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小学教育生活的本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8 共65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探究
  【绪论】小学教育生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研究绪论
  【2.1】小学的教育生活幸福吗
  【2.2】小学教育生活不幸的剖析与批判
  【第三章】小学教育生活的本质
  【4.1 - 4.3】播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4.4 - 4.6】回归自然,保护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4.7 - 4.10】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结语/参考文献】个体回溯下小学教育生活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3 小学教育生活的本质
  
  3.1小学教育生活的特性

  
  童年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童年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好的.它是人的生命中一段颇为清新纯净、天真无邪的时期,是一段充满生气、不知烦恼的时期.提起童年,就会使人联想起金色、明亮、温暖、闪闪发光.一般来说,人对童年的回忆总是温馨而富有情趣,不管这个童年是在茅草屋里还是在大洋楼里度过.

  在我国,儿童从6、7岁开始学校生活,因此我们以在校儿童作为分析的对象.小学生处在儿童年龄发展阶段,因此小学教育除了要考虑小学生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还必须要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使小学生享受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

  3.1.1小学教育生活的活动方式在特征上具有游戏的性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发展或者进行。孩子的天性就是有点野性,游戏不仅为其带来了愉悦,而且还满足其诸多发展需要,在玩中可以培养自我的一些必备的素质.

  台湾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游乾桂在他的《玩出的学问--我的小学生活与我的书写》中写到:嬉玩一事,大约贯穿了我的小学生活,让我从中得到了经验、阅历,以及尔后慢慢滋长出来的智慧。我是心理学专家、教育学家,有理由比别人更加明白,人的一生中具有所谓的关键期,它是某些学习应用的决定时光,人该学会在不同的年纪做该年纪合宜的事情.比方说,童年应该是玩,中年,理应是做,老年,则该多休息,时序错了,人生必定错误百出,如同拔苗助长一般,不尊重四季的律令,结出的果肯定不甜……朋友的发现,正是我童年生活的写照,我之所以能说、善写,得力于嬉玩一事.在文评家的眼中,我的文章在台湾算是独树一帜,这源于我把童年精彩的生活,巧妙地放在文思之中.

  我爱玩是有名的,算是野孩子,至少我的朋友,读过我的书的人都知道,我喜欢爬山、溯溪、泡野溪温泉、浮潜、打球等悠闲生活,大约在我小学生活中便已奠基,影响深远,即使早越过童年,来到中壮之年,最想退回的地带还是灿烂的童年.

  小学时代的玩,现在看来正是智慧的源头……1由此可见,游戏不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间歇、插曲,而是伴奏、补充,是小学生日常生活本身所需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装饰着小学生活,扩充着小学生活的范围,并且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儿童不是一个“理性者”,不是一个“制作者”,而是一个“游戏者”.游戏使儿童将蕴藏在身心内部的能量向外释放,游戏使儿童通过扮演这种社会角色体验儿童以外的生活,满足儿童对成人生活的向往.荷兰哲学家胡伊青加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个“游戏者”;游戏是“生活的一个最根本的范畴”,人的生活、人类的文明便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真正的文明离开游戏乃是不可能的”.

  杜威一再强调游戏对儿童经验改造与改组、以及对儿童生长的意义,并把游戏列为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体系之中。小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即以游戏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文化,它是属于儿童、存在于童年的、不同于成人社会给予的文化.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的真正价值在于:游戏是儿童理解他人,自己,以及他所处的生活世界的手段.儿童通过游戏这种活动方式接触自然、与他人或者社会交往,并逐步认识自我,因此,游戏成为儿童生活本身.

  然而,学生来到学校,从小学生活开始,游戏渐渐减少了,孩子的快乐也渐渐少了。2005年,中国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现状和期望”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们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依次是“实现目标”(48.7%)、“学习成绩提高”(42.4%)、“受人尊重”(39.2%)、“家庭和睦”(37.3%),“玩的痛快”只拍到第七位(19.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快乐和痛苦的的体验普遍与学校的生活体验有关,单纯的玩耍似乎不能带给儿童太多的快乐.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是今天的孩子不会玩吗?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天生就是完耍的高手:一两岁的孩子就懂得抛球、玩茶匙、搭方块、模仿听电话;一个四岁的儿童玩耍时,就可以一物多用,能模仿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次序、自行设计玩耍的主题、和他人一起玩、能进行角色扮演、把玩具进行拟人化处理.抛开这些心理学知识,只要看一看公园里、田野间奔跑嬉戏的孩子,看一看孩子们自己发明的游戏,答案显而易见。然而,儿童对待玩耍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2003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城市儿童生活习惯”调查发现,35.6%的儿童不同意“玩是儿童的权利”这一观点,其比例甚至高于成人(22.6%).38.4%的儿童不认可“对儿童来说,玩是学习”,这一比例亦高于成人(21.9%)。这说明儿童对自身本应享有的娱乐休闲权利的认识不够,在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下,甚至将玩耍视作学习的对立面.儿童与生俱来就喜欢玩耍,并且他们有玩耍的权利.但是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儿童难以享受到单纯玩耍的快乐,甚至从小学开始就进行着单一的教育生活.这种单一的生活不仅不利于学生当下的发展,也会对学生成人后的发展带来阻碍.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叫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被毁在起跑线上.比如,浙大招了20年的奥赛冠军,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进了大学还会喜欢这个。他们在中小学学习奥数,也许能得到加分的好处,但他们受到的伤害要多得多.我们中国的孩子,小时候没有玩,不允许玩,到了大学就拼命玩。孩子都伤在了中小学阶段。有位台湾学者发现美国当地的小朋友,九点甚至十点才上课,约莫一点半就放学回家了,十八岁之前全部在玩,玩得很专注,一旦进了大学,入了实验室,马上收心,犹如老僧入定般,投入研发,一点都不喊苦.回台多年,他日益伤感,他发觉台湾,甚至华人的孩子,十八岁之前全在苦读,那么十八岁之后呢?他说散了,气力放尽的人能干吗?

  这也许就是现在很多成年人都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吧.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人该学会在不同的年纪做该年纪合宜的事情。童年应该是玩,中年,理应是做,老年,则该多休息.孩子的成长不是三十米、三百米、三千米赛跑,而是一万米赛跑,小学的教育一定要采取行动保留孩子的“自由”“好奇”“天真”的快乐,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长大成人,当游戏开始脱离儿童生活的时候尽量地保留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保护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3.1.2小学教育生活的内容具有完整性
  
  尽管小学教育生活的活动方式是游戏性的,但其生活内容依然面对的是整个生活世界,即涉及到儿童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关系。了解自然事物、把握社会规范、实现人格自我构建不能作为目的而存在,只能作为生活的实质性活动,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生长和发展.

  儿童教育生活内容的完整性,决定了儿童生活的需要和体验必须是全方位的.由于儿童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他们很难在生活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关系,因此,在学校生活中,教育者需要把整个生活世界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为他们准备认识的知识和技能,儿童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儿童只有获得完整的教育,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才能促进他们长远得发展.

  3.1.3小学教育生活的目的在特征上具有入门的性质
  
  赞科夫认为小学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小学教育的特点往往具有入门性.

  所谓入门教育,就是根据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是小学生入门,打下基础.所谓教育的入门性、打基础,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是基础的、初步的、浅近的,是小学生可以接受的.二是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如果各项教育任务要求过高,超越了儿童的接受能力,而学起来又掌握不牢;这样的基础是沙滩,盖楼就容易倒塌.既然小学教育具有入门性,那么小学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小学教育生活的初始性.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有的可能将来成为一名军人,有的可能成为一个作家,有的可能成为一名平凡的清洁工……因此小学教育生活要注重为学生打下宽厚的发展基础.基础越宽厚就越有可能实现。因此,小学教育生活要突出入门作用,应该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对小学生实施切实的入门教育.

  小学教育生活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不同阶段的教育有不同的教育任务.由于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系统地、有计划地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因此,这小学阶段培养的各种素养能力应该有初始性的特点.由此可见,小学教育要注重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不能要求过细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培养.

  3.2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论分析
  
  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历程,但是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却非常的相似.回忆童年生活,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与小伙伴共同玩耍;是童年时代飞扬的、冒险的、幸福的经历;是童年时的理想、希望和空想;是童年时代的老师、同学、喂养的小动物、种植的花草树木……为什么不同年代的人对于童年的回忆如此的形似呢?是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与学习、游戏和生活相关.

  3.2.1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
  
  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的价值一方面在于,经历一个在信息上可控的童年期可以使儿童逐步成长为理想的成人,拥有健康、理性等素质;另一方面在于,儿童本身的纯真、快乐和无忧无虑,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价值.

  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儿童的教育生活作为人生的奠基时期,它同样具有类似在这两种意义上的价值.首先,小学教育生活的工具价值.对于学校来说,小学教育生活是学生完成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达成教育的目标。将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并且在已有的知识上探索未知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达到教育效果.小学儿童天生对事物具有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未知的领域,大千世界本身就是一本天然的教材,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事物都能唤起儿童探索发现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应该与生活联系,鼓励学生去探索,发展他们探索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他们探索的能力.

  而那种远离生活的教育,忽视了小学儿童的天性,压抑了他们的兴趣,由于很难唤起小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成长需要,采用固定化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往往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小学教育远离了生活本身,将重点集中在考试上,采取他们认为最能提高考试成绩的方式单纯的记忆和讲授、大量的补习和作业等是一种短期的教育,也许这种方式在考试上有很好的反应,但是从个体生命长远的发展来看是不利的,对学生当下的学校生活、未来的社会生活不利,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也是不利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重视生活,并可以通过生活来教育,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一种更好的教育。它之所以是一种更好的教育,因为它可以是教育内容上得到扩展,,它要传递的不仅是为了满足眼前考试的要求,更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它在内容上是更加完整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它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力、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启发智慧滋养生命,使个体生命的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小学教育生活的本体价值.因此,关联生活的教育可以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兴趣、爱好、人生态度、等会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并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其次,小学教育生活不仅仅具有工具价值,它不仅仅是我们达成教育目的的手段,它还具有本体价值,即小学教育的生活本身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杜威就提出教育就是对人的经验的持续改组和改造,教育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杜威批评了斯宾塞为代表的“教育预备说”.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必须是一种把当下教育生活作为教育的目的,一种为了生活的教育,而不是像斯宾塞说的只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让儿童懂得如何快乐而健康地学习与玩耍,让儿童享受丰富广泛的生活内容,享受生活的自由、自主和创造,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这是由它的“教育性”决定的.人们现在谈论教育生活更多的是指责和抱怨教育生活缺乏价值和情趣,实际上教育生活相对于其他生活来说更具有生活的色彩,因为任何一种生活领域也无法像教育一样对人的生命意义和精神成长如此关怀,在教育生活中,人们在生活,同时也在自我唤醒、自我感悟、自我成长.

  只是现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工具性能被人为地强化,导致许多人把教育传授某些知识、获得技能的工具,而忽视了教育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最为直接、最具有生活情趣和价值的生活.所以从这个方面看,教育生活本身就具有价值,我们要好好地享受教育生活.小学教育生活作为本体价值,还在于它构成人的幸福生活.亚里斯多德把幸福看作是“最高的善”,将其作为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在2003年出版的《幸福与教育》(HappinessandEducation)一书中写道:“人渴望幸福,既然这种愿望是普遍的,我们就应该将幸福列为教育的目标之一。”

  这些观点明显的反应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对幸福的追求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教育不应该只作为工具性的价值存在,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进行精神实践和价值追求的一个重要场域.

  生活就要生活得更好,就是不断地向美好生活迈进.小学教育生活之所以具有本体价值,在于他与人的幸福有很大的关系:小学教育生活不仅仅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而且对人来说它本身便是一种幸福.小学教育生活中的强调的一些精神元素与幸福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好奇,人生而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意味着不得过且过,不敷衍糊弄;帮助人们获得前进的动力、培养人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当我们获得了关于我们感兴趣的知识、当我们再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索并获得重大发现,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又如希望,是鼓舞人生向前发展的力量之源。小学教育生活要让学生会憧憬未来,对未来有一种热切的向往,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发掘处向上生长的力量.这为儿童今后的学习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的具体生活是很难准确预测的,但是积极地人生态度可以帮助人渡过众多的难关,可以使人生出勇气、生出力量和智慧.当我们充满希望的迎接美好的未来时我们感到幸福.当然小学教育生活与幸福的关系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它仍然是一种获得幸福的手段,仍然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工具.但小学教育生活并不仅仅是人们获得幸福的手段,它本身便蕴藏着幸福.当我们心怀好奇而充满希望的地生活时,当我们在任何人生境遇下都不放弃追求美好的希望,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同时在过程中不断体验着美好时,我们已经获得了幸福,不管最后我们能不能取得成功.

  3.2.2对儿童的价值和对成人的价值
  
  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首先当然与儿童联系起来。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在儿童身上有着最为明显和直接的体现,并且这些价值是有层次性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教育的价值有两个方面:第一,提高个体生活的能力,教育不恩那个过分的理想化,完全淡化知识、技能做到完全的生活化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使儿童获得发展基础知识、技能的能力,这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小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把学生的发展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提升学生的人性意味,加大对学生人性的熏陶,通过教育启发优良的人性。除此之外,小学教育让儿童快乐的生活,享受快乐的童年,并且是儿童进一步成长发展走向成熟、长大成人的基础.蒙台梭利曾经提出:“儿童创造成人”的理念,她认为“儿童不是一个任何事情都需要依赖大人的人,好像他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填充的容器,不是的,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相对于小学教育生活对儿童的价值,它对成人的价值更加值得我们注意.小学教育生活所倡导的诸如爱、感恩、忏悔、希望、合作、探索、自由自主的精神元素并不是只有儿童才需要,成人更加需要这些品质。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一个成人很难保持这些重要的品质。从终身发展的角度看,小学教育生活作为个人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它对成人或者说对多有年龄阶段的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论文