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管理探讨
【第一章】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防控研究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供应链金融模式文献综述
【第三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价
【第五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
【第六章】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总结/参考文献】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控体系构建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本文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文献综述与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其实践、发展的同时,为整个社会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是针对其社会价值与实践应用的相关研究。
2.1.1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社会价值与实践应用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社会价值的分析与研究比我国更早一些。Wlliam rol、Hartley urquhart (2000)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与准时制借款原理类似,就像物料的计划借款一样,能够减少供应链各主体未能有效协调其需求而产生的浪费。Julian Lewis(2007),Hofman.E(2005)都得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不同的信贷方式都应有惠于各参与主体来取代一方受益的局面。Gonzalo Guillen(2006)等人研究得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使得资金运作更加高效的同时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带来益处。而 Aberdeen(2007)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信息,由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企业的资金运作活动愈加艰难,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境,甚至倒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出现的同时也受到了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Leon Bush(2008)的调查结果显示,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让企业更加关注供应链这一体系。Erik Hofmann(2011)从合作方面阐述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新特征,同时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信贷方式功能方面的不同与优势所在。Michael Lamoureux(2008)研究得出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通过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种融资手段等财务管理办法,系统性地优化资本的可得性和成本节约方法的一种方式。Erik Hofmann(2009)指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降低企业获取资金的代价,增加了企业融资方法,使得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有一定进步, 有助于提高各参与企业的营业利润。
在金融危机出现之时,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国外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根据 Demica(2009)通过 40 家欧洲顶级银行的调研得出,多达 75%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可观。其中,成熟市场将以 10%-30%、新兴市场将以 20%-25%的增长速度增加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需求。苏格兰、花旗等世界五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金融危机所引起的企业信用下降,供应链金融模式得到各界认可。截至 2009 年,汇丰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遍及世界 60 多个国家,其中供应商融资量增长 15%,高达 40 亿美元;花旗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世界大型企业降低成本,2009 年第一季度的净收入增加75%;北欧斯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量在 2005 至 2008 年期间的年增长率都超过100%.
2.1.2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社会价值与实践应用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有关供应链金融模式社会价值的相关研究也颇多。罗齐和朱道立(2002)认为供应链金融融通仓模式促进银行和企业以及各企业间的合作的同时,为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运作困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与供应链中各主体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唐少艺(2005)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进行分析,认为其可以增加各参与主体价值;严广乐(2011)指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于缓解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有一定作用。高志成(2013)指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在降低相应的贷款风险的同时增加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鲍旭红(2009)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参与主体之一物流企业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问题。李飞(2011)经过分析得出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利于银行与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有助于其占领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李国清(2010)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改变了供应链失衡的局面,使得银行和中小企业能够长久合作,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实力。崔文芳(2008)剖析了供应链中各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指出供应链金融模式更好地挖掘和提高了供应链的潜力。余剑梅(2011)剖析了形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各个因素,得出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为近几年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对中小企业缺少信贷抵押物和借贷担保的难题有一定缓解作用。肖奎喜(2013)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经过供应链中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机结合,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搭建起了合作桥梁,拓展了银行贷款业务的范围。
国内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践方面,2008 年经济整体处于低迷状态,各大企业营业收入份额走低,在这种情境下供应链结算和融资问题逐渐受到各金融机构的重视。李珂、赵丽娜(2011)提出随着中小企业资金运作压力的加剧,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并基于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理论剖析结合产业链重新整合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供应链金融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可观。在对供应链金融模式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有学者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了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其健康、稳定地发展。贡佳佳与王寅(2012)以银行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展状况,并分析归纳该模式的运作方式,对国内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风险方面的给出发展建议。另外,还提出虽然近年来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产品,但我国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相关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
2.1.3 文献述评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均持支持态度,通过该模式进行融资能够降低供应链的相关成本和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促使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共赢。而且供应链金融模式在金融危机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企业的融资难题。与国外不同,我国内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因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困境所造成的信贷困难,国内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对该难题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有助于促进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率运转。在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践方面,国外要比国内更加长久与完善。国外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情境下反而能够逆势而上,不仅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加了银行的利润,也受到了各企业的欢迎。相比之下,国内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是为了依托于核心企业满足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资金借贷需求。各大银行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但是国内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其缺陷,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2.2 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研究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而受到各学者更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进行的相关研究。
2.2.1 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的国外文献综述
很多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行了研究。Chih YangTsai(2008)通过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供应链内部资金风险,构建了信用风险管理模型。Hans Christian Pfohl、Moritz Gomm(2009)通过构建包括整个供应链各个交易环节的资金流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全程分析与追踪。另外,Miehel(2000)剖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存在点,将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的授信模式作对比,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Matthew Kurbat(2002)指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归根到底也为一种授信模式,并提出要针对于其特殊点进行信用风险管理。B.Dyckman(2011)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供应链筹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外包环节的物流企业降低了银企之间因银行无法及时、全面获取中小企业信息而造成的风险;以银行为出发点,剖析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质押物以及其所有权等所应有的硬性要求,进而为银行提出了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办法与建议。
2.2.2 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的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中,各学者以不同的出发点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了不同的模型对其进行衡量。薛峰和柯孔林(2006)通过混合整数规划法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进行剖析,实证证明此种方法由于对数据的正态分布和等协方差假设没有要求而优于线性模型。谢江林、何宜庆、陈涛(2008)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经销商的特征属性以更好地控制和规避其还款风险。白彦其(2012)认为对财务报表科目的变化进行分析 ,也有助于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治理。柯东、张潜、张皓(2013)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剖析了其信用风险存在点,通过综合评价法构建一体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苟于国(2011)以银行的视角对供应链各个参与主体信用风险的度量与控制作分析,并且通过实证分析筛选出 18 个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指标,由此利用 logistic 方法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和压力测试。
也有不少学者量化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指标,利用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其信用状况。熊熊、马佳等(2009)突破传统融资模式信用风险评估内容与办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价模型, 更加注重核心企业资信情况、交易流程的可控性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等。
胡海清(2011)运用支持向量机构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建议将核心企业的信用级别纳入到评估体系中。张浩(2008)提出应从供应链角度,更多地分析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的业务往来情况。其后,又有学者将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结合考虑,对信用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加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夏立明等(2011)从融资主体、融资债项、宏观环境角度全面考查了信用风险点与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具有三层五组的指标体系框架。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方面,王灵彬(2006)基于授信服务所共有的特点与供应链金融模式和普通信贷业务的差异,剖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息传递对信用风险带来的各种影响,建议借助信息传递系统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
谢江林、何宜庆、陈涛(2008) 针对经销商所带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风险,提出选择具有行业优势的经销商,对经销商的市场表现进行监控,对还款风险不同的经销商采取不同的贷款利率政策控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然而不同贷款利率政策下对不同的经销商的信用风险的界定却是一个难题。陶凌云、胡红星(2009)以风险管控为出发点,采用中间层理论与博弈论,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授信业务过程中会形成融资信用放大效应 ,而且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相互博弈的同时对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而降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胡跃飞、黄少卿(2009)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管理,要将整个供应链作为关注的核心,要做到对各个交易环节的风险都加以识别,认为相对于传统的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也变得更加复杂。鲍旭红(2009)提出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之前,要严格审核是否达到准入标准,形成相互监管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郭清马(2010)提出管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要重点关注核心企业,提高这一信用风险指标的重视程度。柯东、张潜、张皓(2013)基于存货质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各个指标赋予一定分值,设计出比较系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了由借款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所构成的信用风险控制平台。
2.2.3 文献述评
国外学者在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方面,更多地集中于对指标的描述与分析,对于整个信用风险管理过程的分析与研究相对较少。在选择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时,可以参考 AHP 等专家打分方法,但这类信用风险评价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专家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判分的方法带有较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因此,须要设计或选择一种客观的、能同时衡量财务和非财务内容的评估方法。国内各学者研究发现,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系统的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但在各学者在构建了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同时,国内很少有学者将其与供应链中具体案例企业相结合进行分析。国外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兴起较早,而且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价的架构组织较多,信用风险控制较好。
而在我国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服务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有别于传统授信业务的,银行须将风险管控的思想与行为贯穿于整个交易环节。国内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控制措施已提出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的思想,也有学者提出从贷前、贷中到贷后进行全程的信用风险控制的措施,但是并不全面,且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在各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银行实际情况,提出贯穿于供应链金融模式贷前、贷中到贷后整个过程的信用风险管控办法。
第四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价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以及环节外包企业作为利益不同的主体,分别具有各自的目标、经营策略、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策略均互相牵制与影响。一般情况下,核心企业是与银行有较...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在我国和周边国家深入的推广,我国与亚洲许多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逐步加深,以及金融业务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作为日常贸易结算也不断发展,促进了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我们应当借此机遇加快推进人民币主动输出,以更为积极的方式去推进区域货...
第4章碳金融实践发展现状4.1国际碳金融发展现状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环境危机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环境危机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的是一项长效治理机制。基于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着眼未来,发表了金融机构对环境...
本文以影子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以及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保障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碳金融市场概述2.1国外碳金融市场发展概述。1988年,为了使公众理解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为各国政府提供决策信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成立了气候变化政府间会议。1990年,其发布了第一份评估报告,明确了...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产业升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低碳金融不仅有助于国家的碳交易市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银行自身拓宽业务渠道,增强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提高社会声誉,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增强国际竞...
文章总结之前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成果以及展望疫情下的现状,提出人民币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政策手段与发展方向的建议。...
第5章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SWOT分析1956年,美国管理学家肯尼思安德鲁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着名的思维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该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进行系统的评价: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环境给企业带...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一场在世界范围内波及的金融危机,此后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学术界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些学者指出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可能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那么影响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行为的因素有哪些?据此,从...
6两岸四地构建最优货币区的实证研究6.1两岸四地市场开放度和金融一体化的实证分析6.1.1两岸四地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分析经济开放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量化指标。一般地,经济开放度以对外贸易占经济总量的比率来衡量,即经济开放程度=对外贸易总额/GDP.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