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

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化发展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常杰凯
发布于:2017-02-11 共5102字
  摘要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展现不同的风格,随着时代的更迭变迁,工笔花鸟画的画风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时期,工笔花鸟画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何从传统顺利过渡到现代化,使人们认识和接受工笔花鸟画的悦目赏心,值得每一个工笔花鸟画艺术工作者探究。
  
  一   工笔花鸟画
  
  中国绘画按题材大致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科,工笔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笔花鸟画为花写照,为鸟传神,是汉族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运用中国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画种与技法。工笔花鸟画在生动展现大自然的同时,也托物言志,展现画家的个体精神面貌。
  
  二   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演进
  
  就工笔花鸟画的独立分科而言,工笔花鸟画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
  
  (一)   萌芽阶段
  
  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上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当时的陶器上,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当时所表现的对象大多是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禽鸟、走兽等。中国古代花鸟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画花画鸟,形成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至魏晋南北朝,新石器时代花鸟图案的代表性作品有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骨刻双鸟纹彩陶,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画家开始由画花画鸟转向画花鸟画,青史留名的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是花鸟画的典型[1].第二个阶段是形成花鸟画,形成于隋唐至明清,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将“花鸟”作为独立的画科提出来,这标志着我国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的形成。
  
  (二)   五代时期的逐渐成熟
  
  五代出现了花鸟画的两大流派,即西蜀黄荃和南唐徐熙,他们画风迥异,有着“黄荃富贵,徐熙野逸”的称誉,史称“徐、黄异体”.徐、黄迥异的画风与他们各自的经历息息相关。黄荃 17 岁时便供奉前蜀后主王衍,后蜀时为翰林待诏,掌管翰林图画院事,而后加官如京副使,供职西蜀画院,前后长达 40年之久。黄荃师承着名画家刁光胤,吸取画家李升、孙位之长,其成就“远过三师”.由于黄荃一直供职于宫廷,画作用于装饰宫廷,所以,黄荃的画中透出富贵气象也不足为奇,其最具代表的要数《珍禽图》,该图描绘了二十余种动物、昆虫,各个状态各异,栩栩如生,体现了当时工笔花鸟画的成熟[2].而徐熙,虽出身名门,一生却厌恶官场,放浪形骸,花卉画中“没骨”一说,就是说的徐熙的画--不见笔迹,谓之没骨。
  
  (三)   宋代的高度繁荣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作中的经典,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徐、黄异体”的更进一步,特别袭承“黄家之富贵”的风格,这主要在于宋徽宗的推崇,宋徽宗兴办画学、扩充画院、完善画院规制、提高画家地位等一系列举措,再加上宫廷和士大夫阶层对花鸟画的趣味,极大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
  
  可以说,“黄家富贵”在北宋时期坐拥独盛的地位。宋初沿袭黄氏画风的有夏侯延佑、高怀宝、傅文用等人,夏侯延佑工画花竹翎毛。北宋初期的花鸟画基本上是依西蜀南唐旧制而发展,是人们对花鸟画的初期探索时期,为工笔花鸟画的后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宋中晚期,花鸟画臻于成熟,大量的花鸟画冲击视觉疲劳,人们不得不对创作题材和技巧展开新的思考和延伸,这使得富贵的花鸟画向野逸的画面转变,这一时期代表画家有崔白、吴元瑜等,他们是对黄氏画风从根本上进行的转变。崔白擅画花竹、翎毛、佛道壁画,其题材多为残荷、芦苇、寒雀,主要表现秋冬季里花鸟物的情态,抒发野逸情怀,其代表作《寒雀图》描绘初冬的鸟雀,显得格外苍寒沉着。《图画见闻志》评价崔白的作品画面笔墨活脱、淡雅丰富、自由灵动审美意境清丽潇洒、生趣盎然,崔白一改宋初工笔画的浓艳精巧,创造了宫廷新画风,是宋代工笔画画风的一次大变革[3].
  
  由于宫廷画的艺术风格受统治者喜好左右,北宋花鸟画更具写实之美,院体画讲究准确细腻,其实也是沿袭魏晋汉唐“写实再现”的自然主义画风,再者,北宋流行的哲学--理学,高度融合儒、道、释的思想,以“格物”为其精神理念,也促成了宋代花鸟画现实、严谨的格调,同时,宋代注重法度,讲求事物运作规律,一定程度上促使作家对作品的精雕细琢,由此看来,绘画与时代人文是紧紧相联系的。
  
  南宋皇帝宋高宗喜爱书画,恢复画院,其画院体制与北宋大有不同,这也是影响绘画艺术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南宋统治者对画院干涉较少,画家创作更加自由,统治者尊重画家的主题,这种自由创作的形式,极大地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但不得不提的是,南宋的绘画地位相对于北宋低,这与南宋偏安一角造成的创作者心态有关。
  
  (四)   明清时期的纵深发展
  
  明初花鸟画的创作代表了明代绘画的主要成就,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主要有边景昭等人,画作以工笔重彩、赋色浓艳为特点。明代的工笔花鸟画的造诣无论从制作上还是格调上都不再有宋元时期的水平了,当时普遍认为工笔画不如写意画。随着人文画的兴起,工笔花鸟画逐渐走向没落。
  
  清朝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既有不拘泥于传统写意的画法,也有院体画的精工细琢。清初恽寿平的没骨画糅合徐黄技法,既重写生,力求形似,又以花传神,托物言情,开创了新画风。然而,清代宫廷花鸟画一味沿袭,最终导致宫廷绘画在传统花鸟领域发展的停滞。
  
  (五)  近现代的工笔花鸟画
  
  明国时期工笔花鸟画大多沿袭清末梅派画风,当时的画家受书画市场的影响,作品倾向世俗,工笔花鸟画渐渐沉寂。当时有人提出取消国画,特别是花鸟画,原因是其不能反映生活,不能为无产阶级服务,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陈之佛等继续坚持工笔花鸟画创作,其《芙蓉幽禽图》是当时有名的工笔花鸟画的代表[4].
  
  工笔花鸟画走到当代,经历了复杂多元的社会变迁,包含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新时期,我们更应积极吸取其精华,探究其独特发展的路径。
  
原文出处:常杰凯. 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继承及绘画的发展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6(37):363-36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工笔花鸟论文
返回:绘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