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 1 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是继小儿麻痹症后,又一个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全面的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我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自 2010 年 6 月 -2012 年 11 月收治 85 例脑瘫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 2010 年 6 月 -2012 年 11 月共收治 85 例脑瘫患儿,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 1988 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
其中男 53 例,女 32 例,年龄 3 个月 ~7 岁,进行了药物、针灸、功能训练以及配戴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并加强对康复护理。
2 一般护理
病室内应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适合患儿休息与活动。保持病房整洁,定时通风,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防止坠床。因此类患儿抵抗力低下,肺功能差,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应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各治疗室及病室应每天按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3 日常生活护理
在患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给予的康复训练时间毕竟短暂,而患儿家长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因此除了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之外,日常康复护理更显重要,延长训练时间、促进运动发育,使进儿童掌握进食、穿衣、脱衣、洗漱、入浴、如厕、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
3. 1 饮食护理
3. 1. 1 进食姿势: 此类患儿吸吮、咀嚼、吞咽功能差,进食时易呛咳、误吸,胃肠道功能也比较差,大部分患儿罹患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儿进食时,要调节全身姿势,抑制异常动作的出现,应采用半坐位,头部轻度前屈,以减少误吸。将患儿两手伸向前方,髋关节充分屈曲,背部靠直。重度脑瘫患儿还可以采用面对面进食的方法,护理者坐椅子上,患儿两腿分开坐在护理者腿上,患儿后背靠在用三角垫形成的直角上,护理者用手固定患儿胸部,防止身体向后倾。护理者从完全喂食到鼓励患儿自己进食,教会其使用餐具,掌握抓握、夹等动作。
3. 1. 2 营养状况: 入院后要及时准确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和皮下脂肪厚度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保证患儿体格发育正常,有足够的体力参与康复训练,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并避免过度肥胖影响运动发育。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给予少食多餐,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易消化饮食。对于营养过剩的孩子予控制总热量摄入,主要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进餐时间,确保训练前一小时不进食及过多饮水,谨防训练时呕吐以免引起窒息。训练后予适当补充水或果汁。
3. 2 脑瘫患儿的抱姿
正确的抱姿可以纠正和避免患儿一些异常的姿势和体位,也刺激了患儿自身对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护理人员应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抱姿。
3. 2. 1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这个类型患儿上肢常表现为屈曲、内收、内旋,下肢内收、内旋,双下肢交叉。由于患儿身体长期处于僵直状态,可以把患儿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微下垂,家长用这种方式抱孩子,可以不断增进孩子对母亲的认知能力,加强母子间感情交流。也可以让患儿面向外,护理者双手从患儿双腋下伸过后双手抱住大腿内侧,分开双腿,先让患儿脊背部靠在护理者胸腹部,训练患儿的脊背逐渐离开护理者的胸部,从而提高患儿头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亦同时扩大了患儿的视野,提高了患儿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3. 2. 2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将患儿抱起时,患儿的双手不再是分开而是合在一起,双侧腿靠拢,关节屈曲后,尽量接近胸脯,护理者利用下颌、上臂和肩部来控制患儿的头部,使头部处于中间位置,并且略向前倾。维持好这一姿势后,家长将患儿抱到胸前,也可抱在身体的一侧,这样做可以抑制患儿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等异常姿势。
3. 2. 3 弛缓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因为这个类型的患儿四肢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弱无力。因此护理者先要给患儿一个稳妥的依靠,然后帮患儿把双腿蜷起来,护理者一只手从其一侧腋下穿过,搂住对侧胸部患儿的臀部坐在护理者另一只手掌、前臂上。这种抱姿增加了患儿双手主动活动的机会。
3. 3 脑瘫患儿的卧姿
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脑瘫患儿的卧姿均存在异常,保证患儿卧姿的正常,抑制异常模式,利于肢体对称,缓解过高肌张力,减轻关节畸形。
3. 3. 1 侧卧位: 因痉挛型患儿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仰卧位时,会加重上肢屈曲下肢硬直伸展等异常姿势,因此清醒时,尽量减少仰卧位,应予侧卧位,而且患儿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抓握玩具,感受颜色及声音的刺激,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如果患儿存在角弓反张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
3. 3. 2 俯卧位: 对于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来说,俯卧位不失为一种治疗性的体位。在其胸部下方放一低枕头,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可提高患儿头控制能力。仰卧位时,要正确摆放患儿肢体于功能位,预防肩关节脱位,膝过伸,双下肢外展、外旋。
3. 3. 3 措施: 因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受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ATNR) 的影响,也尽量减少仰卧位。在实行仰卧位时,上下肢的不自主活动太多,可采用沙袋负重,或置于俯卧位以尽可能地减少不随意运动。
3. 4 脑瘫患儿的洗漱训练
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及入浴等。由于此类患儿肢体功能受限,家长应尽量减少辅助,尽可能让孩子的能力充分发挥。在患儿入浴时,为保证患儿安全,最好采用坐位,在浴盆内可放置塑料圈固定患儿,浴盆内可放置漂浮玩具,减少患儿哭闹,促进上肢运动。对于痉挛型患儿,温水浴还可以降低肢张力。
3. 5 脑瘫患儿的更衣训练
衣服应选择简单易穿脱的,根据患儿能力选择拉链式、粘胶式,系带式及钮扣式。首先,患儿要学会认识身体部位及衣服名称。鼓励患儿自己穿脱衣物,家长尽量减少辅助。在穿脱衣时最好用坐位,既安全,又便于站起。
一般先从脱衣训练开始,使患儿保持姿势的左右对称。穿衣时先穿患侧肢体的衣服,脱衣时先脱健侧肢体的衣服。
3. 6 脑瘫患儿的排泻训练
适龄患儿要进行此项训练,原则是由简单表示到自己完成。包括: 语言或手势表达大小便需要,大小便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男、女厕所识别训练等。
4 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多伴有智力低下,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自卑、孤独、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护理者先和患儿熟悉,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基础,消除住院治疗带来的恐惧感 。用亲切的语言经常与患儿交流 ,陪孩子玩耍,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多鼓励患儿,对患儿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使患儿用最愉快的心情来配合治疗。多与患儿家长交流,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可治疗性及治疗的重要性,并且护理人员应监督并督促家长予患儿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延续康复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消极悲观情绪影响患儿的人格及性格发育,也不要过分溺爱。
5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儿运动发育年龄,予以以下指导。
5. 1 头部控制及支撑抬起训练 是婴儿运动发育中最早完成的,是各种运动之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患儿俯卧于枕头、被子等物品上,练习肘支撑抬头、手支撑抬头,头部处于正中位,并逐渐延长保持时间和头离开床面的高度。
5. 2 翻身训练 患儿取仰卧位,屈曲一侧髋和膝带动骨盆,带动此侧下肢向上抬起,诱导患儿抬头,身体扭转向对侧翻身。患儿取俯卧位,用玩具引诱患儿先将脸转至一侧,另一侧手臂向上抬起屈曲下肢,回拉骨盆使其翻至仰卧位。患儿能独立翻身后,可诱导患儿做连续翻滚动作。
5. 3 坐位训练 根据患儿能力给予坐位前方、侧方、后方的动静态平衡训练。练习独坐要给与充分的保护,防止跌倒。
5. 4 爬行训练 将患儿前方放置兴趣物,引导出患儿上下肢协调运动爬行,家长可以先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移向前方,然后同法移动另一侧,如此交替进行。
5. 5 膝立位训练 双腿跪立,双膝与患儿双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成直角,髋关节伸展,开始先给予扶持,可以一手固定髋关节,另一只手在患儿前方固定患儿双手。渐渐松手不扶,完成双膝立位向单膝立位转换。
5. 6 站立位训练 患儿双足与肩同宽,在家长的保护下,患儿先由抓站,逐渐过渡到独站,在其过程一定要保护好膝和踝关节,避免膝反张和尖足。
5. 7 步行训练 要注意正确的步行姿势和稳定性,逐步提高速度和延长行走距离 。
6 言语训练
约有 80%左右脑瘫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首先改善构音器官的控制能力及协调性,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先从单个音节开始,逐渐学习单个词、一句话、直至短文。从不同的途径增加视听觉干预,鼓励患儿发声。
7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医学界普遍认为脑瘫患儿应该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我科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法,教会家属,督促家长并予以协助实施。在此过程中要积极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主动运动效果明显优于被动运动。经过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ADL、交流等能力。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使家长树立对患儿康复的信心,使患儿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
参考文献
1 卢庆春. 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 15.
2 林庆. 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 中华儿科杂志,1989,27( 3) : 162 -163.
3 吴葵,常华. 脑瘫家庭康复教室[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67 - 26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渡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由于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该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
由于患儿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操作等因素,我科在治疗一新生儿过程中因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渗漏,因观察、处理不及时,造成了病人局部炎症、组织坏死、瘢疤愈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儿,女,30min,系孕1产1孕36周出生,以早产儿、新...
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高达80%以上。由于脑卒中康复较慢,导致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贵。我院神...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的60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迟缓性瘫痪患者采取在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来本院门诊及住院...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脑血管迂曲、复杂,在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颈动脉狭窄患者除需要合理的治疗外,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对...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
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且多伴有高血...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句话对如今的医院儿科护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儿科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因...
HAS患者发生下肢功能性障碍通常是因脑卒中损伤机体神经细胞和运动传导的通路,进而致使躯体主动控制的能力下降,并使肌张力变化,相应肌肉正常功能减弱等因素导致[1].早期HAS患者步行能力较为低下往往是其所需面对的主要日常问题。其中下肢肌肉乏力和平衡...
中风是由于循环系统的血管破裂或闭塞所导致的各种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现已与心血管疾病一起成为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目前,我国的中风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积极防治中风,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