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化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是非常大的,这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增大,严重的话药物外渗导致组织损伤和坏死,增加患者的痛苦。为减少患者的血管损伤,现临床上可以选择置入PICC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来建立静脉通道,但是这两种方式也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间的白血病入院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6岁,平均(31.6±2.1)岁;白血病疾病史1~21个月,平均(5.8±1.3)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8岁,平均(32.5±1.5)岁;白血病疾病史1~22个月,平均(5.6±1.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其化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的患者留置PICC,观察组的患者留置植入静脉输液港,对两组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 置管方法:在两种导管置入之前,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电图、APTT、PT、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有效的排除手术禁忌,并签署深静脉置管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术后2 h内进行X线片或CT检查,确定导管末端的位置。对照组由静疗小组的专科护士置入巴德4Fr三向瓣膜PICC,置入方式有直接穿刺和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术后告知患者维护注意事项,护士按常规进行维护,其中包括首次置管后48 h内更换一次敷料,每次输液前要抽回血,无渗血感染薄膜松脱的情况下1周更换1次敷料,定时脉冲式冲管和用稀释的肝素液正压封管,治疗间歇期要到我院门诊进行1次/周的冲管和封管和消毒。观察组由外科医生操作置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均由静内静脉置入导管,注射座埋植在右锁骨下窝1~2 cm处皮下组织,两处伤口均缝线,术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按常规进行维护,其中包括术后7~14 d内未拆线前要3 d更换一次敷料,伤口愈合后按无损伤针插入时间1次/周更换,治疗间歇期均到我院门诊1次/月的冲管和封管,方法与PICC一样。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定期的复诊随访,随访时间置管后3~24个月,每3个月随访1次,直到患者拔管为止。住院期间当面随访,出院治疗间歇期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导管使用情况,护理维护情况,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处理情况,拔管时间,是否正常拔管等。评价指标主要为导管的留置时间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带管总时间、带管并发症发生时间以及平均带管发生并发症时间/带管总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并发症比较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这会对血管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加剧患者的痛苦,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等优点,在血液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而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长期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中,相比PICC来说在患者体内留置较长时间,并且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比较小,并且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其置管费用较高,维护要求较高,需要由专科护士进行维护,特别要考虑患者治疗间歇期维护的方便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参考文献:
[1] 郑雪贞.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导管在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1,14(8):508.
[2] 吕 莎 , 师晓东 . 7 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儿童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1,21(12):325.
PICC是在输液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兴起的,具有留置时间长、适用范围广、创伤较...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利用导管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主要用于输入营养液,某些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等,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是一项方便、安全有效、创伤...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以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血栓发生率低、节省时间、可防止药物外渗[1]等优点越来越受青睐,是肿瘤患者化疗时使用药物及供给营养的主要途径。但在留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
临床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采用化疗方法治疗,多需对患者进行反复浅静脉穿刺输注治疗,极易导致血管受损或出现药物外渗,波及局部组织,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为了减少反复穿刺输注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研究采用PICC置管方法...
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治疗方法因其创伤...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静脉的高新导管技术,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PICC可为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能最大程度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2].虽然PICC具有显着的优...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占60%左右,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住院时间长。为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在治疗期间常需输入甘露醇、清蛋白等高渗药物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为病人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但置管期间可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目前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报道已较多,但对其发生相关...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质量是超前水平的,以系统论为基础,强调持续、全程的质量管理,在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如输注化学疗法(...
目前,临床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但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在小儿PICC置管中,因患儿哭闹、不配合,更易发生导管异位。导管异位的危害在于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