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了解不同度量通胀预期方法的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28 共3542字
论文摘要

  0引言

  近年来,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公众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通货膨胀预期概念虽然清晰,但作为一种主观判断,通货膨胀预期缺乏直接的统计数据,寻找有效的度量方法成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必要条件。

  在已有的研究中,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作者采用了不同的度量方法。比较典型的方法是:一是采用外推方法,即使用前期通货膨胀的加权平均值作为通货膨胀预期,其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当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如马丹等(2006)。二是利用计量模型估计通货膨胀预期,主要是通过设定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其它变量之间的计量关系,运用通货膨胀历史数据进行估计。三是采用统计调查方法,通过选定一定的调查人群,了解他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然后将样本数据汇总平均,得出通货膨胀预期值。

  三类通货膨胀预期度量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类方法简单方便,具有很强的实证意义,但避免不了卢卡斯批判,经济主体对未来物价的判断会尽可能的利用可获得的信息,消除预期误差的系统性来源;第二类方法经济意义清楚,但计算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并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第三类方法能够直接获得通货膨胀预期,但调查得出的通胀预期会滞后于实际通货膨胀,并且调查的准确性与样本规模密切相关。

  为了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不同度量通胀预期方法的效果,本文首先根据三种度量方法计算得到通货膨胀预期,然后利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对三种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检验,根据模型对实际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来比较分析通胀预期度量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结论。

  2、通货膨胀预期的度量

  2.1外推方法

  由于外推方法是利用以往通货膨胀数据直接结算得到通货膨胀预期,在此不再做更多的介绍。本文采用最简单的形式,即Etπt+1=πt-1。其中,Etπt+1代表t时期的微观主体对t+1期通货膨胀的预期,πt-1代表t-1期的通货膨胀。

  2.2计量方法

  不同的计量方法计算复杂程度差别较大,本文利用费雪方程it=rt+Etπt+1来计算通货膨胀预期。it、rt分别表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在唐羽(2010)文中,首先利用滤波方法求得名义利率的趋势值,并以此作为实际利率,然后利用名义利率减去实际利率得到通货膨胀预期值。但采用滤波方法得到实际利率的方法缺乏普遍性,同时这样得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值在模型估计时并不显著,因此我们采用更为简单的方法。即假定实际利率等于上一期的名义利率,这里隐含的含义是通货膨胀预期是导致名义利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样我们可以得到:

  Etπt+1=it-rt=it-it-1。

  2.3统计调查方法

  在我国,人民银行通过《居民问卷调查系统》在全国50个城市、400个营业网点,对每个网点随机抽选50位储户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关于物价的问题是“您预计未来3个月物价水平将比现在?”,问题的候选答案分别是“会迅速上升;会基本稳定;会略有下降”。人民银行通过这20000份定性的回答数据构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3季度起,人民银行调整了指数的构建方法,因此需要对2009年3季度前的预期指数数据进行调整,以得到可比数据序列对于上述预期问题的三种答案,需要转化为定量数据。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差额法和概率法。本文使用差额法计算预期通货膨胀率。假设预计未来物价上升的人数占比为Rt,预计未来物价下降的人数占比为Ft,那么可以采用肖争艳和陈彦斌(2004)使用的公式计算预期通货膨胀率:

  论文摘要

  2.4数据

  人民银行物价预期的调查方式为预计未来3个月内价格变化,因此采用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数据代表实际通胀。由于我国只发布月度CPI环比,而没有季度CPI环比,故将每个季度内的三个月的月度环比物价指数连乘,即可能得到CPI的季度环比数据。用EA代表用外推方法计算得到的通货膨胀预期,以下简称外推预期。用ER代表利用费雪方程计算得到的通货膨胀预期,以下简称计量预期。其中名义利率采用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季度利率为月度加权平均利率,权数为当月交易量占当季交易量的比值。用ES代表采用调查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的通货膨胀预期,以下简称调查预期。人民银行网站上发布了2001年以来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所以我们选定的数据区间为2001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对于一些缺失的数据,我们采用回归方法进行插补。以上数据全部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和人民银行网站。

  3、通货膨胀预期的比较

  3.1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我们以三种通货膨胀预期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作为比较标准,这需要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目前,主流的研究分析框架是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最早由Phillips提出,其主要结论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后菲利普斯曲线又被发展成为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以刻画通货膨胀的产生机制,以预测通货膨胀水平。由于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因此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引入了理性预期、粘性价格等思想,为宏观总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成为分析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方法。

  国内研究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文献中,在包含通胀预期和产出缺口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扩展。由于本文的重点是比较度量通货膨胀预期的不同方法,而且多数文献都认为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根据最简单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论文摘要

  其中:yt代表产出缺口,表示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C代表常数项,ε代表残差项。

  3.2产出缺口

  由于估计模型所需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等数据已经得到,这里主要介绍产出缺口。产出缺口等于对数实际GDP减去对数潜在GDP,计算产出缺口必须首先计算潜在产出。估计潜在产出的方法很多,本文选用趋势估计法中的CF滤波方法。

  为计算实际GDP序列,我们首先根据GDP同比累计增长率和名义GDP推算出以2000年4季度为基期的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率,然后以2000年4季度的名义GDP作为初始值,得到2001年1季度至2012年1季度的实际GDP可比序列。最后采用X-12乘法方法对实际GDP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并利用CF滤波得到潜在GDP序列,二者取对数之后相减就得到了产出缺口序列。

  3.3采用不同通货膨胀预期的模型估计和检验

  根据上述数据,对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即模型1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和相应的协整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的第2列所采用的通胀预期为外推预期EA;第3列所采用的预期为计量预期ER;第4列采用的通胀预期为调查预期ES。第3行至第5行给出了方程系数估计值,括号中的数字是系数相应的p值,第5行至第11行给出了回归方程的检验统计量以及相应的p值。

  论文摘要

  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通常假定序列是平稳的,这样才能保证模型选择和检验时使用的一些统计量具有标准的分布,从而根据这些统计量得出的统计推断才是有据可循和有效可靠的。为避免伪回归,需要对数据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根据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我们对模型回归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回归方程的残差都是平稳的,这也意味着各回归方程都是有意义的。

  从估计结果看,各方程的F统计量对应的p值都明显小于5%,方程的DW统计量、White检验结果也表明残差无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性,回归方程总体显著且有效。同时,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通货膨胀预期变量都是显著的,说明通货膨胀预期的确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而且通货膨胀预期对于通货膨胀的作用要大于产出缺口。从这个角度讲,三种通货膨胀预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内解释通货膨胀。但从拟合优度看,三个模型差别较大,采用调查预期的方程的拟合优度达到0.6113,与陈彦斌(2008)的结果相近。

  而采用计量预期和外推预期的方程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3641和0.2979,明显低于调查预期方程的拟合优度。这说明调查预期在解释通货膨胀变化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4、结论

  本文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框架下,研究分析了不同度量方法得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三类度量方法得到的通货膨胀预期都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可以在模型中代表通货膨胀预期,其中依托于中国人民银行《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系统》得到调查预期数据在解释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外推预期和计量预期,因此在研究分析通货膨胀预期的问题时,应尽量采用由调查统计方法估计得到的通货膨胀预期数据。需要强调地是,本文所提到的外推预期仅指滞后一期得到的通胀预期,计量模型仅指通过费雪定律计算得到通胀预期。

  考虑到物价收入预期指数与差额法计算得到通胀预期的强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9),可以直接采用物价收入预期指数来代替差额法计算得到的通胀预期。同时,本文还验证了调查统计方法得到的通胀预期的形成特性,结果表明调查预期具有不完美理性预期的特征,并且适应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既要注意采取直接措施来管理物价水平,也要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