下,对中小银行的财务影响相对更大,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对银行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是可能诱发参保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利率市场化将使这个问题更严重。

  在利率管制背景下,银行从事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受到一定制约,国外曾使用61个国家从1980 年到1997 年的样本数据对利率控制和存款保险实施情况进行过一个经验性分析,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压力会使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这将增大银行经营不善导致的外部成本,进而增加全社会成本。

  三是在目前相关法律环境和产权安排下,存款保险制度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一方面,国有大型银行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确立还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四大国有银行,每家一般性存款规模都接近或超过10万亿,其中至少30%的存款在存款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对应的赔付金额以万亿计,从目前估测的存款保险赔付基金规模看,一旦发生大行倒闭事件,存款保险实际难以承担赔付责任,国家的隐形担保责任可能仍未实质性解除。

  我国实行存款保险差别费率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完善商业银行评级体系建设。

  存款保险的合理定价都是以银行的风险为基础进行的,差别保险费率实施的关键更是对银行风险的准确计量。目前,国际和国内最常用的衡量银行风险的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CAMEL 评级和监管评级。囊括资本充足、资产质量、流动性、管理水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违约风险、财务风险等银行各种风险在内的,有效且健全的评级体系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的各种风险,从而更好地为存款保险差别费率的制定奠定基础。尽管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参照 CAMEL 评级做法,制定并颁布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但由于该指引定性指标权重较高,定量指标权重较低,一是造成了评级过程中,人为判断因素对评级结果的影响较大;二是造成了各银行间评级结果区分度不强。

  因此,为更好的实施差异化的存款保险费率,需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评级体系建设,加大定量指标权重,并提高指标设置和标准设置的区分度,以更加完善、准确地衡量不同银行的风险水平。

  (二)加强银行信息披露管理。

  基于期权定价模型的存款保险费率测算模型,其数据基础是上市银行的市场数据,而针对非上市银行的 Pennacchi 定价模型使用的则是银行财务数据,上述定价方法都离不开银行完整、准确和及时的数据和信息披露,因此规范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对于存款保险合理定价至关重要。同时,较好的信息披露,能够使除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外的第三方或者社会大众更好的对银行进行监督,有利于我国金融系统的长久稳定。

  (三)费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一是考虑全球经济情况。目前,在国外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仍显低迷,增长基础尚不牢固的形势下,存款保险费率宜低不宜高。虽然从总体看,在保险费率合理确定的情况下,存款保险费用支出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小,但受利率市场化不断完善、金融脱媒趋势日趋明显、央行多次降息、不良额率双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与往年比,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经营形势日趋恶化,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初期,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总体应遵循"宜低不宜高",尽量减少其给银行业带来的经营压力。二是与保险覆盖率挂钩。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尤其是基础保险费率的确定,可与保费覆盖率(存款保险总费用除以被保险的存款总额)挂钩,在覆盖率较低时提高基础费率水平,在覆盖率较高时,适当降低基础费率水平。三是可采取"逆周期"策略。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银行的破产风险增加,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银行的破产风险降低,从理论上讲,当银行风险增加时应提高存款保险费率,而当银行风险降低时应减小存款保险费率,但从银行整体和长远周期看,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可采取"逆周期"策略,即当经济上行期时,适当提高保险费率,当经济下行期时适当降低保险费率。此策略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从整体看不影响存款保险的覆盖程度,未增加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升期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下行期时,不给银行业雪上加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货币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