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

影响福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决策的主要因素研究(2)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11-30 共5915字

  3 福建省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文中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是指农村家庭有即将接受高等教育适龄子女时,是否愿意从意识上和经济行为上支持子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个二元选择问题,且这一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影响因素。

  3.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选取福建省9地市作为调查样本地,在每个地市分别随机抽取30个有适龄接受高等教育子女的农村家庭样本,共发放问卷270份,收回258份,有效问卷216份,问卷有效率为83.7%.

  从本文的研究目标出发,基于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张艳等,2011;李旻等,2006;邱亚洪等,2008)及调查所获问卷数据,选取家庭子女数目(X1)、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X2)、家庭人均收入(X3)、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X4)、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X5)、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X6)、子女性别(X7)、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X8)、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X9)等9个可能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其中,家庭子女数目指被调查农村家庭子女个数,单位以个表示;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指父亲受教育年限与母亲受教育年限平均数,单位以年表示;家庭人均收入指家庭所有成员收入与家庭成员数的比值,单位以元表示;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指除适龄接受高等教育子女外是否还有其他子女已经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是为1,否为0;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是指按照当地低收入家庭衡量标准,家庭收入水平是否处于该标准之下,即该家庭是否符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要求,是为1,否为0;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指被调查家长认为该适龄子女各方面资质是否能接受高等教育,是为1,否为0;子女性别指适龄接受高等教育子女的性别,男为1,女为0;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指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前已接受的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投入的年平均值,单位以元表示;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指适龄子女自身是否愿意接受高等教育,是为1,否为0.

  3.2模型简介

  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某些现象发生的概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于因变量取两种值的情形,事件发生记为Y=1,不发生记为Y=0,如本文中“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的投入意愿”,“是”记为1,“否”记为0.p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logistic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3.3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SPSS17.0构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和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变量X2、X6、X7、X9对因变量Y有显着正向影响,X4、X8对Y有显着负向影响,也即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子女性别、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着负向影响。

  具体来说,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显着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会使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愿意与不愿意发生比的对数增加0.290个单位;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在1%显着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若家庭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对适龄子女高等教育投入愿意是不愿意的0.085倍;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在1%显着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若家庭认为子女的资质适合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其愿意进行高等教育投入的比率是不愿意的7.255倍;子女性别在1%显着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家庭对男性子女高等教育投入的意愿是女性子女的7.551倍;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在10%显着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这一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愿意与不愿意发生比的对数减少2.792个单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在1%显着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若子女自身愿意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家庭愿意进行高等教育投入的比率是不愿意的5.254倍。

  但家庭子女数目、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这三个自变量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无显着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意识的提高,无论子女接受教育的负担及压力多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已经不再成为影响其高等教育投入的因素,通过调查访谈也得知,农民大多也表示愿意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命运,有更好的人生发展。此外,根据政策规定,若农村家庭收入位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即符合国家助学贷款要求,子女可根据程序申请免息助学贷款,但实证结果并未证明这一影响的显着。

  4 结论及政策含义

  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子女资质是否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子女性别、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的普及,农村父母对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的意识有了逐步提升,若子女的资质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也比较强烈,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家庭表示通过举债也有意愿筹集资金供子女上学。(2)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子女已接受教育年平均投入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有显着负向影响。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收入有限,家庭中接受教育的子女越多,平均到每个子女身上的教育资源和资金就越少,且家庭在子女接受教育前期投入越多,必然会对将来的教育投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制约了农村家庭继续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3)家庭子女数目、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收入是否处于当地低收入水平标准之下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入意愿无显着影响。基于此,一方面仍要通过多种引导和扶持政策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减轻其高等教育投入的负担,提高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费用的承受力,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制定政策来规范大学收费,控制教育成本上涨,同时通过发放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来减轻农村家庭大学生的教育负担,延长农村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期限,发挥其减轻农村子女高等教育投入负担的政策效应。另一方面,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等,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适龄子女更有资质和意愿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提升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意愿, 同时农村家庭也要量力而出,科学评估子女教育水平和发展途径,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最后,还要继续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以消除农村家庭固有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提高其对子女高等教育投入的意愿,使农村家庭中的女性子女与男性子女拥有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日]青木彦昌。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代俊兰。农民的教育心态透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84~87

    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弗兰克·艾利思着,胡景北译。农民经济学(第二版)[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龚继红。农村家庭收入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湖北省随州市农村家庭的调查[J].统计与决策,2006(18):222~22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