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货币银行论文 >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9 共28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管理探讨 
【第一章】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防控研究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供应链金融模式文献综述 
【第三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价 
【第五章】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控制 
【第六章】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总结/参考文献】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控体系构建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3.1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买卖双方形成的基础贸易交易关系的局限,使融资活动沿着供应链将生产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分销商以及消费者联结在一起,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乃至供应链相互交叉形成的供应网络中的资金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管理,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服务是企业尤其是个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途径,促进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使得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顺畅传递,提高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与竞争力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强的商业信用,使得供应链各方多赢的融资解决方案,其特征主要如下:

  (1)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依托于供应链。目前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主要根据授信主体的信用等级、抵押情况等进一步确定授信金额。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是以供应链为服务对象,更多的注重核心企业,关注其资产信用状况、交易背景真实性、交易的持续稳定性、封闭运作方案涉及等要素。

  (2)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更好地控制授信风险。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对象更多的是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且这些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有着长期的供销往来,同时银行以封闭运作、规定资金用途等方式予以约束,缩减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3)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更加需要注重与核心企业的信息沟通。对于银行自身而言,核心企业是决定整个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点,银行为了能够及时获取政策和市场信息,必须与核心企业保持密切合作与交流,从而能够根据高质量信息更好地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

  (4)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操作风险明显高于传统信贷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需要银行通过系统内业务操作人员或者委托合格第三方以实现对授信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密切监控,动态跟踪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对于相关操作人员要求颇高,不仅要掌握相关业务操作要点,更要灵活运用各个指标对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这也使得其操作流程比传统信贷业务更加复杂。

  3.2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类与各模式的实现机制

  近年来,国内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比例增长的速度,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比重整体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大银行业务渠道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沉,中小企业市场将是银行争夺的下一重要战场。截止 2012年末,行业内主要经营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的工行、中行、平安、中信、民生五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占银行贷款规模的 28.4%.预计全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融资余额已达到6.7 万亿元,并且这部分融资需求将带来存款派生、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业务转型的突破口。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分为采购阶段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和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模式,各模式运行方式也有所不同。

  3.2.1 采购阶段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采购过程中,因为供应商提供产品价格波动并且要下游的采购客户及时支付货款,极其容易导致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资金紧张。中小企业遇到该种短期资金链条紧张的情况时,较适合于向银行申请基于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获得短期授信支持。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又称保兑仓融资模式主要是基于银行、经销商、生厂商、以及物流企业共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而开展的特殊业务模式,是依托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日积月累建立的交易信任和商品提货权而开展的一种金融服务。下游客户向生产厂商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会提前向自身采购账户存入一部分定金,确保应对信用风险问题,获得银行贷款额度,货物直接存储到银行指定仓库,货物到达后之后物流企业即仓储监管方主要负责评估和监管质押品。客户以分次向银行打款,银行则按打款份额批复客户进行领取货物,直到定金金额与尚未还款给银行的金额相同,缓解了其采购时一次付清全部货款的压力。上游核心大企业的回购承诺,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以及银行指定物流企业在指定的仓库保管质押品实现全程监控,很大程度上均有助于减小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

  3.2.2 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模式

  供应链下的存货融资模式又称融通仓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提供新渠道,核心企业、经销商和银行三方合作,银行根据收到的存货的实际情况,按相应比例向申请方发放贷款,直到中小企业向银行支付货款,银行让环节外包单位发货,将相应的存货支配权给予中小企业。基于存货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不认可的动产质押方式改变为如今银行认可的质押贷款方式,中小企业因此获得贷款额度。该模式是集物流与金融于一体的创新业务方式,物流企业为银行保管与监督流动资产动向,企业则可收到银行的融资服务。并且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分阶段还款,必要时银行可以通过与中小企业的上游核心企业签署质押标的回购协议来降低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的信用风险。

  3.2.3 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下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指的是卖方把赊销项下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贷资金来转让给银行,进而通过银行将资金授信于卖方,一般情况下企业贷款的期限较短且不超过应收账款账期。该模式中如果中小企业无法按协议归还欠款,核心企业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通常情况下,普通银行信贷主要注重被授信企业的规模、资产负债状况以及资信水平等,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业务过程中银行不只关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更加注重核心企业的偿还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的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价。该模式下中小企业依靠核心企业的优势,不会再因为自身资产状况、盈利能力、信用等级达不到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是顺利地获得所需资金流。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三种不同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业务和融通仓业务分别以应收款、预付款和存货为质押物为中小企业融资,处在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根据企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所处的交易期间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种模式虽有差异,但运行原理一致,主要是中小企业依托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后盾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

  对于银行来说,三种不同的模式下所关注的信用风险点均相似,并且主要从融资企业、核心企业、融资项下资产情况、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价,以进一步进行信用风险管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返回:货币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