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GDP持续高速低增长这一态势的呈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以及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大不稳定因素也由此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持续的货币超发积累与国内市场中的流动性泛滥的共同作用下,不可避免地诱发出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特别是在国内资产过度投资以及美国次贷危机这一国内外因素的共同诱发下,我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向由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方向发展的态势。并且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压力以及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压力之下,菲利普斯曲线失灵这一经济特征也日益在我国宏观经济中有所呈现。据此,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变动关系的研究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我国经济与劳动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3%CPI通货膨胀警戒线己经连续多次受到冲击,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我国居民在消费中倍感压力。仅2007一年期间,央行为了应对当前日益上涨的通膨压力,就对存款基准利率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分别进行6次和10次上调,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抑制经济明显通胀和防止经济过热作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确定由“从紧”取代从前的“稳中适度从紧”以实现货币政策转向调整。结合中国的经济形式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状况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并存的现象:分别是受国际市场影响的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以原材料价格上涨为动因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由起关键作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升造成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至于前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对紧缩政策的单纯倚赖是毫无作用的,为了保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运行,宏观调控政策必须根据现实的经济状况适时进行调整,松紧搭配。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针对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出台的政策措施的落实,使得国内就业人数和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果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使得我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失业的现象。在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发展缓慢这一国际大背景下,在历年未实现就业与本年度应届人数的高压下,许多大学生与研究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况,就业形势严峻异常,这也使得许多高知识人才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同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急需转移的状况极不协调的“民工荒”现象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也开始普遍化发展。而且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大国,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本来就特别紧张,整个就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 我国能否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决现存难题
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即二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就高,反之亦然,无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根本无法同时实现,因此,尽可能地减少失业与通货膨胀之和成为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能做的事,在此菲利普斯曲线这一工具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针对菲利普斯曲线中表明的这一替代关系,政府是否可以基于通货膨胀率的提高来缓解失业现状,解决失业问题呢?无疑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并不完全适用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意图通过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实现失业率的降低并不可行,“如果政府通过提高通胀率来减轻失业率,短期内失业率会下降,但长期看,失业率的不均衡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也就是说长时间内,失业率将最终回归到自然失业率水平,而一旦通胀率提高,长时间都会钉死在较高的位置。很难下调,人们只能接受高通胀的煎熬。”
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决中国现存难题呢?由于我国通货膨胀是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国家失业率升降已不能仅用工资成本推动通胀低高的反向变动来解释。我国通胀虽然在一定程度与工资成本上升有关,但近年由农产品、原燃材料价格和进口中间品成本上升引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由城乡利益格局调整引致的结构性通胀以及由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引致的流动性过剩压力,构成我国物价上涨主要因素。”
据此,我国经济并不完全体现出菲利普斯曲线的特性,仅凭货币工资增长这一条件并不能直接导致通胀现象,并且我国通胀与这几年的失业率并无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而且“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下岗职工为主体的失业现象,是政府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的结果。目前的失业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行业就业的冲击。”
因而我们不能对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直接予以套用,我们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理念,结合中国特有的经济事实与就业实际,对其进行扬弃发展,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决策治理方案,寻找出理论与现实最优的结合。
三、 应对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政策措施建议
由于中国经济并不完全体现出菲利普斯曲线的特性,其通胀表现与失业现象并无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政府适当投入的增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现,来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压力。另外,“经济学的奥肯定律说明,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一个百分点,反过来也成立,即实际GDP的增长速度高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可以使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
由此,我们可以通过保证经济的又好又快的适度增长来提高就业率。与此同时,以降低产品价格、缩减生产成本及缓解通货膨胀为其表征的集约式经济增长虽然能够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的途径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及产业结构升级而下降。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加速实现就业渠道多元化,即通过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个体、民营以及包含多种经济成分的中小型企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劳动者就业及其技能培训,对培育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适当投入,有助于加速低技能的过剩劳动力向其他劳动力供不应求的部门或行业转移,缓解自然失业率问题,用自然失业率的降低来抵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可能导致的周期性失业率上升。”
再者,可以通过采取适宜货币政策,适时加强汇率制度弹性,对国际金融加强监管等相应措施来缓解经济开放条件下的通胀压力。
综上,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经济并不完全体现出菲利普斯曲线的特性,其通胀表现与失业现象并无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我国政府要想正确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经济问题,就要有意识地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理念,结合中国特有的经济事实与就业实际,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即社会可承受的最优的组合,决策治理方案,解决现存难题。
参考文献:
[1]王沫.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J].商业经济,2006(02).
[2][3][5]罗玲玲.中国就业形势的现状、根源及趋势[J].企业导报,2010(02).
[4]黎德福.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J].世界经济,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