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术后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大量的液体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这些大量的液体包括有刺激性的或高渗透压的液体或药物,以及脂肪乳等营养性的药物,长期大量的输注这些液体加快了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反复的穿刺也会加快血管的硬化.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是从外周静脉导入[1],直至导管前端到达并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这样便会使一些药物直接通过导管进入中心静脉,减少了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同时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青睐.长期留置PICC 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静脉血栓等,其中导管阻塞的发生几率最高[2].为降低导管阻塞的发生率现对 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11 月在我院实施 PICC 穿刺术的 98 名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11 月期间在我院实施 PICC 穿刺术的 98 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观察组 49 例,其中男 28 例,女 21 例,年龄 32 ~ 78 岁,平均( 53. 2 ±4. 1) 岁; 对照组49 例,男27 例,女22 例,年龄31 ~77岁,平均( 52. 5 ±3. 8) 岁.所有患者导管留置时间 4 ~ 12 个月; 基础凝血状态: PT 为 10 ~ 14 秒,平均( 11. 3 ± 2. 9) 秒;APTT 为 22 ~ 30 秒,平均( 22. 1 ± 1. 9) 秒.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 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 PICC 置管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无菌操作原则、PICC 导管的管理与维护.( 2) 实验组: 实验组则采取规范化护理流程.具体包括: ①置管前患者的评估: 在置管前护士首先要熟知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心脏功能,是否需要采取特殊体位做一个评估.②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PICC 的置管目的、优点、操作方法、以及插管时病人的配合,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置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预防措施,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对 PICC 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知.③体位配合: 患者常规取平卧位,为便于操作者操作.④穿刺部位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与型号适宜的导管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选好血管后使用塞丁格穿刺技术置管.⑤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每天检查敷料的清洁完整性,定期更换敷料与肝素帽,注意更换敷料时应采取无菌操作原则,每次输入液体前要对肝素帽进行机械力消毒,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⑥导管阻塞的监测和处理: PICC 穿刺成功后,为了能提早发现导致堵管发生的因素,应定时监测导管内血液的凝血功能,检查有无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形成.在输注液体时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输完血制品、脂肪乳或长时间输入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如卡文时每隔 4 小时用 20 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每次输完液体后先 20 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然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当发生堵管现象后,可以用尿激酶进行溶栓,若不成功可采取拔管.⑦其他护理: 将患者的导管固定好,避免打折弯曲导管,导致导管阻塞; 置管时间超过两周后,每周定期使用 0. 1 mmol/L 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管腔一次.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阻塞发生率.导管完全阻塞,用 1∶ 5 000 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无法再通为显效; 导管不完全阻塞用 1∶ 5 000 的尿激酶进行溶栓,保留 30 ~60 分钟,血栓溶解为有效; 导管没有阻塞为无效.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 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 χ²验.检验的标准设置为 0. 05,P <0. 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导管阻塞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与实验组的堵管发生率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两组患者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详见表 1.
术后、肿瘤、化疗、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PICC 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操作简单、药物作用起效快、还能很好的保护血管,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不妥善管理,便会出现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据资料研究表明[3]: 导管阻塞是目前 PICC 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若处理不及时严重的还会导致拔管,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应避免导管阻塞的发生.在维护 PICC 置管患者时我们要对患者及家属普及有关于此方面的知识,如: 避免导管外露部分受压、打折,导致血液回流凝固堵塞导管[4]; 避免牵拉导管,使导管移位,增加导管阻塞风险等.作为护理人员,在护理PICC 置管患者时,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护理流程,其中包括置管前患者的评估、健康宣教、体位配合、穿刺部位的选择、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的监测和处理、其他护理.这样减少了血管的损伤,减少了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定期监测导管内血液的凝血功能,检查有无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形成,能够提早发现影响 PICC 发生堵管的不良因素,从而减少了堵管不良反应率的发生.从以上表格分析得知实验组的导管阻塞发生率为 12. 24%,观察组的导管阻塞发生率为 40. 82%,实验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流程降低了PICC 导管阻塞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彩花,刘荣. 携带 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 25) : 162-163.
[2] 马容莉,马姗. 视锐 5TM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 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l,8( 2) : 109-110.
[3] 谢莉玲. 不同冲管溶液对预防 PICC 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 激光杂志,2010,31( 2) : 69-70.
[4] 蔡永兰,王玉英. 肿瘤化疗病人行 PICC 置管的护理探讨[J]. 临床医学,2011,24( 6) : 3601-3602.
PICC是在输液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兴起的,具有留置时间长、适用范围广、创伤较...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利用导管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主要用于输入营养液,某些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等,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是一项方便、安全有效、创伤...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以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血栓发生率低、节省时间、可防止药物外渗[1]等优点越来越受青睐,是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药物及供给营养的主要途径。但在留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
临床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采用化疗方法治疗,多需对患者进行反复浅静脉穿刺输注治疗,极易导致血管受损或出现药物外渗,波及局部组织,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为了减少反复穿刺输注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研究采用PICC置管方法...
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治疗方法因其创伤...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静脉的高新导管技术,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PICC可为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能最大程度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2].虽然PICC具有显着的优...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占60%左右,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住院时间长。为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在治疗期间常需输入甘露醇、清蛋白等高渗药物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为病人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但置管期间可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目前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报道已较多,但对其发生相关...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质量是超前水平的,以系统论为基础,强调持续、全程的质量管理,在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如输注化学疗法(...
目前,临床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但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在小儿PICC置管中,因患儿哭闹、不配合,更易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异位的危害在于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